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全面技巧(2020父母必读书目资料)
-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网上有关“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2020父母必读书目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王小骞说
著名心理治疗师M·斯科特·派克曾说:
“只有恰如其分地做出改变,使人格和心灵不断完善,才能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
成为父母,不单是身份的转变,也意味着加入了一场自我修正的马拉松,只有不断完善自我,而非急于塑造孩子,才能逐步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职责。
然而,并不是每个父母都具备成长意识,以至于太父母做得很被动,只知道解决孩子的问题,却没寻求问题的根本。
也不是每个父母一开始就称职,而是在不断追求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做父母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肯为孩子花钱,偏重以物质养孩子;
第二层是愿意花时间,在 情感 上满足他;
第三层是愿意为孩子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层是为成就孩子,愿意做出改变。
您,在哪一层?
第一层
肯为孩子花钱,重物质养育
不少父母舍得为孩子花钱,并认为这是对孩子负责。
只要孩子开口,啥都愿意满足,衣食住行,样样给到最好。
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别家孩子有的,自家一样也不落下,更少不了争取到贵得伤心的学区房。
然而, 物质上的堆砌,并不能成就好教育。
孩子对获取金钱没有概念,如果在物质上一味地满足,孩子不知珍惜,无法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也学不到感恩。
父母看重物质的满足,孩子就很难学会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容易变得爱慕虚荣,而内心贫乏。
其次,大量地报兴趣班,往往出于父母的意愿,而非孩子所爱。
记得《少年说》中,有个叫周子皓的小男孩,原本胆小、容易紧张的他,竟鼓足勇气当众吐槽亲妈。
子皓不明白,妈妈为啥给自己报了多达12个兴趣班,有奥数、书法等,甚至很多兴趣班,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子皓希望妈妈给自己减负,有休息的时间。
妈妈报这么多兴趣班,孩子真正喜欢的少之又少,勉强他学习,不但没成效,反倒“偷走”孩子宝贵的童年。
父母照自我意愿报的班,被迫学习的孩子会心生委屈,得不到理解,不能自由表达意愿,容易与父母产生疏离。
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不能与爱划等号,偏重物质和教育形式,却缺少爱的陪伴,孩子处在 情感 匮乏中,心理成长往往滞后。
比起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满足孩子心理 情感 需求更为重要。
第二层
肯为孩子花时间,满足 情感 需求
孩子是小树,父母的陪伴就是他扎根的土壤。
花时间陪伴孩子,满足他 情感 需求,就是给他心灵输入成长养料。
在父母陪伴和关注下长大的孩子,安全感充实,自信阳光。反之,内心容易不安,负能量较多。
王弢曾在《新生日记》中,回忆成长经历。
小时候,父亲的精力都用在事业上,很少关注自己。
他抱怨爸爸不在意自己,但身边所有人都肯定爸爸是爱他的。
然而,王弢却从来没有体验过父爱,只记得爸爸陪他踢过一次足球。
王弢坦露,自己性格比较阴郁,负能量较多,跟爸爸陪伴缺失有很大关系。
不少父母本有爱子之心,却少了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以至爱并没有效传达,孩子感受不到爱,就缺乏安全感,同时又对父母产生抱怨和不满。
《少有人走的路》书中写道:
父母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父母的关注意味着陪伴和注意力的付出,注意力越多,关注的质量就越高。
而缺少爱的陪伴的孩子,会成为 “心理上的孤儿” 。
花时间陪伴孩子,重点在注意力的付出,而非“身在心离”。
或许你并没太多时间给孩子,却可以零碎地付出注意力,在繁忙中抽空给孩子打个电话,让他明白你在任何地方都挂念着他。
休息前,花几分钟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由衷地提出赞美和意见,或跟他谈心、亲密拥抱。
父母陪伴时间不充足,但如果还能对他个性、喜好、生活习性等了如指掌,并能在出现问题时,给予正面反馈,孩子仍然能感受到被爱,内心满足。
而缺乏爱的陪伴的孩子,内心往往充满不被人关注的孤独,甚至成为心理上的孤儿。
花时间陪伴孩子,就是对他未来的投资,陪伴质量越高,未来收获就会更大。
第三层
肯为孩子学习,共同进步
初次为人父母,有太多慌张。
早早一岁时,我发现自己竟不能“教”她。
她搭积木,小手还不能处理精细动作,经常搭不好,她就扔掉积木接着大哭,我本能地说:“别急呀,想想办法……”。
话刚一落我就激灵一下,我所传达的是“遇事不要用情绪解决问题,要用方法”,可我做到了吗?
我是个习惯用情绪解决问题的人,用负向情绪控制别人,拿凌厉的眼神和故意不配合的动作让别人感受到压力,选择被迫顺着我。
可现在,我却在教孩子不要用情绪解决问题?
这样的瞬间越来越多,我慌了,开始反思自己,难道我要做个只知要求孩子,却一样也办不到的妈妈吗?
这样教育对孩子真的管用吗?
