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对联故事》老舍赠于是之联(哪里有于是之的散文《祭母亲》的全文?)

《对联故事》老舍赠于是之联(哪里有于是之的散文《祭母亲》的全文?)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6-03    点击:  406 次

《对联故事》老舍赠于是之联

网上有关“《对联故事》老舍赠于是之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哪里有于是之的散文《祭母亲》的全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对联是:

努力如是之者;

成功其庶几乎!

2、解说:

对联的意思是说象这样努力的人[“是”当“这”讲],才有成功的希

望!

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文言虚字,耐人寻味。

同时,这还是个嵌字联,

里边嵌上的“是之”俩字,说的就是于是之。

3、故事:

送给于是之这副对联的,是老舍先生。解放初期,老舍写了一个剧本,

叫《龙须沟》,写的是北京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龙须沟》里有个重要人 物叫程疯子,就是于是之演的,这个人物演得特别成功,受到了人们的好评,

当时于是之才二十三岁。老舍非常赞赏于是之的表演才能,就写了上面那副 对联,来鼓励他。

哪里有于是之的散文《祭母亲》的全文?

对于一个没有学识的家庭,于是之能有如此高尚的学习热情实属难得。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能解决温饱问题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像于是之的家庭的贫困,可以说学习是对他们的奢望。但于是之偏偏很热爱读书,即使是学画画他也有高涨的情绪。要不是因为本家的话,他也许就不会放弃学业,毕竟在一个贫困的无学识的家庭里能出现一个知识分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可就算如此,于是之在后来离开学校的日子里也没有放弃学习,他会偷偷地去别人的学校,最后还报名了夜校。他对学习是一种渴望和热衷。

读到于是之对学习的种种,我真是自叹不如,我有着比他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我们不用去担心是否要负担家里的经济来源,我们完全不用去关心这些,可是我却没有像他那样对学习的喜爱。难道是因为我太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读到书吗?我觉得是这样,我想要什么便可以有什么,全然没有那种自己拼搏的感受,而于是之便不同,他没有我这样好的条件,他要读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我想我应该去珍惜现在我所拥有的优良条件,并好好地去利用它,这也许就是我从于是之的《幼学纪事》里学到的吧!

《祭母亲》

于是之

2008年春,最寒冷的记忆,失去了我最爱的亲人。母亲一辈子不愿麻烦别人,一辈子替别人着想到死都用自己钱举办葬礼,却不为她的儿女所理解。母亲是最传统的女人,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父亲本不是她所愿,她有过灿烂的爱情之花却没有结果,那是她常说的命中注定。

一直都不能理解父母的结合,直到很久的一天把这个疑问小心翼翼的提了出来,母亲说那是很难讲得清的,父亲的姐夫是外公的徒弟,他替父亲提的亲,母亲当时还在卫校读书,她非常单纯,并且也有一段纯洁的爱情,那是一位很有前途的上尉,当时他们的部队驻扎在卫校旁边,母亲说她没有经历很苦的粮食关因为有他的爱护,经常送她一些奶粉和馒头让她吃得白胖丰满得很。后来父亲回家探亲后发现形势对他不利,赶紧回家提亲并火速要求结婚,母亲的学校后来也因为国家粮食供应紧张没能维持下去而宣布解散,母亲还有半年才能毕业,终究没能圆梦进入医院当一名白衣天使。而后父亲爱美人不爱工作,让母亲没有了退路。那位英俊的军官只能成为一段美好记忆。也许上天垂怜我的母亲,母亲的老师把她推荐到供销社当了一名营业员,让她黯淡的日子有了亮色,母亲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尽管家境贫寒,母亲仍然过得很滋润,用每个月不到三十元抚育着我们三兄妹。回家后的父亲开始在大队部当一名赤脚医生,后来因为遗失了公款尽管也找到了捡钱的人,可是那人拒绝交款也不承认捡到钱,父亲被迫离开了卫生队。父亲因为粮食关那几年因为挨饿被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肠子,不能干重活,回到生产队后只能做一些轻活,搞一些养殖工作,挣的工分很少。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很忙,很早起来就没人给我梳头,母亲早在她上班之前去菜园给菜地淋水浇地去了,我放学回来也找不到母亲,她总在她的店里忙活,一直到父亲做好菜让我们去叫母亲,她才一身疲惫不堪的回到家,我没有机会向母亲撒娇,也没有漂亮的长辩子和漂亮的毛衣,因为母亲没有时间,我从小到大学不会撒娇也许跟母亲有关,我到现在爱打扮也可能因为从小没有漂亮衣服穿有关,太想弥补从小没有的东西了。可是我那时很崇拜我的母亲,她的好强使她每年都成为她们单位的先进人物,我经常跟她去开会,每次母亲都会带回她的奖品,那都是我们小乡镇里最新奇时尚的家用电器和床上用品,这些东西都先后成为我们兄妹三个结婚礼品。母亲一直是激励我前进的楷模,我也不负她的所望成为她的骄傲。可是因为我们的个性太相像,我没少和她发生争执,我嫌她老土,老给我穿长长的衣服,长长的鞋子,让我剪一成不变的童花头。嫌她不给我买漂亮的衣服,不会打时尚的毛衣,不会编漂亮的辫子。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原来那么喜欢跟母亲顶嘴,现在想来也许我对母亲怀有深深的埋怨。

