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明朝嘉靖皇帝的历史?(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呢?)

明朝嘉靖皇帝的历史?(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呢?)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6-15    点击:  141 次

明朝嘉靖皇帝的历史?

网上有关“明朝嘉靖皇帝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历史:

1、早期经历:

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兴献王封地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明朝时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市)的兴王府。他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就藩湖广安陆州。朱厚熜的母亲蒋氏是北京中兵马指挥使(追封玉田伯)蒋斅的女儿,她于1493年与朱祐杬成亲,1494年随朱祐杬就藩安陆。

朱厚熜幼时就聪敏过人,他父亲教他读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不仅如此,他父亲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很小的时候便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兴献王朱祐杬病薨,年仅12岁的朱厚熜袭为兴王,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接管王府。

2、朱厚熜承袭皇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的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2日,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北京。

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根据杨廷和的安排,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但朱厚熜并不接受这种方案,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

即位不久后,嘉靖帝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帝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嘉靖帝的胜利最终结束。

3、朱厚熜嘉靖中兴

嘉靖帝统治前期,出现“嘉靖中兴”的局面。嘉靖帝力革前朝时弊,励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政治上集异纳谏,勤于政务,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大赦天下,诛杀了钱宁、江彬等佞臣,整顿朝纲,总揽内外大政,推行新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重视任用张璁、夏言等贤臣,他吸取了前朝宦官当权乱政的教训,对宦官严加管束,中央集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使朝政为之一新;经济上严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治理水灾,汰除军校匠役十万余人,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经济矛盾;军事上整顿军队团营,守兵东南,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文化上改革科举之弊,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这期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天下翕然称治”。

4、朱厚熜崇奉道教

大光明殿 嘉靖帝统治后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方士、道士们利用嘉靖帝梦想长生不死和灵瑞现象的迷信,屡行诈骗之术,愚弄嘉靖帝,使每年不断修设斋醮,造成巨大的靡费。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爆发“壬寅宫变”,几死于宫女之手,嘉靖帝移居西苑修玄。

在用人上 ,嘉靖帝“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态度变化很大,对于权力把握很强,对于文官集团控制也很强。晚年嘉靖帝疏远严嵩,起用徐阶为内阁首辅,国家才再次走上了正轨。嘉靖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

5、朱厚熜去世

随着嘉靖帝年龄增大加之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的丹药,嘉靖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长生妙药献嘉靖帝。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二月,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嘉靖帝大怒,下狱论死,为徐阶所救。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北京昌平永陵。

二、简介: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汉族,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驾崩,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葬于北京明十三陵的永陵。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明神宗。

韩国人无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呢?

总评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前二十年中颇有作为,以不因循守旧的革新精神开创了中兴局面,他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打破传统、体恤士农工商、有利社会发展的一面,还应当看到,他的时代的许多建筑,如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钟祥的明显陵、元佑宫等,至今仍显现着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风采,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但在嘉靖二十一年之后日益腐化,朝政日坏,大礼议杖笞群臣、崇奉道教并祸及自身、寻兴大狱、误用佞臣、刚愎自用、局势动荡不堪。嘉靖帝是个极其聪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却十分小气,又喜欢乱花钱,也很要面子,能与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徐阶、严嵩这类的官场老手。

嘉靖帝执政的四十五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发展的、纺织品和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的时代。”

嘉靖帝和他父亲读圣贤书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历史上还是不多见。这也可与他在礼仪之争时的强硬态度联系起来,除了与前朝老臣争权的因素之外,嘉靖帝更在乎的是要为他敬爱的父母争名分,因此他不顾自己势单力薄,在群情汹涌之中,毅然要为自己父母争得更为尊荣的地位。嘉靖帝是个十足的孝子,但他逞一己的私孝而不顾天下公义,终究太小气太狭窄,有违宽阔浩荡的为君之道,后人说他是“中材之主”,似可认作确论。