不,我要做合格称职的妈妈。
2017年,我“回炉”到中国科学院读心理学专业硕士课程,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
因为我知道, 养孩子,要先养育自己,好妈妈才能养出好孩子。
我拿到了中科院所认证的“婚姻与家庭心理指导师”,期间也接触了大量家庭实际案例。
如何更好养育孩子,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洞见,我决定把它们用一本书呈现出来,让更多父母受益。
《妈妈知道怎么办》这本书因此面世了。
后来,我收到了许多妈妈的反馈,也知道了更多 “学习型妈妈”的存在。
她们有的刚怀孕,有的孩子几岁大,有的才几个月大,在书中她们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的影子,也为心中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有的妈妈甚至读到泪流满面……
这些都是对自己努力的馈赠,既帮助了千万家庭,又实现了自我价值,我非常欣慰。
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只做基因上的父母。
因为成为父母而做父母,照感觉养育孩子,但感觉多数时候是不可靠的,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教育,再丰富的阅历也有局限,而东家一句西家一辞的零碎信息,更难适合自家孩子。
这样养孩子,往往付出很多,却收不到好效果,也耽误孩子的成长。
但如果父母愿意多方学习,不管是听课、看书或参加培训等等。
争取做更好的父母,能够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理解并满足他心理需求,知道如何更好地引导他,就能养育出内心强壮的孩子,同时也拓展了自我,收获更完善的自己。
肯为孩子学习,就是抓住了自我成长的机会,也给孩子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
第四层
肯为孩子改变,成就他
教育专家、心理辅导师赛西·高夫说:“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自我教育,不是追求塑造、改变孩子,反而要先改变自己。
故事《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中这样写到:
上帝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但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摧它、唬它、责备它,但蜗牛已经尽力了。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我无能为力,松开了它,却闻到了花香,感觉到了微风,听到了虫鸣鸟叫,原来这里这么美好。
教育就是这样,父母要求孩子跟上自己,可他尽了力也还是那么慢,父母责怪,甚至打骂,孩子只好带着伤吃力地往前走,但仍然很难达到要求。
但如果父母松开孩子,放慢脚步,反过来跟随孩子的速度,却发现 育儿 原来这么美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变要求为给孩子自由,顺应他天性,孩子的成长没有限制和束缚,生命才能更加整全。
肯为孩子改变自己,就是成就孩子。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作者李中莹说: “家长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付出时间关注和陪伴,满足孩子 情感 需求,同时,父母又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也能改变自我来成就孩子,他就有充足的心理能量,拥有勇敢面对人生风雨的能力,让生命散发更多光芒。
为人父母,您在哪一层?
王小骞
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亲子说”创办人,中科院心理所“婚姻与家庭心理辅导师”,中国妇女基金会“家庭成长计划”爱心推广大使,“爱育未来”家庭早期教育公益项目专家顾问。深入研究自我、家庭系统与孩子的发展规律,持续 探索 实用、可操作的儿童养育理念及家庭解决方案。因在家庭教育领域的践行和强大的使命感与践行力,深受百万爸爸妈妈信赖。
2020父母必读书目资料
(摘自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爱都是指向“与被爱的人在一起”这个方向。因为爱本身就好像海里的鱼与水的关系,地球上的人与空气的关系,是维持我们的心连结在一起的黏合剂。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称为“原爱”,它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生命传承中特有的爱。
“原爱”是每个人人生里的第一份关系,因为生命就是来自父母。所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是高于一切的,是最紧密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就等于他们把生命传给孩子的时候,把所有能传给孩子的都毫无保留地全部传给了孩子,这点是生命系统本身就安排好的,目的是让每一代,每一个新一代都有最好的机会把“系统有效延续”这份工作做到最好,从而让下一代比上一代更有资格活下去,让下一代更有力量把生命传下去。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尽可能帮助孩子有最好的成长。
原爱有三种表达方式:自私的爱,愚蠢的爱,智慧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准备:当有一天父母比孩子先离开世界,孩子有最大的机会去过最有意义的人生,也因为这一点,任何希望孩子满足父母的意愿而减少孩子发展的机会的安排都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自私的爱。
愚猛的爱是孩子为了满足父母自私的爱而牺牲自己人生发展的机会,因为这会影响到系统发展的最大可能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可以用智慧的爱的方式来做到最好。就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照,让孩子在充满力量与爱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出充分的照顾自己人生、获得成功快乐的能力,让孩子有最大的空间自由发展。这样,孩子往往可以做出远远起超越父母期望的成就。用这个方式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智慧的爱。
亲子关系中,要多一些智慧的爱,少一些自私的爱和愚蠢的爱。
《重塑心灵》读书笔记
书是一阵风,吹散烦恼乌云;书是一阵雨,滋润心灵成长;书是一声雷,惊醒恶梦回头;书是一丝光,指引前进方向。愿书伴你快乐一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父母 必读书目 ,供大家参考。
父母必读书目
1.《爱的 教育 》意亚米契斯(著);王干卿(译)
2.《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3.《爱的艺术》美弗洛姆(著),李健鸣(译)
4.《 家庭教育 》中陈鹤琴(著)
5.《童年的秘密》意蒙台梭利(著),单中惠(译)
6.《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7.《家庭和 儿童 教育》前苏联马卡连柯(著),丽娃(译)
8.《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
9.《名家治疗笔记:为家庭疗伤》(上、下)中李维榕(著)
10.《爱的五种语言》美盖瑞·查普曼(著)
11.《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肖恩·柯维(著),陈允明(译)
12.《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中武志红(著)
