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集---> 裙拖六幅湘江水是什么意思(湖寺清明夜遣怀)

裙拖六幅湘江水是什么意思(湖寺清明夜遣怀)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集     发布时间:  2024-05-17    点击:  462 次

裙拖六幅湘江水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裙拖六幅湘江水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湖寺清明夜遣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裙拖六幅湘江水是一句古诗,意思是裙摆拖曳着湘江碧波荡漾的景象。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妇女衣裙的美丽,用湘江水来比喻裙摆的绵长和流动感。

这句诗“裙拖六幅湘江水”出自唐代诗人李群玉的《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意思是裙摆拖曳着湘江碧波荡漾的景象。这句诗用湘江水来比喻裙摆的绵长和流动感,形象地描绘了妇女衣裙的美丽。

湘江是湖南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长沙的母亲河。湘江水清澈碧绿,波光粼粼,与这句诗中描述的“六幅”裙摆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妇女衣裙的美丽和动人之处。这种描写方式在古代诗词中并不罕见,但李群玉的这句诗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在古代社会

妇女们的衣裙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这句诗中的“六幅”裙摆,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当时文化的一种体现。这种文化传统在今天仍然能够被人们所感受到,尤其是在一些传统文化保护较好的地区。

此外,这句诗还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李群玉与郑相并歌姬小饮,彼此之间轻松愉快地畅饮、畅聊。这种氛围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表现出来,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积极态度。

湖寺清明夜遣怀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唐代〕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引水行

李群玉〔唐代〕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赠人

李群玉〔唐代〕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 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李群玉〔唐代〕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李群玉〔唐代〕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放鱼

李群玉〔唐代〕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石头城

李群玉〔唐代〕

伯业随流水,寒芜上古城。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

八极悲扶拄,五湖来止倾。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江南

李群玉〔唐代〕

鳞鳞别浦起微波,泛泛轻舟桃叶歌。?

斜雪北风何处宿,江南一路酒旗多。

寄人原文_翻译及赏析

李群玉 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赏析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上水遣怀

我衰太平时,身病戎马后。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

驱驰四海内,童稚日糊口。但遇新少年,少逢旧亲友。

低颜下色地,故人知善诱。后生血气豪,举动见老丑。

穷迫挫曩怀,常如中风走。一纪出西蜀,于今向南斗。

孤舟乱春华,暮齿依蒲柳。冥冥九疑葬,圣者骨亦朽。

蹉跎陶唐人,鞭挞日月久。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

郁没二悲魂,萧条犹在否。崷崒清湘石,逆行杂林薮。

篙工密逞巧,气若酣杯酒。歌讴互激远,回斡明受授。

善知应触类,各藉颖脱手。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苍苍众色晚,熊挂玄蛇吼。黄罴在树颠,正为群虎守。

羸骸将何适,履险颜益厚。庶与达者论,吞声混瑕垢。

杜牧 遣怀

《遣怀》

作者: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

1、落魄:漂泊。

2、楚腰: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这里均指扬州妓女。

3、青楼:指妓女居处。

译文:

飘泊江湖生活潦倒,

常常载酒而行。

放浪形骸沉溺美色,

欣赏细腰轻盈。

十年扬州不堪回首,

竟是一场春梦;

留连青楼,

只落得个薄情郎的声名。

赏析:

这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首句追叙扬州生活:寄人篱下。二句写放浪形骸,沉湎于酒色。以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妓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三句写留连美色太久,十年冶游,于今方才省悟。四句写觉醒后的感伤,一生声名丧失殆尽,仅存青楼薄幸之名。自嘲自责,抑郁诙谐。《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李白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剪落青梧枝,灉湖坐可窥。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寄语双莲子,须知用意深。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唐代·李群玉《寄人》 寄人 寄语双莲子,须知用意深。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群玉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唐代·李适《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岁肇春宗,干开震长。瑶山既寂,戾园斯享。玉肃其事,物昭其象。弦诵成风,笙歌合响。——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隐太子庙乐章。肃和》

郊庙歌辞。享隐太子庙乐章。肃和

岁肇春宗,干开震长。瑶山既寂,戾园斯享。

玉肃其事,物昭其象。弦诵成风,笙歌合响。于穆清庙,聿修严祀。四县载陈,三献斯止。笾豆彻荐,人祇介祉。神维格思,锡祚不已。——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雍和》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雍和