我们渐渐长大,母亲一天天的衰老。尤其在我上了大学以后,有一天回家妈妈那时还没有退休,她在店里忙活,母亲正在蹲下身子帮顾客拿一样什么东西,我叫了一声妈妈,妈妈转身,我突然发现母亲头发已半白,我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什么时候我的母亲就已经老了,我连半点感觉都没有。后来我就发现母亲因为娘家里的家庭琐事,常常夜不能寐,自己尽量委屈也要维护兄长的尊严,为了外公外婆,母亲总是卑微的态度让我生气,因为她并没有错,为了自己的母亲提醒自己当兄长的多关心老人有错吗?妈妈说她是妹妹不能跟自己的兄长争论这到哪都不要忘了。妈妈的人生观我改变不了,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一天天烦恼,一天天血压往上蹭。母亲的头痛从此开始落下,高血压也不离开她了。

毕业之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少回家,尽管回去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可是一年也只回两三次家,母亲只有我一个女儿经常想找个人聊聊都找不到,退休之后无事可做的她开始爱上了她以前最反对哥哥做的事情,那就是打牌,尽管只是小打小闹,可妈妈似乎找到了依托感,从此经常坐在那里母亲都忘记了运动,渐渐的老毛病开始找上来了,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心脏病、尿失禁,老年人该有的病她几乎全赶上了。我们早就劝母亲该多做些运动,开始还能走走,后面连路都不能走了,小腿肿得连给她买的保暖内裤的裤脚都裁开了。只能在家里走走,再后来连路都不能走,拄个拐杖都得慢慢挪。母亲一生慈爱,对于子女从不过多要求反而总是补贴我们,从来不为自己留点活泛钱,自己的身体越来越糟从不主动问哥哥他们要钱,实际上她还有公费医疗,可是母亲越老越怕住院,总说她不方便,一个晚上要尿几回床,晚上还打呼。老年的母亲越来越依赖父亲,一步都不愿让父亲离开自己,而且我的父亲简直就是母亲的家庭保健医生。从这一点来说母亲是非常满意自己的婚姻,找一个爱自己的人,在老年时执子之手,相守白头,这是爱情的境界。母亲是个节俭惯了的人,虽然有着固定的退休金,可是从来不给自己买漂亮高档的服装。印象中的母亲总是穿灰蓝的衣着,脚穿一双男式的皮鞋,她的脚很大、很长,总说找不到合适的女式鞋穿,其实母亲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很发达,鞋子可选择性多得多。母亲每次在我回家时都穿得很寒酸很不像一个有工作有收入的人,甚至就象我们街上的村妇,不知因为是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还是为父亲省钱。所有见过我父母的人都会觉得他们太不相配,母亲个高肤白丰满,父亲比母亲还矮半个头,干瘦黝黑;母亲年轻时是一个标准的美女,还有工作,而父亲只是一个农民,我不知母亲年轻时是否有过不甘,但是母亲对父亲可真是非常忍让,对奶奶也是很关照,母亲和奶奶从没有口角,她们之间很是客气,相互很尊重,在街上母亲的口碑很好。父亲对母亲也是呵护倍至,可是老年的父亲突然很自尊,好几次都说不用母亲的钱,让母亲非常伤心,母亲因为身体不舒服常常让年迈的父亲很是疲惫,经常对母亲生闷气,让母亲很是为难。母亲在电话里很少提起自己的痛,也很少对我们提要求,甚至在我问缺什么时,总是说这也不缺那也不需要,可是我最后几次回家时看到母亲的衣著除了我给买的能上台面其它都那么陈旧,母亲的毛衣都是好几种颜色自己退休后学着打的,有些甚至是我淘汰掉拿回去的,母亲的内裤让我看了想哭,不是腈纶的就是我丈夫在部队发的大裤头,本是拿给父亲夏天纳凉穿的,却成了母亲的了!我责备母亲对自己太不爱护,同时也深深地自责自己对母亲关心不够。可是母亲却笑着说那种大裤头很舒服,全棉布的很熨帖。我不知到母亲的笑容里是否含着泪水,也许有太多的无奈母亲只能默默的忍受,忍受。母亲,我的娘亲,我再也没有机会。

