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小学几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小学几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22    点击:  491 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小学几年级

网上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小学几年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乘法交换律:25*19*4;

乘法结合律:237*4*25;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25*125*4*8,125*49*8(用到25*4=100,125*8=1000,随便编题)

还有,可以运用先分再用定律的方法:如25*32*125=(25*4)*(125*8);35*16=35*2*8

只要能转化成连乘并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凑整十、整百.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乘法交换律:a×b=b×a;

3、加法结合律:a+b+c=(a+b)+c=a+(b+c);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6、左分配律:cx(a+b) = (cxa)+(cxb);

7、右分配律:(a+b)xc = (axc)+(bxc)。

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例如:

字母: a+b=b+a a+c=c+a

数字: 1+2=2+1 16+30=30+16

交换律是二元运算的一个性质,意指在一个包含有二个以上的可交换运算子的表示式,只要算子没有改变,其运算的顺序就不会对运算出来的值有影响。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计算顺序: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6)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 ,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在只有乘法的算式计算中,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百度百科——加法交换律

百度百科——乘法交换律

怎样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简称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乘法的运算性质

(1)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减,所得的结果不变。例如:

(84-70)×5=14×5=70

84×5-70×5=420-350=70

(2)若干个数的和与若干个数的和相乘,可以把第一个和里的每一个加数与第二个和里的每一个加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所得的结果不变。例如:

(5+7+8)×(4+6+9)=20×19=380

(5+7+8)×(4+6+9)

=5×4+7×4+8×4+5×6+7×6+8×6+5×9+7×9+8×9

=20+28+32+30+42+48+45+63+72

=380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乘法交换律:a×b×c=a×c×b=b×c×a=b×a×c=c×b×a=c×a×b

乘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如下:

图形表示:□×(△+☆)=△×□+☆×□

变式(图形表示):△×□+☆×□=□×(△+☆)

字母表示:(a+b)×c=a×c+b×c

变式(字母表示):a×c+b×c=(a+b)×c



谁帮我把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数学概念整理一下?

满意的话请采纳

小学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 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 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 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一年级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

二年级: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三年级:

第一单元 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解决两步连除问题:连除或先乘再除。

连除两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第二单元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

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是90天或91天;第二季度是91天;

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是92天。

1月1日 元旦节 3月8日 妇女节

5月1日 劳动节 6月1日 儿童节

7月1日 党生日 8月1日 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 国庆节

第三单元 平移和旋转

看平移图形:弄清方向,数对格数

画平移图形:弄清方向画箭头,确定一点数格数,再画出整个图形。

第四单元 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从个位写起;

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从十位写起;

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乘法的估算有三种方法:比谁大;比谁小;在谁左右。

简单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从相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第六单元 千米和吨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第七单元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就是对称轴。

画轴对称图形:先根据对称轴确定方向,再找准对应点,最后连线画出整个图形。

第八单元 认识分数

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只要把这个数除以分母,再乘分子。

第九单元 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格法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C=a×2+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

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当周长相等时,图形越方,面积越大。

第十单元 小数

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第十一单元 统计

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先加再除

四年级: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 位 顺 序 表

数 级 ……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 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 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 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边 )。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叉开的大小,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10、对顶角相等。

11、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1平角=2直角。1周角 = 2平角 = 4直角。

14、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5、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1小时,

16、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就不变。

如:一个因数扩大了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不变。

5、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若干倍。如:5×3=15,

(5×2)×(3×2)=15×4

6、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9、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 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1、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同时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5、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要乘几(或除以几)。

6、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反而要除以几(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第六单元 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四则运算:

1、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 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 b ÷ c = a ÷ (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198 1032-19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

9.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800克=( )吨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与精确到百分位的提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大数的改写。先改写,再求近似数。注意:带上单位。

(五)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2、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6、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 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 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 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七)统计: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八)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间隔数=总长度 ÷ 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4、封闭:棵数=间隔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各单元