13.《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周国平(著)
14.《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美萨提亚(著),易春丽等(译)
15.《100位企业家给家长的忠告》中赵刚(主编)
16.《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中赵忠心(著)
17.《新父母学校》中刘良华(著)
18.《发现母亲》中王东华(著)
19.《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美罗恩·克拉克(著),李文英等(译)
20.《培养独立的孩子——生存教育在美国》美黄全愈(微博)(著)
21.《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朱衣(译)
22.《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日安武信吾、安武千惠、安武花(著),金晖(译)
23.《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日大江健三郎(著),陈保朱(译)
24.《美德书》美威廉·贝内特(著),王睿(译)
25.《陪孩子长大》中李子勋(著)
26.《家庭教育基本功》中冉乃彦(著)
27.《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李跃儿(著)
28.《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中关承华(著)
29.《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中徐国静(著)
30.《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升级版)》香港李中莹(著)
提高阅读能力要怎么做
1、眼睛识别和吸收信息方面。
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把速度变慢,然后眼睛慢慢就不能很好的吸收文字,读着读者就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了,大脑一片空白。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1)提高阅读速度,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跳读、略读这些,但这种阅读 方法 往往会导致我们忽略过多的细节,从而使得一些关键内容的缺失。比如:很多人往往比较喜欢读大小标题、段落的前后 句子 ,而略过中间的内容,这种读书的方法,对了解大概讲什么是不错,但是对内容的理解、以及思维的锻炼是很不利的。就像“大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是这个道理、如何体现、有什么用、如何用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一般情况下,跳读略读更多的时候,主要适合读网络小说。
2)扫读。这里说的扫读就是在传统阅读的方式上,加快速度一行一行的扫过文字,不过多遗漏文字的一种读法(如果你在看的时候容易看串行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用一支细一些的笔,在文字下方快速的移动,引导着眼睛去阅读)。扫读是一种有重点的读法,扫读的时候,只在重点句子上停留,一般次要的、辅助的就简单过一遍。
扫读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快速的分辨出哪些是重点内容。这里给你几点建议:①当你读到“新东西、有帮助、让你印象深刻的以及与自己思维不同”的地方,都属于对你有用的内容,都可以是你的“画线”对象。②根据你的阅读目的、需要来辨别。③当你读到不理解的地方的时候(一般不要死磕,做个标记就好,说不定读到后面就豁然开朗了)④当你在读到某一句话或某一个事例时,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联想的地方(不妨停下来做个记录、因为灵感稍纵即逝)。
3)词组、短句或意群式阅读。词组、短句好理解,意群是一个稍长的句子分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若干个 短语 ,比如读一个长句子时,中间某个地方需要停顿一下,不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这个停顿的前面就是一个意群。
阅读中,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平时阅读的时候要刻意的去练习:一眼看一个词组、短句或意群。事实上你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做了(大多数人对简单的文字、 文章 基本都是三四个字一起读的),只是还比较基础。
4) 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是一种建立在“视幅”和“感知”上的阅读,也就是说快速阅读不是一眼看一个字,而是一眼看“五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字,同时快速移动焦点到下一眼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训练的是“眼睛快速看、大脑快速处理”的一种阅读吸收信息的方式。
一般训练方法和步骤(以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为例):①打开我们的视幅:视幅越大,一眼捕捉的信息就越多。②提高我们焦点移动的速度:也就是训练我们眼睛从这一眼到下一眼的快速移动,同时可以在快速移动中迅速准确的感知信息。③训练提高我们的感知能力:这里主要是指训练我们眼睛快速看清、识别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特别是高段位的快速阅读(一目多行、片式阅读),就需要很强的整体感知能力。④训练提高快速阅读中的:眼睛吸收信息能力和大脑处理信息能力(也就是快速理解):其实就是训练“眼睛和大脑的协调能力”。⑤另外,还包括训练克服音读、默读的习惯。
2、阅读中,大脑处理信息方面。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依赖的是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大脑里的知识。我们大部分人的思考能力和知识一开始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随着后天的学习,差距就开始出来了。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大脑的过程,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所在。
学习自然是越早越好,我们没有时光倒流的本事,但我们有现在开始改变的能力。
1)学会抓重点及整合内容。
关于一本书中,哪些是重点,上面简单列举过几个,在读的过程中要留下记号和批注,这样方便你读完之后有目标的重点阅读和理解(简单的阅读一遍一般不会有太大收获,需要回看、重点思考和记忆)。
想要让更多的知识点留在脑袋里,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一下。一般建议:以知识框架或 思维导图 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整合不是为了摆设,而是方便以后“经常”翻阅(回看的过程中,如果有新认识,记得添加进去)。
2)学会选读。有些书,我们不需要从头读到尾的整体学习,依照当下需求阅读学习相应的部分就可以了,等有需要了或者有时间有精力了再去完善其他部分或整本也不迟。比如工具类、指导类等的书籍,这类书籍的阅读就像在挖钻石,只要挖到钻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3)读不懂的时候该怎么办?