后世的史家说嘉靖除了他自己和他父母,他没有爱过任何人。在四十五年的统治中,杀大臣杀言官,他毫不留情,连后宫中都到处弥漫着他的强横。嘉靖帝与儿子们的关系也说不上融洽,他一直到死都没有立太子。可以说在他父母去世后,嘉靖帝已经没有可以温馨相处的人。每逢节日和他父母的忌辰,嘉靖帝总要屏退众人,向父母的灵位长跪,流泪默祝,神情惨楚,让偷偷窥见的宫女也为之动容,也只在这时,刚强的皇帝才显出骨子里的些许温情与脆弱。

 史书评价

《明史》赞曰: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明世宗实录》:“神圣不世出之主”;“躬秉圣资, 出抚兴运, 铲奸剔蠹, 丕举王纲, 肇修人纪。立极建中,,肇修人纪。凡诸大政令之因革,大典礼之制作,咸稽谋于天,会通古今,经画自心,毅然独断,一洗俗吏牵迹,经生守文之陋。……君臣奔走以受成,万姓倾心而向化。卒之幽明协顺,中外敉宁,声教暨于交南,威灵于穷朔。盖举我太祖、成祖丕造之光烈,而觐扬之巍巍乎,盛矣!”

历代评价

史臣:“(世宗)晚年虽不御殿,而批决顾问,日无停晷。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

杨维桢:“世宗享国长久。本朝无两。礼乐文章烂焉具举。斋居数十年,图逦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真英主哉!始衷终则,新都(杨廷和),永嘉(张璁),华亭(徐阶)功大矣。吏治繁伪。兵政窳惰。民力虚耗,亦由是始。方之汉武帝。功不胜过焉。”

海瑞:“嘉靖,家家乾净”。

张居正:“正德年间, 政体紊乱。至世宗皇帝以聪明至圣入继大统,将以前弊政一切改正,以复我祖宗之旧,正今日所当遵守者。”;“世庙承正德群奸乱政之后,又用威以振之,恢皇纲,饬法纪,而国家神气为之再扬。”;“世宗禁革外戚封爵, 乃“超世之见,同符二祖,非近代帝王所能仿佛其万一者。”;“振耀前猷,茂恢令绪,德总百王,规摹万世。以永凝佑命,启昌期,曷有纪极!” ;“臣等窃以为我皇上当英妙之龄, 事事皆祗先猷, 宪章烈祖。则太祖定制与世祖圣谕, 正宜仰稽而效法者。”;“世祖天纵聪明,继统之后二十年间励精图治,孜孜问学,其英谟睿断,诚有非前代帝王所能及者。”;“乞敕下都察院,查照嘉靖初年所定宪纲事理,再加申饬,秉持公论,振扬风纪,以佐皇上明作励精之治,庶体统正,朝廷尊,而下有法守矣。”

谈迁:“厘革积习,诚雄主也”;“以严驭吏、以宽治民;以经术为师,以法律为辅;以严明修内治,以安静治边防。”

毛泽东:“炼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几年天下,就是不办事”。

孟森:嘉靖迷信方术,用事之臣都靠迎合邀宠得幸,全国正直之士被压抑打击,官僚士大夫的风气、习尚就此大大恶变。士风败坏,一代政治也就没有希望了。

卜键:“嘉靖朝思想、文化走向繁荣,出现了大批杰出人物和优秀作品。世宗既有倡导引领之力,又有宽容和保护之功”;“家国牵羁,六趣牵缠,世宗的生命旅程因之错综芜杂,也因之增色减色,因之充满希望与失落,充满追求与幻灭,充满期待,也不乏惆怅。”;“要之,这是一位禀赋甚高的帝王,是一个学者化的皇帝,一个有责任心、敢担当的君主。世宗人品端正,才情卓著,只是多走了些人生和治国的弯路。”

毛佩琦:“实际上在我们看来,明世宗嘉靖皇帝在整个明朝17个皇帝中,他是应该有作为的皇帝,他上朝不久就发动了一个大礼仪。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政治运动吧,这个大礼仪把朝廷上下的官员全部牵扯进去了。”