2008年春节前,母亲生日前我回了一次家,给母亲买了一条棉裤和一双带毛的皮靴,母亲后面给我打电话时说给父亲做的那双很好,她想让我给父亲多做两双,还想让我多买一条棉裤,钱她出,我找了那两家店,都没货了,就作罢,谁知道这竟成了母亲最后的愿望我都没能让她实现。今年的冬天可真冷!让母亲的身体雪上加霜。大年初二我回家拜年,母亲就已衰老得不成样了,居然连上厕所都不能自己拉裤子,母亲经常尿完后裤子就湿了,每上完厕所就得换裤子,而好强的她又不好意思叫别人帮忙,自己手脚已经没有半点气力,可是母亲每换次裤子就要二十分钟,在我回家的那两个晚上居然一次裤子换了一半就昏睡过去,不是我发现得早,母亲可能早已睡过去了,还有一次母亲在换裤子时,我和父亲在客厅里聊天,突然一声响母亲就已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年迈的父亲又耳聋根本没听到声响,我冲进房间和父亲费劲地扶起母亲,母亲大哭说自己老不中用了,让我很是心酸不已,我没想到母亲已病到如此程度,要母亲无论如何都要上大医院检查,可是第二天上到县医院做检查,连最后的结果都还没有出来,母亲在大年初六凌晨五点就已经离开了我们。

到现在我仍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那天早上把母亲送到医院我回到自己家里把孩子托付给奶奶,我赶到批发城给母亲买了一打的内裤和俩双厚的毛袜,还有一个毛仔热水袋,本想再给她买一条厚的棉裤却因为大年初四还没有多少人开门面而终究没买成。这成了我的一个深深的遗憾。把东西送到医院母亲很是欢喜,说哪能用得了那么多,我说你干脆把那些旧裤子都丢了吧。第二天去见时,母亲脸色好了很多,跟同去的家婆家公有说有笑的,很是精神,母亲说过两天好一点准备回家修养一阵。临走时跟母亲说好第二天给她做点瘦肉稀饭,给陪她的父亲加个菜,可是这又成了永久的遗憾。在那天晚上我被电话铃声吵醒,母亲已被下了病危通知,哥哥从家里开车上医院接时,医生已很无耐的表示不是不想抢救,而是尽力了,在电话种我不甘心母亲就这么回去,提出送到市医院去,做过医生的父亲说没用了赶紧送回家吧,不想让母亲魂归异地,在电话中听到母亲被拔掉氧气罐时的嗷叫,我相信母亲一定是那么不甘。我可怜的母亲!我真恨自己不能有双翅膀。一个无眠等待的夜啊,是那么的寒冷漫长。电话再次想起母亲还有一口气,哥哥说给她搽了澡,我可怜的母亲已有多久不敢洗澡和洗头,天气是那么冷,母亲连一个干净的澡都没有,这对于爱整洁的她是多么的不能忍受。恨不得天快些亮我好回去守在她身边,可是…电话再次想起母亲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一句话都没有…我在电话中大哭,母亲啊,你连象样的衣服都没有,连棺材都没有做好。那天吃完饭后,母亲说到棺材板还没合起,天太冷木工早已回家过年,还笑着说别明天走时别棺材都没有,我还打断母亲的话不给说,谁想竟一语成僟。嫂子后面提起母亲没有画像,说只找到一张和父亲年轻时结婚的相片,很漂亮很像我。我眼泪止不住往下掉,家里有那么多的相机,怎么就想不起给母亲留个影!我打开手机中还有去年暑假回去和儿子和的影,母亲是那么慈祥,那么和气。我指着母亲的像跟两岁半的儿子说:“宝宝,外婆没了,”儿子对外婆印象不大,因为一直都没抱过他几次,儿子似懂非懂的说,“宝宝还有公公。”

至今仍然想起母亲电话中凄厉的叫声,那么的揪心那么的不舍。离别母亲时还是保留着她充满希望的微笑多好。母亲,好人会上天堂的,我似乎看见母亲在天使的围护中向我微笑招手。母亲,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陪你逛街买漂亮的衣服,坐飞机和你游览全国,不让你有遗憾,不让你这么早离我而去!



古代经典对联故事

古代经典对联故事

 引导文: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古代有哪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经典的古代对联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对联故事大全一

 杨贵妃妙对唐明皇

 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

 二人土上坐

 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

 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对联故事大全二

 谢觉哉撰联嘲绅士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19XX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

 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

 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

 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来谢觉哉很讨厌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直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后来,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对联故事大全三

 和尚骨与东坡尸

 一天傍晚,苏东坡与好友佛印泛舟江上。忽然,苏轼用手往左岸一指,又指指佛印,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啃骨头,顿有所悟,随手将自己手中写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四目相对,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幅哑联,

 苏轼: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水流东陂尸(诗)。

;

求有趣对联,简短点的对联故事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这里选择一些对联,与朋友们共同欣赏。

1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 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着。