如果只是阅读中的少量内容读不懂,不要过分纠结(纠结或死磕只会是浪费时间),做个标记继续往下读就好。读完这个章节或整本书的时候,再回头看看,是不是理解了。还是不理解的话可能是你在读的过程中遗漏了某些关键点或者在作者的其他书里给出了答案。当然,读完之后对某些内容还是不理解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网上搜搜或者问问有学识的人。
如果是大量知识不了解,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考虑换一本书了,换一本这本书或这个概念的初级读物。进行分级阅读和主题阅读,先把自己的理解能力提升上来。
4)学会分析,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的从你最熟悉的知识面去思考或者被他人引导着思考(比如作者的文字),这往往会导致理解的局限性。比如,在评价“李鸿章”这个人的时候,很多人会主观的觉得他是个卖国贼,可是当你从清政府、时代背景、外交、个人能力、局限性等多方去了解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他。
5)多读。提高阅读及理解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多读。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你总会找到最适合你的阅读方法。而且读的多、理解的也就会越多,理解的越多又折回来促进你更有效的阅读,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2020父母必读书目资料相关文章:
★ 好父母必读书20本
★ 2020最新初中生必读书目资料
★ 父母必读中外书籍精选20篇
★ 十本家长教育孩子的必读书目
★ 2020年寒假初中生必读书目推荐一览表
★ 2020小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必读书目最新
★ 书香家庭2020年度读书计划
★ 2020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课外阅读书目
★ 2020初中生必读课外阅读书目精选
★ 2020小学生最畅销的课外必读书目推荐
第一次读这种类型的书,若不是因为完成任务,我断然不会读这般累人又烧脑的书。
这是一本关于NLP的书,作者李中莹先生最早把NLP完整的介绍到国内,他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他的作品有《重塑心灵》和《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他的这本重塑心灵共分为十章,每章都有其独立的主题。这本书涵盖了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生理学、社会学、运动机制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我读起来非常困难。本来想读完这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但是受水平所限我写不出来,所以临时改为写成读书笔记。下面让我试着输出一下。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NLP专注于修正和重新设计思想模式,以求获得更大的灵活度和能力。NLP的本质就是研究和运用一个人头脑中的思想运作模式,使其更有效的运作,以便让人的自身能力发挥得更好。
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香港NLP之父徐志忠神父说:“前提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无论什么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提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并且已经是非常NLP了。
两个人之间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人不能沟通或者难以发展出良好关系。
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
不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3.有效果(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
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再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效果才会出现。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
改变一个人头脑中的世界,这个人对在这个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事情从来都不会给予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反应。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由听者决定。
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抗拒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指正。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价值,实现信念。维持最有效果的规条,就是灵活地不断修正做法,这样才能保证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
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方法。
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回家,而不是这条路通不通。
8.每个人都选择给自己带来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接受一个人的动机,他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了他这个人。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动机往往处于潜意识的层面,不能意识地说出来。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有能力给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10.在任何一个组合里,最灵活的人最能影响大局
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
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11.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的修正而达致完善。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使人们想去摆脱某个环境或情况。情绪是使我们在该件事情之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
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统称为信念系统。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意志行为的思想基础。信念系统有一个外壳,就是态度。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加上态度,简单的说就是这个人的性格。改变信念系统是有技巧的。
可以说让我打开本书冰山一角的就是这一章,看完这一章之后,我有一种解惑的感觉。
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本钱,没有它们,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只是梦想。这三项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一个人才能发展出其他的心理素质来!
在这本书中提到,有人问你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么?最想得到的是什么?你的回答可能是酬劳、学习机会、别人对你的肯定或者是对社会的贡献等。这些,就是你在工作这件事情上所追求的价值。
最快建立自我价值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二是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三是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最能帮助一个人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是制造机会,让他多做,做好,应做好而得到肯定。