当年明月:他是明代有史以来最为聪明的皇帝,在明代的十几位皇帝中间,如果要按智商水平排序,他至少在第三名,他的聪明,丝毫不比朱元璋差,而且非常狡猾,也善于控制大局;嘉靖白天是在潜心修道,晚上他在改奏章,这是他能控制群臣的关键。晚上改奏章直到凌晨五点,他才躺下睡一会儿,他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控制群臣的机会。自古以来做皇帝的是有蠢人,但明代没有蠢皇帝,嘉靖修道是为了多活两年,因为他掌握了做皇帝的规律,没有人能动摇他,这是修道的根本。

王家范:“嘉靖帝相信方术到入迷的地步,以至走火入魔。”。“嘉靖修斋孤居而不忘独断朝纲,与其说是“无为”,不如说深得法家之刻薄阴狠,将帝制的专横发挥到了极致。”

陈宝国:“这个皇帝很有意思,他不穿龙袍,不上朝,但朝中所有的事情都知道,还牢牢把握着军权和兵权;我在戏里几乎没坐过龙椅,跟《汉武大帝》太不一样了,这个皇帝很另类。”

作为中国明清两朝的“铁杆小弟”,朝鲜王国历史上的名人不少,但能叫今日韩国人,依然怀有“无限敬仰”情怀的人物,公认也只有两位:一位是万历朝鲜战争时期的朝鲜名将李舜臣,另一位,就是朝鲜王国第二任国王——世宗大王李裪。

时至今日,这二位的雕像,已然立在韩国国会门外,享尽多少崇敬目光。但实事求是说,在万历朝鲜战争里打出名气的李舜臣,只是明朝名将陈璘的副手,抛却其在野史里的各种神表现,其真实战功,不过在朝鲜军队里“矬子拔将军”。相对而言,作为朝鲜国王的李裪,论手腕能力,哪怕放在当时亚洲列国,也堪称是位卓越的政治家。

作为朝鲜王国名义上的第二任国王,实际上的第四任统治者,李裪执掌朝鲜王国的三十二年,是朝鲜王国重要的黄金时代:朝鲜王国的土地改革全国铺开,农业产值大踏步前进,儒家文化遍布朝鲜半岛,诗词歌赋百花齐放,“铜活字印刷”“测雨器”等科技成就如雨后春笋。就连作为宗主国的中国明王朝,都给他赐了谥号“庄宪”,以表达高度评价。

不过,作为朝鲜国王的李裪,能被现代韩国人尊为“世宗大王”,关键还在以下三件大事。

一、 抱中国大腿

从明朝洪武年间,朝鲜王国建国起,“抱中国(明朝)大腿”就是基本国策。而李裪在位时,更是朝鲜“抱”得紧的时代:李裪在位三十二年,朝鲜王国向明王朝定期遣使154次,非定期遣使95次,几乎是逮个由头,就要跑来拜见一番。特别是明朝遭到“土木堡之变”国难后,病入膏肓的李裪,还以盛大典礼迎接明使,好好表了一番忠心。如此虔诚“抱大腿”的表现,正如《明史》评价:“事大之礼益恭”。

可以说,李裪在位时期,就是当时双方“朝贡册封”关系的成熟期。而这“抱大腿”也不白抱,就在这三十二年里,朝鲜不但通过“朝贡贸易”获得大量赏赐,科技文化交流也越发火热,中国先进的天文历法医学农业军工等技术,源源不断传入朝鲜半岛。

李裪对此的态度,更是如饥似渴学习,他特意立法规定,朝鲜的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都必须严格遵照《农桑衣食撮要》等中国农书。明朝的火箭等先进火器,也是他在位时大力引进仿制,变成了今天韩国**里常拿来吹牛的“神机箭”。