于穆清庙,聿修严祀。四县载陈,三献斯止。

笾豆彻荐,人祇介祉。神维格思,锡祚不已。



关于女孩和秋天的诗句

1描写秋天与女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描写女孩的诗句:

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摘自诗经·《硕人》)

释义:这是首用比喻的手法写庄姜美貌的诗歌。手指洁白细软,皮肤洁白细腻。脖子修长白净,牙齿光洁匀称。额头宽而方正,眉毛细而弯曲。灵巧的微笑带有酒涡,美丽清澈的眼睛流露出无限深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摘自《诗经·桃夭》释义:这是首少女出嫁的诗歌。前两句是写新娘的仪容,她如桃花般婀娜多姿、娇艳动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摘自唐·李白《清平调》)

释义:这是首描写杨玉环无以伦比之美的诗。五彩云霞般的衣裳,花儿一般的容貌,如春风吹拂着带有露水的牡丹一般神采飘逸。即使是绝代佳人赵飞燕也比不上杨贵妃的天生丽质。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摘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释义:这是首思女的怨歌。诗中写出她美丽娇好的仪容:洁白的体肤,纤纤的十指,艳丽照人的装扮和轻盈美绝的仪态。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摘自汉乐府·陌上桑)

释义:此诗勾勒出香草美女罗敷的形象。罗敷提着用青色丝绳编织、用桂枝充当钩子的桑笼。头上梳着美丽流行的发式,耳边挂着夺目的珍珠。穿着线**花纹绸缎的裙子和紫色花纹绸缎的上衣。最后几句写旁观者的失态,更渲染了罗敷容貌之美。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兰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摘自汉·辛延年《羽林郎》)

释义:这是首描写卖酒少女美貌的诗,用夸张的手法写胡姬的光彩照人。

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摘自宋·刘铄《白宁曲》)

释义:这是首赞美舞女的词。舞女的面容象天空中的明月般皎洁,体态如微风吹拂细波一样轻盈。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摘自清·曹雪芹《红楼梦-赞黛玉》)

释义:这是首写林黛玉容貌的诗。弯弯似皱非皱的眉尖仿佛笼罩着烟云,似笑非笑的双眸含情脉脉。脸上露出淡淡的哀愁,疾病的身躯显得娇弱温柔。眼角泪光点点,鼻息轻轻娇喘。安静时仿佛娇艳的山花映在山泉,走动时仿佛柳枝随风翩跹。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廻雪舞;耀珠翠之的的兮,鸭绿鹅黄。(摘自清·曹雪芹《红楼梦-警幻仙姑赋》)

释义:这是首描写警幻仙姑仪态的诗。仙子舒展开衣袖,闻到了浓郁的兰麝芳香。舞动荷花般的衣裙,听到了佩玉叮当作响。露出了桃花般的笑靥,乌黑的发髻如云般堆在耳边。樱桃小嘴微微张开,石榴子般的牙齿含着清香。苗条匀称的腰身,象雪花般随风轻逸飘舞。头上的珠玉钗环璀璨明亮,碧绿嫩黄闪闪发光。

2描写秋天与女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描写女孩的诗句: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摘自诗经·《硕人》)释义:这是首用比喻的手法写庄姜美貌的诗歌。手指洁白细软,皮肤洁白细腻。

脖子修长白净,牙齿光洁匀称。额头宽而方正,眉毛细而弯曲。

灵巧的微笑带有酒涡,美丽清澈的眼睛流露出无限深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摘自《诗经·桃夭》释义:这是首少女出嫁的诗歌。

前两句是写新娘的仪容,她如桃花般婀娜多姿、娇艳动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摘自唐·李白《清平调》)释义:这是首描写杨玉环无以伦比之美的诗。五彩云霞般的衣裳,花儿一般的容貌,如春风吹拂着带有露水的牡丹一般神采飘逸。

即使是绝代佳人赵飞燕也比不上杨贵妃的天生丽质。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摘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释义:这是首思女的怨歌。

诗中写出她美丽娇好的仪容:洁白的体肤,纤纤的十指,艳丽照人的装扮和轻盈美绝的仪态。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摘自汉乐府·陌上桑)释义:此诗勾勒出香草美女罗敷的形象。罗敷提着用青色丝绳编织、用桂枝充当钩子的桑笼。