我就是因为读了这章的内容,从而联想到我的工作和我对孩子的教育。我的工作也需要别人的肯定,别人的工作也需要我来肯定。这个肯定的过程就是就是每个人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每个人成长提升的过程。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如果常常看到孩子的缺点,认为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孩子没有得到肯定自我价值就不会得到提升。
NLP的概念和技巧里,充满系统性的考虑,把系统性的意义简单的表示出来,就是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三赢指的是三方面都有良好满意的结果。本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技巧都包含了三赢的观念。
我们的大脑有六个不同层次去处理事情及问题,称为理解层次。六个层次分别为系统,身份,信念,能力,行为和环境。
个人的整体能力均由大脑控制,大脑的能力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书中提到,出生八个月的婴儿的脑里会有约一千万亿个接触点,之后这个数字会减少。未能与外面世界建立联系的网络会消失。在0到12岁时,这个孩子脑里的连接网络会下降至500亿个接触点。在多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这个时候脑神经连接网络数,比一个在缺少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脑神经连接网络数会多出25%,这就是两个孩子智商差异的原因。由此可见,孩子出生后最初三年,对孩子大脑发育至为重要,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儿童在这三年里没有得到这方面的适当照顾。
该书还提到,神经元之间接触点的产生及消失,也与思考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大脑能力提升的来源。大脑能力的增长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八个字来形容最贴切不过,用的越多,能力越强,人从出生到12岁,大脑就像一块吸水力特强的海绵,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其间触突会大量的产生和消失,在这12年中,尤其是最早的三年,奠定了一个人思考、语言、视觉、态度、技巧等能力的基础。12岁前各种能力的学习网络全部出现,大脑的基本结构也定了型。
鉴于作者以上的论述,我在这里提醒生二胎的父母们,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这几个关键的成长点。现在特后悔生孩子之前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文字。
意识与潜意识,我们头脑的功能,从运用的角度看,有两个状态,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在大脑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当我们以为我们控制了身体的活动时,其实我们所知甚少,极大部分的身体活动由我们的潜意识所控制。我们要经常与潜意识沟通,与潜意识沟通,在开始和结束时都应对他说,多谢!在沟通过程中,每当他给你回应或者信息,也应先说声多谢,才继续下去,这样潜意识会知道你肯定、接受、认同和欣赏它的工作,会更乐意与你有更多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冥想、观足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与自己的潜意识进行沟通。
这一章节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章节,所以就啰里啰嗦的说的多一些。
判定一个人的内感官类型,在人际沟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外感官有5个,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内感官有3个,即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
本章的知识,个人认为非常专业。如果学会了能够运用的话,不论察言观色还是与人合作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认知有限,我是真心读不进去,而且感觉自己眼神不好,真正运用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在此不再赘述,直接飘过。
生于大千世界,长在茫茫人海,我们每天都少不了沟通。
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和冲突,只有这两个人可以真正解决,沟通方式没有对与错之分,而沟通效果,则有好与坏之别,决定于对方的回应。强调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的有好效果才重要。坦白诚恳关怀的态度,更是在乎两人的关系,而不是强调本人的优越地位,更能给对方空间,在这基础上可以直接谈的,不要经由第三者,带着坦白、诚恳、关怀的心,什么都可谈。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二是建立和谐气氛,三是给别人一些空间,四是学会倾听。
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建立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二是清晰的身份定位,三是改变内心的BVR。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恰当使用正面词语,利用大脑接收语言的规律,能够让我们目标明确、内心清晰、拥有力量感,因此活得更阳光,更积极!
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因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系统是一样的。也正因此,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有所不同。本书提到的,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心中会有一万个林黛玉,与我之前听到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有相通之处的。
情绪的意义有七个方面:一情绪是生命不可分隔的一部分;二情绪绝对诚实可靠和正确;三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四情绪教导了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有所收获,感恩每一个发生;五情绪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六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七情绪就是我们的能力。
一个人拥有以下四种能力,才算有足够的情绪管理能力,一自觉力二理解力三运用力四摆脱力。
处理本人情绪的方式,治本的技巧可以分为分为三类:一,改变本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二,处理涉及本人身份层次的问题,三,提升本人的思维处理能力。
处理他人情绪的方式,有四种,没有效果的类型一交换型,二惩罚型,三冷漠型四说教型。说到这里我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就非常容易犯第三种冷漠型的错误。我常常认为,她发脾气闹情绪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她自己去处理,我常常认为时间能够带走一切,所以常对闹情绪的孩子置之不理,其实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而正确处理他人情绪的方法,应该有四个步骤,接受、分享、肯定和策划。
一接受,接受是注意到受导者有情绪、接受这份情绪的他并如实告诉他。你这时候可以说我看到你有点怒气,什么事使你这么生气呀?或者你看起来有点情绪愿意和我谈谈吗?
二分享,永远先分享情绪,后分享事情的内容。例如,我敢说那时你觉得尴尬,对吗?你感到被别人拖累了是吗?
三肯定,应该对不恰当的行为设立规范,勾画出一个明确的框架,里面是可以理解或者接受的部分,并就这些可以接受的部分给受导者以肯定。例如,你对小张拿走你的游戏机的行为很生气,我明白你的那份感受,但你打他就不对了,你想现在他也想打你,这样,你俩并不能做朋友啦,对吗?