值得一提的是,“抱大腿”的李裪,把“占便宜”的本事发挥到极致。不停向明朝表忠心的朝鲜同时,也在偷偷扩张领土。瞅个机会就往北刨几亩地,

悄无声息就在图们江建立了“四郡六镇”,把图们江变成了明朝与朝鲜的界河。

以这手腕说,李裪,确是个算盘精明的政治家。

二、创立韩文

作为朝鲜王国鼎盛年月的统治者,李裪另一桩叫现代韩国人无比仰慕的大事,就是创造“谚文”,也就是韩文。

在李裪以前,朝鲜王国并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官方文字全部都是汉文。所以其民族语言与日常文字分离。而李裪组织大臣创立的“谚文”,是朝鲜文的字母,包括了十一个元音与二十八个辅音。大明正统十一年,李裪颁布《训明正音》,正式将谚文推广到朝鲜半岛。它虽然缺点毛病极多,却有简单易学的大优点。纵然是不识字的文盲,也能短时间学会,更是今天韩文的前身。对于朝鲜民族来说,意义堪称跨时代。

但这跨时代的创举,在当时的朝鲜王国,也是激得骂声一片。朝鲜的大臣学者们,纷纷愤怒抨击,大骂李裪此举“以夷变夏”。力排众议的李裪呢?也只是将这“谚文”当做辅助文字,之后的几百年里,“谚文”在朝鲜半岛也命运多舛,一度遭到统治者的焚毁禁用,直到20世纪初叶,才算真正兴起。

作为这种文字的创立者,李裪在韩国被称为“大王”,也是实至名归。

三、讨伐倭寇

比起外交与文化的成就来,李裪的“大王”身份,还有来自朝鲜王国历史上,一桩难得的强硬大事:讨伐倭寇。

早在朝鲜王国之前的高丽年间时,朝鲜半岛就饱受倭寇侵扰,待到朝鲜王国建立,倭寇的气焰也更加嚣张。李裪登上王位的头一年,即大明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就以数十艘战舰规模入侵,在朝鲜海岸线上肆意烧杀抢掠。但比起后来那些一听“倭寇”俩字就哆嗦的朝鲜国王们,李裪的反应,却是坚决四个字:以血还血。

于是,在李裪的一力坚持下,永乐十七年六月,朝鲜王国历史上著名的“己亥东征”开始了:动用一万七千大军和二百二十七艘战舰,几乎以倾国之力,对盘踞对马岛的日本三千倭寇发起迅烈打击。历经数日拉锯战,朝鲜军队以伤亡两千五百多人的惨烈代价,取得歼灭倭寇七百多人的战果,打得倭寇头子宗贞盛主动乞降。明朝正统八年(1443),李裪又迫使对马岛倭寇签订《癸亥条约》,确立了朝鲜王国对对马岛的宗主权。



嘉靖皇帝是谁的儿子?

朱厚照之后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

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处,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

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

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朱厚熜的故事: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 年),江西龙虎山来了一位张天师。明世宗与他很谈得来,就封他为正一嗣教真人。以后又有个叫陶仲文的,也时时来装神弄鬼,什么黄白之术。

什么金丹之药,总之只要是得道成仙、念咒驱鬼这一些方术,明世宗最感兴趣。且说这天夜里,有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婢,因事走过长廊,隐隐然听见远处有“笃笃笃”的声音。

她心想,眼下的庙宇多有被毁的,如西宫太后住的慈庆宫和慈宁宫就是拆了庙改建的,哪来的木鱼声她素来胆子很大,就摸着黑循声去找。照理找到并不难,但她约莫找了有一顿饭功夫。

这才听得真切,好像声音来自石阶之下。走近了细听,又杳无声息了,离开几步,恰又传出声音来。她灵机一动,就捡了一粒小石子放在这石阶上,然后蹑手蹑脚地离开了。

离开时口头望望,淡淡的月光下,似乎有一缕黑烟冉冉丹起。回到后宫,王妃问她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回来,她就将这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宫中除了几个太监,只有皇上一个是男人。