头上梳着美丽流行的发式,耳边挂着夺目的珍珠。穿着线**花纹绸缎的裙子和紫色花纹绸缎的上衣。

最后几句写旁观者的失态,更渲染了罗敷容貌之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兰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摘自汉·辛延年《羽林郎》)释义:这是首描写卖酒少女美貌的诗,用夸张的手法写胡姬的光彩照人。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

(摘自宋·刘铄《白宁曲》)释义:这是首赞美舞女的词。舞女的面容象天空中的明月般皎洁,体态如微风吹拂细波一样轻盈。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摘自清·曹雪芹《红楼梦-赞黛玉》)释义:这是首写林黛玉容貌的诗。弯弯似皱非皱的眉尖仿佛笼罩着烟云,似笑非笑的双眸含情脉脉。

脸上露出淡淡的哀愁,疾病的身躯显得娇弱温柔。眼角泪光点点,鼻息轻轻娇喘。

安静时仿佛娇艳的山花映在山泉,走动时仿佛柳枝随风翩跹。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廻雪舞;耀珠翠之的的兮,鸭绿鹅黄。

(摘自清·曹雪芹《红楼梦-警幻仙姑赋》)释义:这是首描写警幻仙姑仪态的诗。仙子舒展开衣袖,闻到了浓郁的兰麝芳香。

舞动荷花般的衣裙,听到了佩玉叮当作响。露出了桃花般的笑靥,乌黑的发髻如云般堆在耳边。

樱桃小嘴微微张开,石榴子般的牙齿含着清香。苗条匀称的腰身,象雪花般随风轻逸飘舞。

头上的珠玉钗环璀璨明亮,碧绿嫩黄闪闪发光。

3形容女人和秋天景色迷人的诗句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销 一作:消)

释义: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释义: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释义:

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4、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出自元代王恽的《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释义:

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到手的美好风光可别虚负,我在湖上久久留恋,不肯离去。相交而过的画船上,佳人对我嫣然一笑,是那样的娇妩。江山确实美如画图,可惜毕竟不是我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

5、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释义:

回忆往事江边上,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和秀丽的远山。我俩同船共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单薄,默默地忍受着严寒。

4秋天和女人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5女人与秋天诗词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6形容秋天女子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秋天女子的诗句如下:

1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2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3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4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5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

6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7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8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9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10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11 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娴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12 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14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15 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7形容秋天的女人诗句

(一)秋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二)女人

桃染玉颊无限娇,扶风弱柳任摇飘长吟月色蜗居满,原是街灯光影遥

摇环鸣佩转青眸,行令更牌步态柔痴傻娇憨姿万种,醉醒一念勿须愁

玉壶花露笑颜妍,驾雾踏云天地旋纵有愁心抛却去,红尘暂别舞翩跹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8形容秋天美女的诗句

1、《踏莎美人·清明》

清代:纳兰性德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译文:

游春晚归,郊游的日子临近,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樱桃花落,已是清明时节,干嘛不精心梳妆一番出门呢!一双淡眉弯弯,一副柔肠几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莺儿掠过清晨的窗外,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婉转的叫声仿佛在说:这个人如此憔悴,可怜可怜。

2、《陌上赠美人》

作者:李白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译文:

我骑着高大健壮的良马踏步行走在落花上,手中的马鞭故意掠过华美的车驾。车中美人笑着撩起珠帘,遥遥指向前方红楼说那是我的家。

3、《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唐代:李白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译文:

微风吹动着荷花,送来满殿清香,姑苏台上可见摆宴的吴王。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娇软无力,微笑地倚看东窗下的白玉床。

4、《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 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作者:李群玉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译文:

你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着六幅湘江秀水,高耸的发髻如同轻挽着一段巫山烟云。她那绰约的风姿只应该在天上出现,她那动听的歌声又岂会在人间听闻。她胸前雪肌在华灯斜照下尤显风韵,她眼中神采在酒意半醺时更觉妩媚。想当初若不是爱慕相如文赋之才,又怎会那么容易让他见识到文君风采。

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六幅裙什么意思

六幅裙是一种剪裁式样,特色是设计简单之余,款式斯文大方、清新高贵。

六幅裙的名称,源自裙的缝制需要用上六幅布料而命名。中唐以后,服装中加强了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又宽又长的裙子成为时尚的主流。当时一条裙子一般用六幅布帛竖向缝合而成。诗人李群玉称之为“裙拖六幅湘江水”;更有用七幅、八幅布帛的,诗人曹唐在《小游仙诗》中说“书破明霞八幅裙”。