四策划,要帮助他解决问题,就要询问他想得到什么,然后与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办法吗?让我们一起想想重新来过怎样做?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在一些负面情绪中也是有正面价值和意义的。像愤怒痛苦焦虑紧张困难恐惧失望悲伤惭愧内疚遗憾这些情绪都是这样的,唯有妒忌和憎恨,还没有发现任何正面价值和意义。
在这本书中提到,内心力量不足的人,他们往往需要生活在愤怒里,以维持更大的力量去面对人生。还提到,在有痛苦的两人关系中感到痛苦的人,就是该做出改变的人。
本章最后提到了钟摆效应,由此我想到了平时所说的有脾气的人有活道。当一个人在某一种情绪上,消减了反应的强度,在所有其它的情绪上也会有同样的缺点,那些所谓负面的情绪减少了,正面的情绪也会同样的减少,就像钟摆一样,若摆向一边的幅度减少了,摆向另一边的幅度也同样减少,这种现象我称为钟摆效应。
读这一章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导图。
好啦,至此,读完这本书的我终于也算给自己有了一个交代。我只知道我又认识了一门新的学问NLP,与别人的沟通和相处之中,竟然还有很多技巧(虽然我不会)存在,但如果我周围有NLP的讲座,我会去听一听。
我本来想从2017年10月开始,每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结果发现这读的第一本书,就非常有困难,感想根本就写不来。幸亏我刚刚看过一个关于阅读的文章上面有提到,摘取最有价值最精彩的片段,转记忆为记录,也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方法。所以就现学现用,写了这篇读书笔记。
如果你有幸看到本文的最后一段,我猜想你一定是跳过了中间大大的肚子,从头看到脚的。嗯,那没关系,因为连我自己都不太喜欢看,我是在强逼着自己作一个输出。
NLP亲子智慧
推荐语:NLP亲子智慧——你的大脑使用手册
作为父母,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比不上孩子教育的失败,但是教育孩子,光有爱还不够,还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必须加以学习,容不得无证驾驶、摸索前进。
教育孩子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任何创新的方法都会比固有的多一分成功的机会。
《NLP亲子智慧》是国内首部将NLP和萨提亚亲子课程系统化、本土化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着作,它没有太多的理论和说教,更多的是一些实用性的技巧和方法。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因NLP获得心灵的成长和有效的改变,相信下一个改变的就是你。
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成长一大步。
大家好,育儿彷徨路,朝华解忧愁。
欢迎大家来到《朝华读书》,我是朝华Frida老师,接下来的这7天时间里,我们一起来学习《NLP亲子智慧》。
NLP源于美国,如今已风靡世界,被誉为人类智慧的DNA,大脑的”使用手册“。它是在完形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艾瑞克森催眠疗法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形成的一门高端心理学。
目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学习NLP获得心灵的成长和有效的改变。
NLP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神经语言程序学“或”身心语言程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之间规律的学问。
N,对应的英文单词是Neuro,意思是:神经链。
通俗来讲,我们的经验、自我认知、信念、价值观、习惯、性格等都是一个或多个神经链的组合,只要改变我们输入、处理、保存信息的方式,就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念与感受,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性格乃至命运。
L,对应的英文单词是Linguistic,意思是:语言。
语言是我们沟通的重要方式,语言也暗示着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的种种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发挥语言的威力,对身心产生影响。
P,对应的英文单词是Porgramming,意思是:程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这就是内在的程序,我们可以学习卓越的、多元的思维模式,将自己的内在程序不断优化、升级,保持最优化的状态。
通俗地讲,人脑如同电脑。我们的身体好比电脑的硬件,思想好比软件,光有硬件不行,还要安装软件,软件装好了还不行。还要不断地进行升级,经常向一些成功人士学习新知识、新理念;
电脑运行久了会变慢,就需要清理缓存垃圾,丢掉那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有时候电脑运行的过程中还会中毒,那就是我们的思想出了问题,这时就需要杀毒,如果不杀毒,电脑就有可能“死机”。
学习NLP的意义就在于:掌控自己思维的同时,管理我们的情绪,面对事情的反应、态度、行为,甚至思想都可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讲完了NLP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重点来了解下,NLP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在了解和理解这些核心概念之后,我们才能更容易的理解,为什么NLP被称之为“大脑的使用手册”。
第一个核心概念:意识和潜意识。
人的大脑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种状态,我们习惯于把左脑称为意识脑,右脑称为潜意识脑或本能脑。
意识是可以被觉察到的,就是我们可以觉察到的状态,就像海平面上的冰山,而潜意识是隐藏在下面的一股神秘力量,不容易被觉察,就像我们走路时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双手交叉时是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拇指在上,这些都是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意识和潜意识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我们知道什么是意识和潜意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运作规律,我们就可以将其有针对性地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应用到亲子教育中去给孩子讲道理,这是停留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使用NLP的潜意识沟通技巧,让教育的效果更显着。比如,身心合一技巧可以让孩子自觉、自发地做事,心锚技巧可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第二个核心概念:NLP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是由罗伯特-迪尔茨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沟通专家格里高利-贝特森的逻辑类型理论发展整理而来的,理解层次又叫逻辑层次,它是指我们大脑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的逻辑层次。
理解层次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环境、行为、能力(又叫习惯)、信念/价值观、身份。
环境、行为和能力这三个层次属于大脑意识层面,可以看得见,而且经常被人讨论,是理解层次中的较低层次,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问题都属于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
信念/价值观和身份属于大脑的潜意识层面,不容易被察觉,是属于较高层次,是低层次的背后的决策者和驱动力,是影响能力发挥和外在资源运用的根本。
根据理解层次,所有的语言和问题都可以归类于该模型的某一个层次,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找出困难在哪一个层次的话,就可以很快速、更高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这个理解层次,你只需要记住这句话就行:环境影响行为,行为的重复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信念/价值观),性格决定命运(身份)就行。
