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吴石的人物轶事(余则成历史人物是谁)

吴石的人物轶事(余则成历史人物是谁)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29    点击:  143 次

吴石的人物轶事

网上有关“吴石的人物轶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余则成历史人物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少年得志 “十二能人”

1894年8月,吴石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吴厝村(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1911年,吴石与少年好友吴仲禧一道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参加辛亥革命;他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前后受业4年,与白崇禧为同期同学,吴石被称为“保定军校状元”,他无论年终考试或毕业考试总是全校第一;1929年,吴石以福建省军事参谋处处长的身份,受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指派,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成绩也都名列两校第一,被称为“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1934年,吴石毕业回国后任参谋本部厅长,专门负责对日情报工作;武汉会战前后,蒋介石特地每周召见吴石一次,详细咨询,深深嘉许。

1940年初,吴石重见相隔20余年的老友吴仲禧,当时吴仲禧在韶关任国民党第四战区长官部军务处处长和韶关警备司令。

吴仲禧已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秘密加入中国***。在抗战的几年里,吴石经常流露出一种愤懑、失望的情绪。一方面,他想在抗日战争中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事情,渴望自己在军事上能学有所用、用有所成;另一方面,他又逐渐看透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官场的勾心斗角,意识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吴仲禧后来回忆说:“吴石对***人是有好感的。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

不满独裁 倾向革命

1940年底,吴石因在桂南会战中组织一场关键战役,取得大胜,获好友白崇禧推荐担任抗战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第四战区位于中越边境,一个偶然的机会,吴石还救了越南***主席胡志明的性命。1942年底,广西镇边县政府来急电给四战区,说是抓到一个像日本间谍的越南人,要求就地枪决。吴石下令先送到柳州四战区长官部来,经多方了解,他得知这是越共知名人物胡志明。吴石认为共同抗日不分国家不分党派,对胡志明以礼相待,让他在柳州长驻,还出面促进越南各个党派在柳州组建民族同盟会,协助举办了军政干部培训班,动员大批越南青年来柳州学习。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吴石一再电请当局增调重兵,但国民党中央军与桂系军队历来不合,当局为了北扼共党,南灭异己,不发一兵一卒。中央军与桂系下达的军令还时常出现矛盾,令军队无所适从。最终吴石所在军团大溃退。当时天气极冷,百姓拖儿带女,在桂黔公路上颠沛流离,上有敌机轰炸,后有日寇追兵,大批难民死在逃难途中。

看到这一切,吴石第一次对自己效忠的“党国”产生怀疑,他对家人说“我再也不干了!”愤而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之职。

1945年抗战胜利,吴石随军队接收上海,在接收过程中,一面亲见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中饱私囊,一面目睹物价飞涨人民苦不堪言。后来吴石回到南京,担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蒋介石一味重用嫡系军官,哪怕他们在抗战中屡战屡败。吴石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却无缘军队实权,这让他更加苦闷。

吴石彻底失望了,他常慨叹:“国民党不亡没天理!”毫不避讳是否有旁人听见。后来这句话传到蒋介石耳朵里,蒋询问总统府参军处少将李以劻,吴石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

抗战后吴石开始收听解放区广播,还让已经上大学的儿子吴韶成帮忙记录。据吴韶成回忆,当时国防部分给吴家一套房子,隔壁就是毛人凤家,但父亲对自己的“亲共”行为并不刻意掩饰,行为坦荡。

吴石很早就对中共有好感,并与***人交往。1938年8月,吴石在武汉会战期间主持“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专门邀请周恩来、叶剑英去讲游击战争。吴石的同乡、保定军校同学吴仲禧,卢沟桥事变前夕就秘密加入中共做情报工作,另一位至交何遂,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事变后一直积极帮助***。这两位好友的思想和作为,对吴石影响很深。

1947年4月,经何遂介绍,吴石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他与***正式建立联系。吴石那时经常往返于沪宁之间,不断送来重要情报,以何家为中转站,递交给华东局。

巧妙周旋 留存档案

1948年6月,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服务。吴仲禧到南京后见到吴石,吴石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学生、 “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说吴仲禧是他多年的挚友,请李多加关照,给予方便。李见了吴石的信,对吴仲禧格外客气,亲自带他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吴仲禧暗中把主要部署记录下来。为尽快送出情报,他托病回南京就医,赶到上海把上述情报向上海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潘汉年作了报告。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逼近南京。稍前,国民党国防部尚保存有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主张直运台湾,而吴石则以福州“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为由,建议暂移福州。国民党当局采纳了他的意见。