六幅裙的周长达318米,而八幅裙的周长则达415米,比古代西方宫廷中流行的曳地长裙还要肥大,孟浩然因此吟咏道“坐时衣带紫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豪华侈糜的社会风尚。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外裙门有装饰,内裙门装饰较少或无装饰,马面裙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

马面裙是明清时期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它的风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它的“马面”结构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着。

“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宫史》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但马面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因为宋代的裙子已经具有马面裙的马面形制了。

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孟晖在《开衩之裙》中道:“此类宋裙乃是由两片面积相等,彼此独立的裙裾合成,做裙时,两扇裙片被部分地叠合在一起,再缝连到裙腰上。一些出土的文物也有马面裙蛛丝马迹,如山西晋祠彩陶中的一尊宋代侍女像上就有马面裙的影子。

浅谈楹联的对仗

浅谈楹联的对仗

邓伟林(天伟之歌)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仗亦称对偶,是楹联创作的基础。要写出对仗,首先要弄清楚词性结构。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古人首先将汉语的字分为实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在三大类之下,实字类又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并且又附半虚字。

什么是实字?

实字,即现代汉语中,有实际形态的名词和代词。

如:天、地、日、月、星、草、木、树、花、楼、阁、亭、台、鸟、兽、鱼、虫、君、臣、父、子,等等。

什么是半实字?

半实字,即现代汉语中,无实际形体的名词。

如:性、情、文、武、法、气、韵、志、才、仁、义、忠、孝、福、寿,等等。

什么是虚字?

虚字又细分为活虚字、死虚字,半虚字,助词、虚词、介词。

活虚字(即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如:

飞、潜、变、浮、寻,忘,吹、拂、升、剥、翻、携、抛……

死虚字(即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如:

粗、细、清、浊、坚、柔、大、小、高,低、短、长,……

半虚字(即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如:

前、后、上、下、里、外、中、间、左、右……

助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和助词)如:之、乎、者、也、而、唯、然、则、乃、于、焉、哉……

副词(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如:

只、很、未、必、岂、请、相、方、故、更、又、如、真、有、最、恰、正、将、曾、刚、永、常……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原因,状态,时间,场所,目的的词)如:

在、于、因、从、自、由、以、向、对、与、和、同、为、并、与、及、或……

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概括为:“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

工对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把词分为九大类:1名词,2形容词,3数字,4颜色,5方位,6动,7副词,8虚词,9代词。

名词又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11小类。

这些自己同一小类内的名词相互对仗,包括上面数字,颜色,量词,连绵词,介词,副词,助词等自己同一小类内的字词互相对仗,我们称之为工对。

例:1

花开富贵;

竹报平安。

花与竹,同是植物;开与报,是动词;富贵与平安,同属形容词,这联是工对。

例2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心和骨,头和面,都是形体类;竹和梅,花与叶,都是植物类。虚与傲,同是形容词,低和仰,都是形态,作动词用。有和无,是反义词,属副词,整联对仗属于工对。

一副对联,如果做到了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再加上平仄协调,那就算是工对了。工对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如果不能完全做到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和平仄协调,就是宽对。古人把词性相同而词类不同的对联,都放在宽对之列。例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副题于杭州西湖岳墓的对联中,青与白,是同属颜色,有与无,是反意义词,同是副词。埋与铸,都是动词,忠“山”“铁”“骨”“臣”都是名词。但“山”属地理类,“铁”属器用类,是地理对器用;“骨”属形体类,“臣”属人伦类,是形体对人伦。按严格的工对要求,这就是一副宽对。但这样的宽对,在古对联中就很普遍,而今都应视为工对。

工对的对仗要实对实,虚对虚。实不能对虚,虚不能对实。但是,现代汉语中,助词、介词、副词之间范畴很模糊,经常互相对仗。所以我们唯有守住一大底线,就是实字不可对虚字,虚字不可对实字。

什么是宽对?