#六年级#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 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各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c+bc=(a+b)×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用方程解答)

 (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①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1②求少几分之几:1-小数÷大数

 或①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小数②求少几分之几:(大数-小数)÷大数

 针对练习:

 1、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1/2,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1/2,一件上衣多少钱

 3、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1/2,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4、幼儿园买来2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1/2,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5、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1/2,今年去年共植树多棵

 6、一桶水,用去它的1/2,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7、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1/2,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7、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1/2,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15:10=15÷10=(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①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1)②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③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15∶10=15÷10==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如:已知两个量之比为,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

 6、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如:路程相同,速度比是4:5,时间比则为5:4)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

 (如:工作总量相同,工作时间比是3:2,工作效率比则是2:3)

圆柱与圆锥

 一、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2、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4、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r2

 6、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7、将一张长方形围成圆柱有两种方法,将一张长方形进行旋转一般也有两种。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二、圆锥的特征:

 1、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3、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4、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Sh或V锥=πr2×h

 5、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6、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

 底面两个底面完全相同,都是圆形。一个底面,是圆形。

 侧面曲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曲面,沿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条线段剪开,展开后是扇形。

 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

 针对练习:

 1、圆柱形队鼓的侧面由铝皮围成,上、下底面蒙的是羊皮。队鼓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2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队鼓,至少需要铝皮多少平方分米羊皮呢

 2、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直径是06米,高是1米。做一个这样的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做一根长2米、管口直径015米的白铁皮通风管,至少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

 4一个圆柱形的灯笼,底面直径是24厘米,高是30厘米。在灯笼的下底和侧面糊上彩纸,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

 一、认识圆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8、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

 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π)。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pai)表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π≈314。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314倍。

 (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4、圆的周长公式:C=πdd=C÷π

 或C=2πrr=C÷2π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1)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计算方法:2πr÷2即πr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计算方法:πr+2r

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3、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1)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05=50% =02=20% =0625=625%

 =025=25% =04=40% =0125=125%

 =075=75% =06=60% =1375=375%

 =00625=625% =08=80% =0875=875%

 =004=4﹪ =008=8﹪= 012=12﹪ =016=16﹪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①合格率=②发芽率=

 ③出勤率=④达标率=

 ⑤成活率=⑥出粉率=

 ⑦烘干率=⑧含水率=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用方程解答)

 (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100%或:

 ①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小数

 ②求少百分之几:(大数-小数)÷大数

 (二)、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0﹪,六折五=065=65﹪

 2、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三)、纳税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四)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扇形统计图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的面积大小: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针对练习:

 一、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下面是我国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我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2、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什么最小

 3、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4、请算出各类地形的实际面积,填入下表。

 地形种类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二、小军家2012年11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聪聪家2012年11月的总支出是3600元。请你回答问题。

 1、这个月哪项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3、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几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

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8个是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学习的八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商不变性质。具体如下:

1、加法交换律:一个加法算式中,两个和交换位置再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2、加法结合律:一个加法算式中,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是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

3、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a-b-c=a-(b+c)。

4、乘法交换律: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在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字母表示:ab=bc。

5、乘法的结合律:一个乘法算式中,前两个数相乘或者是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的结合律。字母表示:abc=a(bc)。

6、乘法的分配律: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可以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的分配律。字母表示:a(b+c)=ab+ac。

7、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的积加它本身乘另一个数的积,可以把另外两个数加起来再乘这个数。字母表示:ab+ac=a(b+c)。

8、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字母表示:a÷b=(ac)÷(bc)=(a÷c)÷(b÷c) (c≠0 b≠0)。

运算定律是几年级的内容

《运算定律》是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第二小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总共学习到的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五条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同时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扩充,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和应用这些定律时一定要扎实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运算定律的举例

一、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二、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三、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四、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xb=bxa。

五、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xb)xc=ax(bxc)。

六、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关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小学几年级”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588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