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集---> 鲍溶《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秋思的诗意)

鲍溶《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秋思的诗意)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集     发布时间:  2024-06-16    点击:  149 次

鲍溶《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网上有关“鲍溶《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秋思的诗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鲍溶《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思原文: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诗词作品:秋思诗词作者:唐代鲍溶

秋思的诗意

1. 关于秋思的诗句意思

关于秋思的诗句意思 1.秋思的诗意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思》 唐代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 梁仁祖 萧悫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秋思》唐岑参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秋思》 唐 王昌龄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思》 唐 黄涛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秋思》 唐 杜牧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秋思》 唐 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秋思》 宋 释文珦听说相思情绪,难禁最是秋时。

燕去重增别恨,雁来不服归期。《秋思》 唐 许浑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秋思》 宋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秋思·秋来情味更堪论秋来情味更堪论,身寄城南五亩园。

委辔看山无铁獭,拾樵煎茗有青猿。陂塘夜雨添新涨,原野烟芜减旧痕。

岂是平生少亲友,略无人肯访孤村。秋思·露浓压架葡萄熟露浓压架葡萄熟,日嫩登场罢亚香。

商略人生如意事,及身强健得还乡。秋思·一篇旧草天台赋一篇旧草天台赋,六幅新传太华图。

占尽人间清绝事,紫藤香起竹根炉。秋思·老子斋居罢击鲜老子斋居罢击鲜,木盘竹箸每随缘。

邻僧不用分香钵,莲芡犹堪过半年。秋思·乌桕微丹菊渐开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翦得秋光入卷来。秋思·水际柴门一扇开水际柴门一扇开,白头羸病亦堪哀。

阿谁得似桄榔杖,肯为闲人万里来?秋思·苍颜莫怪少曾开苍颜莫怪少曾开,触目人情但可哀。死去肯为浮世恋?此身元自不应来。

《秋思》 唐 白居易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秋思》 唐 白居易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2.秋思的诗句的意思是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秋思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秋思 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秋思杜牧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秋思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秋思 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思许浑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秋思王昌龄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3.秋思的诗意,越简单越好

诗意: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秋思》 唐代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关于秋思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参考链接:天净沙·秋思 百度百科。

4.秋思诗句的意思

秋思 一、唐?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二、唐?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三、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

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

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

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

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

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青山遮不住悲秋。

秋,易使人 悲叹,伤心泪涟。

5.张籍秋思诗句的意思

注释:

见:现。

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发:出发。

意万重,思绪万千。

开封,打开信封。

译文:

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

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

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把信打开。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6.张籍的《秋思》的诗句意思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作品: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相信你可以感觉到上一句中“意万重”极言“家书”意义重大,诗人在家书中寄以厚意。然而像我们自己写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样,总是会担心自己没有在短短的信笺中把欲说之事言明,也就是“复恐匆匆说不明”,所以才会在要寄出的时候再拆开来看看,确定一下,哪怕仅仅是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复恐”一句,朴实而传神的表达出家书中蕴藏的情谊,着神而不露形。)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

7.秋思的诗意,越简单越好

诗意: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秋思》

唐代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关于秋思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参考链接:天净沙·秋思 百度百科

8.张籍的秋思的诗意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9.秋思的诗意

《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

全诗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全诗的字面意思: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秋思的诗意是: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助日常生活中片断,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秋思三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桐露珪初落,兰风佩欲衰。不知能赋客,何似枉刀儿。谁在嫖姚幕,能教霹雳车。至今思秃尾,无以代寒菹。未得同齑杵,何时减药囊。莫言天帝醉,秦暴不灵长。——唐代·陆龟蒙《秋思三首》 秋思三首 桐露珪初落,兰风佩欲衰。不知能赋客,何似枉刀儿。

谁在嫖姚幕,能教霹雳车。至今思秃尾,无以代寒菹。

未得同齑杵,何时减药囊。莫言天帝醉,秦暴不灵长。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着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陆龟蒙

