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最受曹操重视的第一功臣荀彧为什么最后忧愤而死?(荀彧是怎么死的)

最受曹操重视的第一功臣荀彧为什么最后忧愤而死?(荀彧是怎么死的)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6-16    点击:  367 次

最受曹操重视的第一功臣荀彧为什么最后忧愤而死?

网上有关“最受曹操重视的第一功臣荀彧为什么最后忧愤而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荀彧是怎么死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对于荀彧的死,《三国志·荀彧传》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即“以忧薨”,也就是说荀彧是忧愤而死。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元),董昭等人提议,说以曹公的功劳应该封魏国公,加九锡,这样才能彰显他的功劳。为此,董昭还私下里问荀彧的建议。

荀彧是怎么说的呢?

他表示不同意,认为曹公应该怀有一颗真诚之心,要对汉朝忠心耿耿,不能企图篡汉(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为什么荀彧不同意曹操封魏国公,加九锡呢?

原因很简单,以荀彧的智慧,他知道如果曹操真的封魏国公加九锡的话,下一步就是要封篡汉自立了。荀彧还知道表面上是董昭找他商量,其实乃是曹操的意思,曹操是想试探下他的。所以荀彧就不能同意董昭的提议。

大家别看荀彧是曹操手下的谋臣,他们前期也配合得很好,如荀彧劝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就认为荀彧和曹操是站在同一条船上。

其实不然,荀彧对汉朝是很忠诚的,他的政治理想是要“中兴大汉”,名垂青史。

而前期的曹操,没有表现出多大的野心,和荀彧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后期的曹操,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权力欲望也越来越强了,他不再想做“治世之能臣”了,而是想做个“乱世之奸雄”。

自然而然,等到了一个时间节点,荀彧和曹操的政治理念就会发生很大的冲突。因为荀彧是希望能够光复大汉,而曹操则是想取而代之。

那么,曹操听到荀彧的话后,有什么反应呢?

按照《三国志·荀彧传》的说法,曹操是内心愤愤不平(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显然,荀彧和曹操,在这个“封公”的问题上,达不成一个基本的共识。而以曹操的个性,他是那种一旦做出了决定,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人,他既然要想封公,是肯定要封公的。

荀彧看到曹操变成那样,内心当然很郁闷,以至于“忧愤而死”。

当然了,对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另一种就记载。

据《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荀彧坚决不同意董昭的提议后,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空盒子,荀彧不久就服毒自杀了。

荀彧是怎么死的

根据三国志记载荀彧是病死的。

原文“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

意思是太祖大军至到了濡须,荀彧生病了,留在寿春,因忧郁而死,当时年龄有五十岁,追封谥号为敬侯。

《三国志?荀彧传》里没交代。

演义: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所以,你应该懂得做一个臣子的忠诚和谦退,而不是利用手中权势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曹操此时何等自负,被荀彧一顿教训,不由得恼羞成怒。他再也没有办法信任荀,于是决计铲除之。不久,荀在家中把他所有的兵书、笔记、资料付之于一炬,然后服毒自杀。死时,年仅49岁



曹操麾下首席谋臣——荀彧,究竟是怎么死的?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注意到曹操手下有一位大能臣,他就是曹操麾下的首席谋士荀彧。他不仅多谋,献计助曹操大败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等,还善于治国,每次曹操出征时,都是他居中持重,处理国事。作为曹操一统北方最大的功臣,荀彧不仅被誉为”王佐之才“,还因其能力品德过人,被尊称为”荀令君“同时他也是最后一位汉臣。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关于他的死,历史上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荀彧因忧郁而死。据《三国志·荀彧传》所记载,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欲上表天子,封曹操为魏王,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遭到荀彧极力反对,曹操因此对他不满。后来出兵伐吴时,曹操书信请荀彧一同前往,以慰劳士兵,借此被将荀彧调离中枢。此后,荀彧便郁郁不得志,后来还因为发病留在了寿春,最终忧郁而亡。

结合荀彧本人的才华和性格来看,我认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最高。

第二种说法是,荀彧是自杀而亡。裴注所引《魏氏春秋》里记载:曹操赐荀彧一空盒,以示其再无汉禄可食,荀彧见后服毒自尽。不过,因为其中并没有记载荀彧死的地方以及时间,因此我认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不是特别高。

第三种说法是,曹操利用诛杀伏皇后一事除掉了荀彧。《献帝春秋》里记载:“彧卒于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

这一种说法基本被认为是谣言,因为伏皇后死于建安十九年,荀彧死于建安十七年,两者相差两年,若是曹操真的想除掉伏皇后的话,根本不必花费两年时间,而如果是为了利用诛杀伏皇后一事除掉荀彧,则常人都能看出来曹操的用心,故可行性不高。

综上所述,我认为荀彧应该是因为封王一事得罪了曹操,被调离权力中心,最后忧郁而亡。荀彧作为曹操麾下的首席谋臣,德行过人,曹操一统北方,最后却郁郁而终,实在可惜!

深受曹操信任的荀彧,为什么最后却选择反对曹操?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还为他举荐了大量的人才,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郭嘉。荀彧也深受曹操的信任,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不过后来他因为反对曹操进爵国公,而遭到弃用,没有多久就死了。

荀彧之所以反对曹操称魏公,是因为他帮助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而不是让曹操改朝换代的。那么既然曹操有了这个苗头,他反对也是正常的,毕竟违背了荀彧的初衷和理想。

荀彧是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家族里做官的也很多,荀彧后来也做了守宫令,倒也不是什么大官,而是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没有多久,汉朝发生了动乱,董卓废了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相国。于是荀彧弃官归乡了,之后他投靠了袁绍,不过却始终认为他不能成大事,于是投奔了曹操。

曹操非常重视他,还将他比较子房,也就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张良,可见对他期待很高的。但客观说荀彧也没有辜负曹操,他虽然不是带兵打仗,但却一直在为曹操出谋划策,其功劳的确不小。

不过关于荀彧的死却是有些争论的,一方面说是他被排挤后郁郁而终。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

而荀彧长期跟着曹操,属于他的嫡系人员,但却到了后期开始反对曹操,让很多人不解。有人认为他反对曹操并非为了大义,因为对于荀彧这样的谋士来说,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野心,如果说一个没有政治头脑的武将不清楚还情有可原,但谋士可就不同了,所以认为这样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其实这倒也并非如此。毕竟曹操并没有打着改朝换代的幌子,他在早期也并没有就一定是要推翻汉朝的。否则的话,他还真的不一定能够拉拢如此多的人才。

就像刘备,刘备在早期不是一直宣扬的是要匡扶汉室,中山靖王之后嘛。刘备拉拢人才早期也是靠得这个。

所以曹操的野心大,但不代表从一开始就会表露无遗。那么到了后来,曹操野心越来越大了,荀彧在根本问题上与曹操有了矛盾,这是很正常的。

对于曹操来说,荀彧心中想着大汉王朝,与自己离心离德,那么就是不能留的,不一定要除掉他,但至少荀彧是要脱离曹操的核心集团的。

关于“最受曹操重视的第一功臣荀彧为什么最后忧愤而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709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