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结构和部首(走字到底是什么结构)
-
走的结构和部首
网上有关“走的结构和部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走字到底是什么结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走的结构是上下;部首是走。
一、拼音
zǒu
二、笔画
7
三、笔画顺序
横、竖、横、竖、横、撇、捺
四、释义
1.走路;步行。
2.跑。
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
4.离去。
5.死的讳言。
6.(亲友间)走动;交往。
7.通过;由。
8.经过。
9.走漏;泄漏。
10.改变或失去原样。
五、词语
走路?行走?走开?出走?走红?逃走?不走?赶走?走人?飞走?走绳?游走?走边?走禽?走镖?退走?走嘴
走风?走题?走露
六、成语
奔走相告?东奔西走?奔走如市?不胫而走?飞檐走壁?笔走龙蛇?飞沙走石?阪上走丸?奔走之友
奔走如市
奔走呼号?闯南走北?奔走钻营?驰声走誉?走马观花 飞针走线?牛童马走?弛声走誉?飞禽走兽
东走西顾?离弦走板
七、造句
1.这小男孩学他父亲走路的样子。
2.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
3.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
4.他的书法真是笔走龙蛇,非常漂亮。
八、简介
1.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摆动两臂跑步的样子,下部是脚(“止”)。
2.本义是跑、奔跑,引申为趋向、走向,后指步行,现代汉语的“走”相当于古代汉语的“步”。走又由脚步的移动引申为移动、离开、改变等义。
走字到底是什么结构
走字底是半包围结构。
解析:半包围结构是连续两个以上的边被封住的,如:赴、 赵属于走字底的字,是连续两个边被封住,所以属于半包围结构。
辶,音chuò。部首即为本身“辶”,3画。同“辵(chuò)”,“辵”字意为乍行乍止,忽走忽停。作为部首时写作“辶”。“辶”作为部首,俗称“走之旁”,简称“走之”。
走字底的字有 : 还、过、边、近、远、进、透、选、运、这、道、追、遍、遇、迎、逃、速、送、连、退、遥、返、迁、通、逗等。
含有走字底的字的笔画:
详细解释:
一:近[ jìn ]?
基本解释
1.?距离短,与“远”相对?:接近。
2.?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近况。
3.?亲密?:亲近。
4.?差别小,差不多?:相近。
5.?浅显?:言近旨远。
二:进[ jìn ]?
基本解释
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
2.?入,往里去?:进见。
3.?吃,喝?:进食。
4.?收入或买入?:进账。
5.?奉上,呈上?:进言。
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三:运[ yùn ]?
基本解释
1.?循序移动?:运行。
2.?搬送?:运输。
3.?使用?:运用。
4.?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
5.?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6.?姓。
走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走字底是半包围结构。
解析:半包围结构是连续两个以上的边被封住的,如:赴、 赵属于走字底的字,是连续两个边被封住,所以属于半包围结构。
辶,音chuò。部首即为本身“辶”,3画。同“辵(chuò)”,“辵”字意为乍行乍止,忽走忽停。作为部首时写作“辶”。“辶”作为部首,俗称“走之旁”,简称“走之”。
走字底的字有 : 还、过、边、近、远、进、透、选、运、这、道、追、遍、遇、迎、逃、速、送、连、退、遥、返、迁、通、逗等。
含有走字底的字的笔画:
详细解释:
一:近[ jìn ]?
基本解释
1.?距离短,与“远”相对?:接近。
2.?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近况。
3.?亲密?:亲近。
4.?差别小,差不多?:相近。
5.?浅显?:言近旨远。
二:进[ jìn ]?
基本解释
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
2.?入,往里去?:进见。
3.?吃,喝?:进食。
4.?收入或买入?:进账。
5.?奉上,呈上?:进言。
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三:运[ yùn ]?
基本解释
1.?循序移动?:运行。
2.?搬送?:运输。
3.?使用?:运用。
4.?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
5.?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6.?姓。
走字的偏旁部首:
走
(走字旁)
拼音:zǒu
五笔:FHU
笔画:7
繁体:走
释义:1.
行。2.
往来。3.
移动。4.
往来运送。5.
离去。6.
经过。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8.
失去原样。9.
古代指奔跑。10.
仆人,“我”的谦辞。
走的笔顺是
走的笔顺:横、竖、横、竖、横、撇、捺。
释义:行,如走路、走步;引申含义为往来,如走亲戚。
拼音:zǒu。
同音字:赱。
偏旁部首:走。
笔画数:7笔。
结构:上下结构。
走的组词解释
1、走撒[zǒu sā]
“走撒”与“走吧、走啊、走啦"同意,是比较常用的口头语,也是互联网中比较常用表达语句,由于“走撒”更加口语化,更亲和。
2、超走[chāo zǒu]
奔走,跑腿。
3、走相[zǒu xiàng]
失去原来的相貌。
4、走韵[zǒu yùn]
作诗不合韵律。
5、互走[hù zǒu]
交错连绵。
走字到底是什么结构的
走(zǒu)是独体字结构。
部首: 走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7
详细解释:
行:走路。走步。
往来:走亲戚。
移动:走向(延伸的方向)。走笔(很快地写)。钟表不走了。
往来运送:走信。走私。
离去:走开。刚走。出走。
经过:走账。走内线。走后门。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走气(漏气)。
失去原样:走形。走样。
古代指奔跑:走马。不胫而走。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走(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走走走。”)。
走,zǒu,从夭从止。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趋也。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表示:1、逃跑。2、往。3、泄漏。4、丧失,失去。5、步行。6、遵循;沿着。7、拜访,访问。8、死亡、逝世。
词义演变
1、汉语古今词义演变中,“走”在:“行走”义上对“行”的替换是学者们早就注意到的问题。如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把“走”、“行”、“跑”作为事物是怎样改变了名称的例子。
2、然而,“走”如何从“奔跑”义转变为“行走”义、实:现对“行”的替换的过程,以及“跑”表示“奔跑”义与这一替换过程相比,究竟谁先谁后的问题,都尚未见有比:较全面的论述。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些分析。
3、现代汉语“行走”语义场的主要:义位是“走”和“跑”,它们语义上的共同成分是“脚交互向前移动”,区别特征有两个:一是行走速度,“跑”:的速度比“走”快;二是动作方式,即:行走过程中两脚是否同时离地。就这两个区别特征而言,行走速度是主要的,因为两脚是否同时离地是速度快慢的白然反应。
4、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表“行走”义原先是用“行”,表“奔跑”义用:“走”,后来,在表“行走”义上“走”替换了“行”,在表“奔跑”义上新产生的词“跑”替换了“走”。换句话说:“走”卸去了“奔跑”义以后,承担了“走路”义,弄清“走”的语义演变脉[2]络,是考察这两个替换过程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
走—百度百科关于“走的结构和部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