4 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 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5 酒狂称圣草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楹联续话》卷一)。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是清代诗人顾复初为成都杜甫草堂写的对联(《古今联话》第148页)。杜甫是"诗圣",风格与"草圣"不同,而且草堂不是祠庙。此联从时代着眼,

上联以感叹口气说,几千年来能有几个杜甫这样的诗人。下联说,即使像这样的诗人在当时也并不得意,但他 的精神财富是流传下来了。

6 萍水因缘成一梦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这是小凤仙挽蔡锷联(《古今联话》第202页)。此联情词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更广。

名既大谤亦随焉学术之争犹有待千秋定论

健则行倦则睡耳哲人屦萎究难消一代沉哀

这是梁寒操挽胡适联(《名联谈趣》390条)。上联说,胡适是大名人,也是最有争议之人,但在学术问题上不必"盖棺定论"。下联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浮生若梦,人人都有一死,但对他的去世难免使一代人感到悲哀。此联持论公允,语气老成,不颂而自扬,不悲而更哀。是耐人寻味的挽联精品。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

这是太仓吴养涵先生挽胡粹士联。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有一诗题为《乡人某属题哭儿记,儿从军没缅甸,其家未得耗,叩诸乩,神降书盘曰,归去来兮,胡不归》。"乡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仓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抗战期间爱子敬侃殉职缅甸,因作《哭儿记》以文志痛,借酒浇愁。吴曾任太仓图书馆馆长,系知名学者,与胡知交。上联说"老兄无声无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儿记》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联说"令郎想回也回不来了,只有让春天的落花在风雨中把您的诗魂埋葬。"此联巧妙地用"哥了"谐音爱发鸣声的"知了"与无言形成强烈对比,用"子归"谐音思乡以至啼血的杜鹃鸟"子规",而且用了叠字,如闻呜咽之声。对仗工丽,含义深切,悲痛之情用艺术手段表达得淋漓尽致,堪称挽联精品。此联由书法家胡绳祁先生凭五十年前记忆提供,难能可贵,否则将淹没无闻矣。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句,天然浑成(《古今联话》第128页)。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着,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这是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联(王存信王仁清《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第471页)。此联写得月楼的山水环境,令人神往。联家需要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

8 沧海日赤城霞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这是明李东阳题书斋联(《名联谈趣》589条)。此联与众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简练的文字,网罗宇宙奇观,古今绝艺,绘我斋壁,置吾山庄 。这确是联坛奇观,联家绝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联

这是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即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上联写岳阳楼人文,下联写洞庭湖水势。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

9 过到六旬犹少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以多

这是清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虽系述怀言志,却写得生动活泼,其中有养生之道,经验之谈,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

10 五百里滇池

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 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 梳裹就风鬟云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 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 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 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 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 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 祗赢得几杵疏钟 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这是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楹联丛话》卷七)。此联已传诵海内,成为不朽之作。其结构特点是反复运用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 / 1100,0011,0011,1100),以三组同边自对为中心,在不同位置上添加不同数量的领衬字,联文顾盼多姿,声调连绵一气。

《对联故事》朝白,午红,暮紫和春青,夏绿,秋黄

清朝时候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有个小和尚,对对子挺有水平,远近闻名。 润州[就是今天的镇江市]太守也听说了,就么把小和尚请了来,打算试试 他的学问。太守给小和尚出了个上联: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使君子”,是一种中草药,夏天开花,花瓣儿起初是白色的,慢慢变 了颜色。上联是说,使君子花早晨是白的,中午变成红的,晚上就红得发紫 了。

小和尚听了,马上就对: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虞美人”,又叫“丽春花”,是一种挺好看的草花。下联是说,虞美 人这种草花,春天是青色的,夏天变绿,到了秋天,就成黄的了。

太守说了一种花,一天里头的早、中、晚,颜色三变;小和尚对的也是 一种花,一年里头春、夏、秋,颜色三变。不单对得好,这两位对植物学还 挺有研究,观察得多仔细!

据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三。

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下联

对联:

(一)

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匆以恶小而为之,每时每刻当存仁者丹心

(二)

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匆以恶小而为之,每日每月当存仁者丹心

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关有趣的对联故事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有趣的对联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呢"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纪晓岚释对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斗鸡山上得绝联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昆明大观楼对联

 作者是清代康乾时诗人孙髯,着有《永言堂诗文集》,三原县人,后迁居云南。他厌恶清朝官场的黑暗贪腐,不参加科举,终身贫困潦倒,晚景更惨。他写的大观楼联寓意深刻,为人所爱。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里就凤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却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贪腐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秀才写对联

 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联。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那个秀才人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秀才写完之后,洋洋得意,谁料对联贴出去后,被一位财主的穷亲戚摇头晃脑地念成:(因为古代不加标点)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

;

关于“《对联故事》老舍赠于是之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596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