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小署节气的诗句(小暑的来历)

小署节气的诗句(小暑的来历)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02    点击:  387 次

小署节气的诗句

网上有关“小署节气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暑的来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署节气的诗句如下:

小署时节到,万木凋零寒意浓。

小署寒风起,秋天渐行尽。

小署初冬至,严寒入人时。

小署星斗明,霜花点点飘。

小署风霜急,天地皆凛冽。

金风送秋意,小署已相随。

枯草黄叶落,小署到来了。

小署龙江上,凌霜探鱼游。

小署时光冷,瑞雪满山巅。

清晨小署息,霜气覆大地。

小署阳光淡,鸟儿渐离南。

小署秋尽去,冬天正来临。

秋风吹残叶,小署它已到。

寒霜铺大地,小署节气临。

小署天空碧,大地冰雪白。

小署水寒冷,钓者待冰开。

小署气渐寒,冬日近在眼。

霜降已过后,小署又相继。

小署寒风瑟,秋意愈浓浓。

寒风吹落叶,小署纷飞舞。

草木凋零景,小署正当令。

小署斗转星移处,凉意正沁人心。

寒气渐深入,小署节气至。

小署风儿冷,冬衣要备齐。

小署山林静,白雪铺满地。

夜寒入庭院,小署正悄然。

小署秋光明,凉意入人心。

瑞雪飘小署,寒冬来临时。

小署时光寒,冰封江河静。

小署寒夜长,霜映月华明。

小署天地寒,冬意正涌现。

小署冷风起,白露湿衣襟。

小署雪纷飞,银装素裹景。

草枯鸟归巢,小署气渐消。

小署北风瑟,冬日正逼临。

夜中小署到,凛冽渐入骨。

小署霜降归,冰封江河寒。

小署明月高,繁星闪烁夜。

霜降已过后,小署又相接。

小署时光冷,祈盼温暖归。

小暑的来历

小暑意思是指天气开始炎热,还没到最热。

小暑是夏季的节气。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夏季已经过了大半,到了小暑也就表明了盛夏以至,这个时候生活起居需要格外小心,日常要注意防暑和防晒,以防中暑和晒伤。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日期在每年公历的7月6日-7月8日之间。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

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小暑气候特点: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的来历如下:

按传统算法,小暑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

关于这个节气的由来,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有“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不过,小暑虽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接下来的节气就是大暑,民间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节气是个时间概念。”民俗学者王娟解释,小暑不是节日,习俗并没有特别复杂,“这个节气之后,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前后,除一些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于田间管理,也要特别注意防范旱、涝、风灾等。

小暑的传统习俗

1、小署《食新》:在古代,有小暑“食新”的民俗。也就是说,小暑过后,人们尝到了新饭的味道。将新切好的大米磨成大米后,做一顿饭祭祀五谷神和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将刚打好的大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和村民分享,表达对五谷丰登的祝愿。

2、吃莲藕:还有小暑吃莲藕的习俗。清咸丰年间,藕被定为御膳贡品。莲藕与“偶”读音相同,所以人们用莲藕来祝愿婚姻美满。莲藕和莲花一样,出泥不染,所以也被视为诚信正直的象征。

3、绘画、书法、服装:在小夏时节,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

4、小夏之旅: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每年夏天“闲逛”的习俗。



小暑节气关于夏季的诗句

1有关小暑节气的古诗词诗句有哪些

1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2《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3《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4《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5《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6《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7《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8《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9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10《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2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6个节气有关的古诗,必须省题目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着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3关于小暑节气的诗词都有哪些

一、《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二、《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三、《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四、《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五、《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六、《玉溪小暑却宜人》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七、《小暑才交雨渐晴》

宋方回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八、《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九、《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4关于夏天的古诗

宋·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

5有关夏天的诗句大全

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秀:指草类植物结子。葽: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

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

《诗经·豳风·七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诗经·小雅·四月》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53863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

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

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

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6关于夏天的诗句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秀:指草类植物结子。葽: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

《诗经·豳风·七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诗经·小雅·四月》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7关于小暑的古诗

1 《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2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3《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4《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5《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一首关于小暑的诗及赏析: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温风至”指小暑节气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居宇”指小暑后五日,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鹰始鸷”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这首节气诗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随着小暑的到来,热风扑面;大雨来临之际,竹子在风中喧闹,雷声中山色灰暗;一场场雨下来,门窗上有了潮湿的青霭,台阶上长有绿苔;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

小暑节气诗词

《小暑六月节》唐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_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消暑》唐·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纳凉》北宋·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小暑金将伏》唐武元衡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古诗四句诗

小暑古诗四句诗如下:

1、《小暑》:

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

赏析:主要以我国江南地区的气象气候为对象,描绘了我国进入夏季伏旱时期的节气特征,同时采用南北两地气象的转换对比的方法,具体点出具有季节特征的荷花之香艳,来表达南北不同地区在小暑节气里其气候、物候的异与同。

2、《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3、《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赏析: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4、《苦热》: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赏析:《苦热》是一首以描写盛夏的酷热与不适为主题的七绝诗。四句话叙述酷暑严重的状况,四句话反问人们何时才能逃避,简单易懂。陆游的诗歌行文简洁,常用寓人意于物的写作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和消化诗歌内容。

5、《玉溪小暑却宜人》: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赏析:诗人晁补之来到玉溪,其时正逢小暑时节。诗人携好友一同享用美酒。诗人身在玉溪,深切感受到生活的安逸美好,联想到数年里自己的漂泊劳顿,二者相比更突出了如今自在生活的难得,表现出诗人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喜爱之情。

关于“小署节气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221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