宽对就是除了实字外,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界限有时比较模糊,对仗相对灵活。虚字可以相互对仗。这些在允许对仗的大范围内,但又不属于工对的对仗,就叫宽对。宽对有别于不成对。譬如:动词对名词,副词对名词,介词对名词,这些其实就是虚对实,是不成对的。

例1

董其昌题西湖飞来峰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泉与峰,都是名词,地理类。自与从,都是介词。几时,何处,是疑问的代词。起与来,都是动词。冷,是形容词,而飞是动词,这组对仗是形容词和动词作对仗,所以属于宽对。

例2

济南汇泉寺薜荔楼

地占百湾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这联中,地与楼,湾与面,水与山,都是名词,对仗工整。百与一都是数字词。多是,不当,可看作副词。占,占据字是动词,而无字是副词,解作没有。这里动词与副词作对仗,所以是宽对。

对仗有工对(严对)与宽对之份。对仗形式也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四种:正对(上下对);句内自对(横向对);交股对(交叉对)和流水对。

正对,即上下对。上联和下联同个位置词性相同,互相对仗。这是学联的基础,也是我们最普遍也最规矩的对方。

例:

句内自对,也叫"当句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其实就是横向而对。

上联里两个或多个词组,或者分句相互对仗。同样,下联里两个或多个词组,或者分句相互对仗。上联和下联之间,同个位置,可以互相对仗,也可以不互相对仗。但有一条必须谨记:只有一边自对是不允许的。上联内两个词或者句之间自对,那么下联同个位置的两个词或句之间也必须自对。而格律还是要遵循正常的规则。(除领字外,上下联节奏点格律要相反)。

句内自对主要分四种情况:

1左右相对,上下也能工对或宽对,即互成对仗,这类其实也可归入上下对。

例1

联撰怀阳,情深意厚;

根生沃土,叶茂枝繁。

例2,岳阳岳阳楼

诗酒神仙,天自梦中传彩笔;

楼台花月,人从江上拜宫袍。

2左右相对,上下不相对。

例1

喜今朝省会关怀,送宝传经,情温沃土暖;

期明日诗坛焕彩,佳联壮句,锦盖燕都红。

例2

诗吟书院,词赋牌坊,联题文庙,古韵落端城,雅客迎风当把盏;

天柱摘星,嵩台揽月,宋堞披云,华灯辉玉宇,游人驻履好舒怀。

3句内隔词自对。

例1

二分诗景八分画;

楼外江声天外峰。

二分对八分,楼外对天外。

例2

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的颈联:

座中醉客延醒客;(醒古音为平)

江上晴云杂雨云。

4句内自对,但上下联不规则重字,这是特殊的对法。

例:题弘文中学联:

凭古邑儒风,敢教他苑里花香,池中水碧;

以千年底蕴,焉负我莘莘学子,切切良心。

3交股对

交股对,也称错综对,磋对、犄角对,《联律通则导读》给交股对下的定义是:“指两对词语在上下联不同语法位置上交错互对的格式。”而且并不限定中间是否隔字。

最典型的例句如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裙拖六幅湘江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

这里面上联的“六幅”和下联的“一段”交叉而对,而不是“六幅”和对应下联的“巫山”去对,同样的上联的“湘江”也和下联的“巫山”交叉而对。

交股对不常用,我们知道即可。当别人用了交股对创作出作品时,我们不要以为人家对仗不工就行了。

流水对

所谓“流水对”,即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流水对,通常上下联开头一个或两个字,起到连贯作用,或递进,或转折。例如:

例1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骆宾王《在狱永蝉》)

例2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流水对也不常用。如需要创作流水对,必须处理好上下联开头两字,使之形成句法关系,使整句连贯。

常见问题:

不要过分追求工对而创成合掌

例1

贺弘艺书画院30周年联:

贺联/钟丽新

书情翰墨扬天地;

画意丹青烁古今。

过分追求句内自对和工对易造成合掌或张力不足。

例2

上巳欢怀,墨客骚人兴盛会;

高贤雅集,吟风唱韵谱新篇。

墨客与骚人,吟风与唱韵,都是句内自对,但意思几乎一样,拓展不足,张力不够。整联近乎合掌。

例3

调研指导,上级关怀临沃土;

赋咏传经,高贤雅集绽春蕾。

格律有误。蕾字是仄声,此处应平声。此联上联写省楹领导到怀集沃土情诗社调研,下联是在雅集中,大家共商大计,寄望未来,点燃希望。整体布局不错。但是,中短联最忌联意重复,调研,指导,上级关怀,这些意思过于接近,或张力不足。下联同样情况,赋咏,传经,雅集,其意思接近,联语未能舒展。调研与指导,并结构,属于句内自对形式。但赋咏传经,赋可作为动词用,但咏字如作名词用,就稍觉勉强。如改作"结谊传经",可能会更好。除了指导工作,还结交友谊。不过,为了更简炼,写入更多内容,我建议稍为改动:

学会传经,粤海甘霖滋沃土;