吴石之所以要将这批机要档案转移到福州,原来他得悉将出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他打算一旦时机成熟就在福州起义,将这批军事机要档案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5月,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又电促速将档案运台。吴石则以“军运紧,调船难”为借口,仅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列为第一批,派人先运台湾。紧接着的一天,吴石又下达“死命令”,当晚将档案全部转移到位于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并向研究院院长黄觉民(黄是吴的挚友、民主人士)作好交代。

1949年7月,吴石由福州经广州辗转到香港找到吴仲禧,吴石说他已被调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要到台湾去,吴石坚定地表示,自己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现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8月14日,吴石接蒋介石急电令共即日赴台。15日上午,他密召亲信参谋王强到公馆,作了简要而严肃的面示:“我奉命明天即飞台北,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要尽到军人天职,‘人在档案在’。下一步怎么办,想必你自己懂得。为万无一失,可征求黄院长和刘通先生(原国民党立法院立法委员)意见而行。”次日凌晨吴即携眷飞台。两天后福州解放。王强即在黄、刘两位前辈认可下,将298箱保存无损的国民党军事绝密档案呈献给了解放军。

身陷孤岛 心系统一

吴石赴台前,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是“密使1号”。吴石抵台后,就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1949年10月和11月,解放军攻打金门和舟山群岛先后失利。这两仗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解放军敲响了警钟。解放台北比原先预计的更加困难了。

为尽快取回吴石掌握的重要军事情报,华东局领导决定派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情报工作的女党员朱谌之赴台与吴石联系。

1949年11月27日,朱枫从香港抵台,即与华东局台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老郑”(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取得联系。一个星期后,朱枫来到吴石将军的寓所,从他手中接过全是绝密军事情报的缩微胶卷。内有:《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最新编绘的舟山群岛,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海峡、台湾海区的海流资料;台湾岛各个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海军基地舰队部署、分布情况;空军机场并机群种类、飞机架数。另外,还有《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等。

几天后,这批情报迅速通过香港传递到华东局情报局。其中,几份绝密军事情报还呈送给毛泽东主席。当毛主席听说这些情报是一位秘密女特派员赴台从一位国民党上层人士“密使一号”那里取回时,当即嘱咐有关领导:“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毛泽东激动之余,还赋诗一首,并嘱咐一定要传到那边(指台湾):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叛徒告密 从容就义

1950年1月29日,中共台湾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供出朱谌之是华东局的特派员。此时,朱谌之在台湾的任务已经完成,打算动身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在她被捕的两星期以前,她还托一位富商朋友带信回上海家中,信上只有七个字:“凤(朱谌之原名朱桂凤)将于月内返里”,她期盼已久的回上海和亲人团聚的梦想即将实现。她还不知道“老郑”已经被捕。

1950年2月2日,吴石派遣副官聂曦紧急约见朱谌之,告诉她化名“老郑”的地下党工委书记蔡孝乾已经被保密局抓获,供出了特派员就是朱谌之。当局随时都可能对她下手,情况万分紧急,她必须立即转移。

朱谌之迅速离开住所,按吴石的建议转移到了阿里山大酒店。临走前只来得及给女儿、女婿留下一张字条,告知有急事需要离开。此时,台湾的空中、海上航线已被全部紧急封航。只有一架军用运输机在4日飞往舟山群岛定海机场。1950年2月4日傍晚,朱谌之拿着吴石冒险签发的一张《特别通行证》,搭乘这架军用运输机飞赴舟山,准备伺机乘船前往上海。

与此同时,吴石的身份也暴露了。保密局从蔡孝乾的笔记本上查见有吴石的名字,一开始仍仅是怀疑。所以,毛人凤在向蒋介石报告时,只略提及。而毛人凤在向参谋总长周至柔汇报时则较为详细,周至柔令毛人凤先侦查求证。专案小组组长谷正文少将前去拜访吴石夫人王碧奎,谎称自己是吴石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的老部下,以关心为幌子,套出吴石曾会过朱女士的消息。蔡孝乾也供出吴石与朱谌之多次见面。毛人凤不敢怠慢,立即呈报蒋介石。