女人们本来就胆小,听说有鬼,如何不怕当夜就将张金莲的所见所闻一传十,十传百,一时宫中传得沸沸扬扬,大家吓得连觉都睡不踏实。

明世宗既然相信可以成仙,也就自然相信有鬼。第二天他听说这事,也不问一声这是不是宫婢耳昏眼花所致还是别有原因,立即召来了这个陶仲文。

陶仲文即日来到宫中驱鬼。他为了扩大影响,自然要大张其事。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坛场就十分有气势。上下共有5 层:下一层按照五方位置,四下里竖了红黄蓝皂白五色旗。

第二层全是苍松翠柏扎成的亭台曲槛;第三层由81 名小太监各穿法衣,手执氏幡,按方位排立;第四层陈列些钟鼓鼎这一类的东两;第五层才是正坛,上供三清神像,边上列着青狮白象的塑像。

于是香烟袅绕,清馨悠扬。陶仲文头戴御赐金冠,腰系玉带,身着道服,手执拂尘,虔诚祈祷。只见他又是烧符咒,又是念念有词地念咒,一直搞了3天3夜。这才面奏世宗,请求掘地三尺除妖。

当时就召来不少民工,在当夜宫婢张金莲放小石子的地方,移开石阶,通力深掘,一直掘了4 天,这才好歹掘出一段烂木头来。陶仲文一口咬定说正是这个木鱼精在作祟,于是丢入烈火之中。

烂木头在地底下腐烂多年烧起来浓烟阵阵,恶臭难闻。陶仲文趁势道:“这妖精已被消灭,从此宫内平安,诸位放心就是了!”对陶仲文的装模作样,明世宗竟十分相信。

说他法力无边,灵效异常,重重奖了他一笔。宫中端妃手下有个恃婢,名叫杨金英,本来对张金莲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已很看不惯,现在见陶仲文一口咬定将一截烂木头说成是木鱼。

心里很不以为然,说了句:“我看这明明是截烂木头,哪里是什么木鱼精偏让这个破道士骗去了许多财帛去!”这话明里在说道士骗人,实质上是说皇上迷信荒谬。

不知哪个多嘴的宫女,将这话传到了明世宗的耳朵里。明世宗大怒,要将杨金英拖出去用乱棒打死。幸而当时端妃正得宠于明世宗,百般为她说情,好话讲了一大箩,这才饶了她的命,

但是一顿毒打是在所难免的了。杨金英为了轻轻一句话,几乎丧命,一直养了3 个月伤才痊愈;加上平日里皇上还因几件小事说她恃奉欠周处分过她,直叫她时这个皇帝恨得牙痒痒的。

换了别人,皇帝虽可恨,也只好恨在心头,可是杨金英是个刚烈女子,却付诸行动了。再说这天供雷神的雷坛造好了,明世宗兴致很高,亲自前去祭祷,回宫时已是天黑。

就直接来到西宫中,与端妃一起喝了几杯酒,不由瞌睡上来。他脑中昏昏沉沉,一阵昏眩,顿时觉得周身绵软,动弹不得,由端妃搀扶着滚倒在床,马上呼噜呼噜进入了梦乡。

端妃替皇上盖好被子,放下罗帐,深恐惊醒了他,蹑手蹑脚地带上门,自己到侧厢去了。杨金英原在边上侍候,所有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这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就悄没声儿挨近寝室门口,侧耳细听,只听见帐内明世宗鼾声如雷,睡得正香。她一时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杀心陡起,放着胆子,解下自己腰间的一根丝带,作了一个套结,揭开御帐。

将结轻轻套入明世宗的脖子,用力一收。正在生死关头,只听见门外脚步声响。她毕竟是个年轻姑娘,没经历过大场面,顿时慌了手脚,丢下带子,拔腿就逃。

明世宗在梦中被人一勒,手脚乱颤,眼看要送命,现在她一松手,便缓过气来,只是头昏目眩,兀自晕死了过去。

回头来说,门外走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宫婢张金莲,这天她正路过此地,远远看见杨金英手拿丝带,神情鬼祟,一时不知道她去干什么,待掩过来偷偷往房里一张,不禁吓得个手酸脚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关于“明朝嘉靖皇帝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704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