联坛志喜,怀城雅集赋新章。

在这里,学会是特指广东楹联学会。因为有粤海的粤字,还有联坛,整体理解,就知道这学会是特指省楹。粤海的海字,也暗指邹继海会长。这样修改一下,要写的内容就更多了,情感表达就更真实和形象。

七律的对仗,有疑问,请赐教

题目所问者,关键在句子「结构」的相对规则。在对仗的常规来说,出句与对句的「结构」理该一致。原意的「林梢过」与「落鬓傍」,句子的语法「结构」、节奏「结构」都不相符,故此并不合常规。 在律对中,的确存在「异位相对」的例子,这种方式称作「错综对」。以前在答复一题嵌名联的问题时,在下已经介绍过了。当时所举的例子是李群玉诗句:“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内中「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两组词因平仄关系,须错开相对。这种方式,只合偶一为之,且要在找不到常法时,才合加以利用。像例子中,湘江与巫山,都是专有名词,难以更改,故此采取这折衷方法,可说是用得其宜。 回看题目之情况,个人意见是不适宜采用「错综对」方式,因为有其他常规方法可用。网友们的提议都很好,虽然未能兼顾用韵的需要,但也可启发新思维,令出题者可想出更适合的构联方式。 原联的字词,「过」字作仄声用是没有问题的,前人诗句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刘长卿诗:“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草山多”。至于「傍」字,原诗是作「旁边」意用,作平声。古「旁」字意义较广,除有旁边之意外,更含有;普遍、不正、依傍等意。若作「旁边」意,古多作「傍」写。不过现今书写习惯已然不同,虽然写作「傍」合乎古法,但写作「旁」或许较合时代气息。如何选择,就留待作者自行定夺好了。 这一联的构建,重点在对句尾三字,或许说,全诗的重点也就在此。鬓上留霜似斑白,就是本诗起兴之着眼点,由此而带出,愿能比翼到白头,的尾联意境。除了改善对仗上的问题,也可一并考虑联意的整体发挥。现提供一方式,以作参考: 排风阵阵襟前过,絮雪飘飘鬓上镶。 正如在下常说,书写联句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没有成规,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最重要是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又配合到全诗的意境,那就可以了。 至于本诗的其他问题,就留待另文作答吧。 2007-05-03 18:33:08 补充: 补充资料只限300字,要长话短说了:(甲)有关「镶」字的问题:「镶」字作镶嵌之动词用,既合今时语法,实亦无须因循守古。而且实际上,近古亦有作动词用。见《三国演义》第七回:“(壐)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儒林外史》四回:“一双红镶边的眼睛。” (乙)联句之意境:原联叠词「霏霏」,可见用于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句,「雨」是动词,即下雪,「霏霏」是描写雪盛之貌,即大雪漫天也,故原句「细雪霏霏」,略有语病。故改叠词作「飘飘」,较切合诗题「飘雪有感」。而将雪之状词改为「絮」,用意是承接上联之来「风」,“风来絮雪飘,风过鬓留霜”,就是整联的意境吧。

参考: 个人意见

兄台,你的说法大致正确,词性相对是一定要在同样位置的,即应「过」对「落」,其实对仗可分严对与阔对,每字词性相对属严对,词组相对或不同词性相对(惟名词不可对动词或形容词)皆属阔对。另外,你的对偶中有些词的平仄不稳,如「过」应可读平声(音戈)或仄声,在律诗中多为平,这易令人产生误解,「傍」字是仄声,若仄声意才有依傍意,若想通「旁」则应改之,依余之见,你的对偶可改作「微风习习林间送,细雪霏霏鬓上凝」。 2007-05-02 18:23:27 补充: HKGYYZ君,没问题呢!「傍」在古时可通「旁」,有「侧」之意,另你如为了就韵脚的话,atse127君「絮雪飘飘鬓上镶」本也很好,惟「镶」古义无动词,意只作名词,如钩镶,为兵器名,你应留意。至于前句你仍可用余之「微风习习林间送」,因atse127君之前句,力量太强,不太合你原意,汝可度之。

参考: 余

无错

七言的对联一定要位置对位置

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的 您所作的对联并不通顺及不对称

可以改为如下: { 微风习习林梢过

细雪飘飘树顶停 } 2007-04-30 23:39:47 补充: 另外

请对一下这句的下联: { 南通关北通关南北通关通南北 }

关于“裙拖六幅湘江水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1642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