举个例子来做简单说明:
孩子考试没考好,看看老师是从不同的层次如何解释的。
环境层次:这不是孩子的错,教室里太乱了,学校也经常组织一些和学习不相关的活动,太让孩子分心了。
行为层次:孩子这次考试准备不充分。
能力层次: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一些。
信念层次:一次的考试结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重要的是他对学习的兴趣。
身份层次:孩子不适合学习,他太笨了,不是块学习的料子。
一般来说,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如果是高层次的问题,用一个同层次或低层次的解决方法,很可能是无效的。
所以,我们身为家长的一定要小心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这是对孩子身份和信念的评价,身份和信念的评价会影响人的一生。
第三个核心概念:最具破坏力的三个信念。
信念从哪里来,一个人的信念主要通过自己的学习、父母和老师的灌输、以及观察别人的行为而来。
生活中,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和错误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导致孩子形成一些限制自我成长和发展的信念,其中破坏力最强的是:无望、无助和无价值。
所谓的无望,指的就是不管你的能力怎么样,所追求的目标都是无法实现的。
刚刚我们讲到了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像“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你简直无可救药了“,”你真是蠢的像一头猪“等等。
当这些批评不断进行时,孩子也会一点点的吸收并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慢慢地学会了“无望”——不管怎么努力,反正总是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也没有办法让爸妈满意,继续往后发展,无望就变成了绝望,然后孩子不再努力,学会放弃,破罐子破摔。
其实错不在孩子,而是一些不负责的家长一手训练出了这些让他们感觉没救的孩子。
无助,就是追求的目标可以实现,但是自己没有能力达到。
当我们一个人有能力,但却不被许可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一些事情时,长时间积累下去,就会失去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反而不知道怎么做,此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这个也做不好,哪个也做不好,对孩子的事指手划脚,大包大揽,不让孩子自己尝试、练习,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能力、发展能力的机会,结果孩子永远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情,就放手让他们去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不要担心犯错,犯错是为了将来不犯错,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无价值,指的是某种原因,不配得到某些东西。
一般来说,孩子在7岁前还不能进行逻辑思维,他们不会做出妈妈在撤谎的判断。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变得可怕。
要知道孩子生来就爱父母,因而他们对于父母所说的任何话都会接受。当父母说的话和行为前后不一致时,他们就开始变得矛盾,这种矛盾是在潜意识层而中进行的,因为他们会认为妈妈说的和做的都是对的,既然妈妈都对,那准不对呢?
孩子自然就会认为自己不对,那就是自己有问题了,妈妈给自己买了,没有给我买,这表示妈妈比我重要,妈妈重要表示我不重要,我不重要表示我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孩子会学会破坏力最大的一个信念——没有价值,没有资格,他无法想到这些内容,这些都是潜意识给他的感觉,他是说不出来的。
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性格在这一阶段基本定型,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很多事情将无法挽回或是终其一生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说完了最具破坏力的三个信念,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四个核心概念:卓越父母的信念系统。
我们经常说,你相信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说的是你相信什么,就会去有意识的设计自己的思考方向和行为。
那么想培养出一个优秀、卓越的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念系统呢?
第一条:孩子是一粒种子。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在适当的时候给它浇水,它自然就会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但是对于孩子呢,我们大部分家长只知道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却不知道孩子也是需要心理营养的。
掌握他们生命中的几个关键期,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第二条:孩子永远没有问题。
着名的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若有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的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家庭是什么,就给了他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镜子中的“脸上”上出现了一个污点,不是镜子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第三条:一切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
每个人做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需要,从潜意识来说,每个人的动机都是当时环境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只是方法不恰当。
当孩子犯了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孩子有问题,孩子不听话。
当时,当你智慧的去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时,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是想帮助别人。或是对东西好奇,或是想学习,本质并不是故意去搞破坏,惹大人生气。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或是不被人接受,伤害了环境,伤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
第四条:焦点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成长。
一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就是这个人的焦点,你的焦点放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如果父母把焦点放在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责备和惩罚孩子的问题是行为,而忽视好的行为,长期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越来越差,对解决问题越来越没有自信,严重的会自卑,甚至放弃人生。
当父母发现这种批评教育无效时,情绪便不断膨胀,在情绪的影响下,问题便会加一步加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只有把焦点放在好的行为上,好的行为才会增加,好的行为多了,问题行为就会自然减少,一个人的习惯往往不是被改变的,而是被替代的。
第五条: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一样的结果,这叫荒谬,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发现自己的方法没有效果时,就要主动去改变,如果你改变了,孩子还没有改变,那说明什么?