于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穆穆玄风。——唐代·郭子仪《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于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穆穆玄风。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唐代·佚名《武后明堂乐章。皇帝行》

武后明堂乐章。皇帝行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太阳朝序,王宫有仪。蟠桃彩驾,细柳光驰。轩祥表合,汉历彰奇。礼和乐备,神其降斯。——唐代·佚名《郊庙歌辞。朝日乐章。迎神》

郊庙歌辞。朝日乐章。迎神

太阳朝序,王宫有仪。蟠桃彩驾,细柳光驰。

轩祥表合,汉历彰奇。礼和乐备,神其降斯。

秋思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唐代·李白《秋思》 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乐府 , 秋天 , 写景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样明媚,碧树绿草间,有黄鹂鸟在唧唧鸣叫。但突然之间,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飒的秋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顿感忧伤。已经进入秋天,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冰冷惨澹的月光下纺织的女子正独自伤悲。她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无限忧愁,繁盛的枝叶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浓浓,让人感到无限落寞。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遥看 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两汉 : 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遥看 一作:遥望)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古诗三百首 , 乐府 , 民歌 , 叙事忧国忧民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佚名《上邪》

上邪

两汉 : 佚名

古诗三百首 , 乐府 , 爱情民歌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两汉·卓文君《白头吟》

白头吟

两汉 :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乐府 , 民歌 , 女子 , 爱情分手

秋思古诗意思翻译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翻译: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全诗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词四首原文翻译

词四首,以《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为例:

《渔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把然未勒归无计。差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一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十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犴,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姑且让老夫我表现一下少年的轻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你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牟,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1

  江上秋怀原文

 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

 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

 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翻译

 远游归来,回到故山,散发卧壑吞食霞气。

 山里寒蝉在枯桑枝上号叫,这才知道已经是秋天了。

 北方的大雁告别了海滨,南方的燕子辞别了江楼,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

 飒飒秋风卷起沙瀑,苍苍茫茫的沙雾笼罩江洲。

 黄云漫天,暮色苍莽,江中白水扬起寒流。

 心中恻怆之情油然而生,泪水如涌泉潺湲不尽。

 山里蘅草兰花已经萧瑟凋零,为此长叹不已,令人哀愁不尽。

  注释

 餐霞:指不入仕且与世俗不合之人。散发,乱发纷披。

 朔雁句:朔,刘本、朱本俱作胡。雁,敦煌残卷作鸿。海裔,海边。

 越燕句:王本注:“越燕,今之紫燕。”句亦含悲。

 潺湲:《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

 王逸注:“潺湲,流貌 。”

 蘅兰句:蘅,杜蘅。

  赏析

 这是一首很好的秋思之作,对仗工整,文辞古雅,韵律性强,表现了作者在远游归家的途中,见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产生的悲秋情绪。全诗的大意是:我这不合世的餐霞之人卧于旧壑,因病在床乱发纷披再也不能远足行游。听到山蝉在枯桑上哀叫,才知又是时秋。此时北方的鸿雁应是离开了海滨,南方的紫燕也该辞别了江楼。萧萧秋风卷起了尘沙,茫茫云雾萦绕着江洲。天边黄云结成了暮霭,河中的白水扬起了寒流。我如此潦倒心中凄怆悲伤,泪流不住难以止收。蘅兰君子正在凋残,只令人以长叹表露哀愁。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2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翻译/译文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

 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

 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

 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

 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

 屋里,

 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

 吟唱之声逢秋更苦;

 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

 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

 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

 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

 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

 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2﹑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3﹑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4﹑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5﹑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6﹑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赏析/鉴赏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3

  秋怀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翻译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

 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

 萧萧:落叶声。

 散:散播﹑散发。

 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淅淅:风声。

 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

 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

 暂:顿时。

  鉴赏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关于“鲍溶《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1907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