说明你的方法还没有效果,但并表示你已失败,凡事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这才叫选择。
如果目前你的方法无效时,那说明你还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人生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的修正而臻于完善,不愿意接受失败的可能,就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讲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讲完了,我帮你简单总结下我们讲的内容,首先我们讲了NLP的基本概念,其次我们讲了NLP的4个核心概念,意识和潜意识、理解层次、最具破坏力的三个信念,优秀父母的核心信念。
李中莹全部书籍有哪些?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1998 :国内版同名,这是李中莹老师写的第一本书,被誉为父母宝典。
《NLP―帮助人生变得更成功快乐的学问》2000 :国内版:《重塑心灵》,这是第一本由中国人写的全面介绍NLP书籍。
《情绪舒导学》2003:国内版:《NLP简快心理疗法》,这是中外第一本专题介绍NLP技巧做心理辅导的书籍。
《恋爱·婚姻》2004 :国内版《爱上双人舞》,这本书解释婚姻、恋爱中出现的问题。
《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读书笔记
李中莹老师很早将NLP完整地介绍到国内,因而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他发展出大量独到而实用的思想和行为技巧,有效地帮助一个人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李中莹老师致力于推广与NLP相关的学问,开设了亲子关系,企业家心智模式,亲密关系等课程,并着有《重塑心灵》、《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心智力》等书。不过,没有学习过NLP的同学看这本书会有一点点枯燥。
在本书中,李中莹老师打破了很多传统的“应该怎么样”的概念,根据现代社会中人们遇到的关于恋爱、婚姻中的困惑进行了更加明确、犀利的解读。特别适合恋爱期间,并准备踏入婚姻殿堂的人阅读。
首先是灵魂发问:“如果你深爱着某个人,请问爱这个人使你拥有怎样对待对方的权利?”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侯,可以拿一张纸,写写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写出几十条,所有的这些都是脑海中的“应该如此”,因为我们是恋人,所以她应该
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爱”只给了你为某人做一些事的动力,并没有给你控制那个人的权利。
现实生活中,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因为我爱他,所以有权利去要求他的思想和行为必须遵从我的意愿,如果持有这种想法,那么就是把爱当作控制别人的工具了。实际上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不能改变另一个人。每个人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份改变也许能诱使对方做出改变。
所以“爱一个人”并没有给你以下权利:
1、要求对方也爱你;
2、控制对方的思想和行为;
3、要求对方照顾你的人生快乐。
九成以上的婚恋问题就是源于以上三项错误的要求。
当能充分理解“恋爱婚姻”中的权利以后,婚姻中仍然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表象是经济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夫妻关系问题等,内在原因都可以归咎为个人的心理问题,即多数人在孩童时期心理没有得到充分成长。婚姻中的致命伤有五个,分别是:坚持我是对的,托付心态,不愿分享内心感受,维持“苹果皮式的和谐”,以及不知如何有效地处理冲突。
坚持我是对的:婚姻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对任何事都能有一致的看法。一个人如果没有准备放弃一些自己的看法,准备接受一些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是无法成功地与任何人共同生活的。我们过往语言习惯或是行为习惯太关注对错,而忽略效果,大多数时候,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托付心态:托付就是把照顾自己的责任交给另一个人,注定会是悲惨的结果。一个人真的可以给予另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或者快乐吗?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幸福快乐?连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能给予别人“一生的幸福”呢?正确的心态是:我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你也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而两人在一起的时侯,更能增添额外的火花,产生一些独自一人不能获得的成功与快乐。
不愿分享内心感受:社会的惯性让我们压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认为负面情绪是不被允许以及不被接受的,试想一下,如果同甘共苦的两个人都不可以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这个世界还有谁可以呢?其实把情绪说出来与把情绪发泄在对方身上是两回事。一个人有情绪,同时自知有情绪,能够与别人讨论自己的情绪状况,是思想成熟的表现。
维持苹果皮式的和谐:中国人很重视家庭的和谐,所以在有问题出现的时侯只会忍让,不断地忍让,直到生活无法再进行下去,关系破裂为止。其实恰恰是这份和谐成为导致关系破裂的元凶,夫妻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就矛盾冲突进行讨论的机制,通过这个机制,经常把对方的需要放在心里,经常关注并看到对方,就可以防止因为小问题而成为两个人翻脸的导火索。
不知如何有效地处理冲突:所谓有效地处理冲突,并不是指冲突一定如你所愿进行解决,而是指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了解对方的看法,认识所有的选择,且过程是平静和理智的。当情绪控制一个人的时侯,理性思维部分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无法看到其他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避开婚姻中的五大致命伤之后,还要学会夫妻关系中相处的技巧,以及不断扩展两个人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做一些开心的事,维持对彼此的欣赏等,用爱和尊重经营着这份感情。
最后,在婚姻中,我们都要自我成长,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成长与未曾成长的主要分别在于:成长了的人能够照顾自己,照顾别人,而未曾成长的人则需要别人的照顾。一个人的成长,不是转眼间的变化,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出独立思考,决策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累成长的经验,这其中包括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经验。在孩童阶段,身边的成人如何引导他去理解一件事,如何教给他就每件事做出反应,决定了这个人是否在心理层面进行了成长。
这本书非常实用,有很多的方法和指导,看了这本书,也许会减少90%吵架与分手的概率。在看过之后,结合实际,把适当的方法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逐步建立成功快乐的情感关系与婚姻。
书中金句
1、“爱”只给了你为某人做一些事的动力,并没有给你控制那个人的权利。
2、一个人如果没有准备放弃一些自己的看法,准备接受一些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是无法成功地与任何人共同生活的。
3、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成长与未曾成长的主要分别在于:成长了的人能够照顾自己、照顾别人,而未曾成长的人则需要别人的照顾。
4、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培养出能够照顾本人人生的能力,这份能力应包含孩子组建本人新系统的能力。
5、两人在一起时,若你总能支持他的选择,他也会以支持你作为回报。
6、情绪本身没有什么正负之分,所以,用效果来判断情绪更有意义:这种情况下,这种情绪会对事情的效果有帮助吗?
关于“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85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 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
-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