蒋介石遂令周至柔马上调查吴石。在搜查吴宅的过程中,查到了他亲笔签发给朱谌之的《特别通行证》。这样,台湾当局不但摸清了失踪多日的朱谌之的去向,也为吴石的“叛逆”最后定了罪,立即下令逮捕吴石、朱谌之。

朱谌之到了舟山以后,正值国共两军隔海对阵,战争气氛紧张。舟山本岛有国军四个军军部驻屯,岗哨密布,特务四出。朱谌之于是装病,住进沈家门私立存济医院。因为医院人员流动大,也不需要出示户口,便于掩饰身份。但即便如此,无处不在的特务还是找到了她的下落。1950年2月18日,朱谌之在定海被保密局浙江站站长沈之岳和浙江省警保处处长兼舟山防卫部稽查处处长庄心田逮捕,此时她离祖国大陆只有一步之遥。

在舟山沈家门羁押时,朱谌之从皮衣夹缝中掏出金链、金镯,分4次把二两多重的黄金吞服自杀,但最终自杀未遂,被押解回台湾,与吴石一同受审。在狱中,朱谌之受尽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

1950年的6月10日,马场町刑场,台湾宪兵队全副武装的宪兵押着四名五花大绑的犯人从车上下来,四个人被强力一字排开跪下(与吴石和朱谌之一起就义的还有吴石的亲密朋友“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亲信随员聂曦上校)。

时针指向十六点三十分,宪兵队长一声令下,枪声齐响,四个人同时向前扑倒。四名执勤的宪兵又趋前各补了一枪,执行完毕。而后记者来到行刑地开始拍照,很快这组照片就出现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这是蒋介石的命令:死要见尸(吴石在台湾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多次参与重要军事战略部署,所以对吴石案,蒋介石可以说是无比的震惊和愤怒,全程亲自督办)。

1950年4月8日“吴石案”的承办人李资生在香港的国民党刊物《新闻天地》上发表一篇长文,详述逮捕吴石和朱谌之等人的始末。

吴石被害后,国民党保密局派人连日搜查他的住所。但在清理这位当时的“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个人家产时,仅查出一根金条,称重四两。连负责搜查的国民党特工也不无感慨:这么大的官,太不值得了!

1973年,为了表彰吴石将军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特殊贡献,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总理在病危之际接见负责对台工作的罗青长时曾说,我党不会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其中提到两位,一位是当时还健在的张学良将军,另一位就是已经牺牲了的吴石将军(一说为张镇)。

吴石夫人王碧奎一起被捕,判刑9年,吴石将军在遗书中表达了对夫人的无限思念:“余与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不当意,便辞色俱厉,然余心地温厚,待碧奎亦克尽夫道,碧奎既能忍受余之愤怒无怨色,待余亦甚亲切,卅年夫妇,极见和睦,此次累及碧奎亦陷羁缧绁,余诚有负渠矣……思之不禁泪涔下矣!”

吴石的夫人后来获释出狱,定居于美国,她病逝后,在世纪之交的一个日子里,其子女将父母骨灰遗骸一起奉回大陆,合葬于京郊福田公墓。

余则成历史人物是谁

余则成的历史人物是吴石、黎强和刘青石。

余则成是三十集谍战系列电视连续剧《潜伏》的男主角,由孙红雷塑造的经典形象。该人物出自龙一同名小说《潜伏》。剧中余则成人物的原型是吴石、黎强、刘青石等人。在《潜伏》热播后,余则成不仅仅成为我地下党的代表,更成为一切间谍的代称。

扩展资料

在电视剧的最后,主角余则成阴差阳错地跟随败逃的国民党政权退往台湾并继续潜伏敌营。由此,余则成的原型往往被认为是在台湾被捕遇害的“密使一号”吴石将军。吴石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官至陆军中将,先后出任过第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国防部史料局局长”及 “国防部参谋次长”。

1947年4月,秘密加入中共,曾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共方面传递了大量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1949年8月随国民党政权赴台。1950年3月被捕,后遭处决。1973年,被追认为烈士。

余则成原型本可以避免被捕牺牲……

余则成的历史人物是吴石、黎强和刘青石。

余则成是三十集谍战系列电视连续剧《潜伏》的男主角,由孙红雷塑造的经典形象。该人物出自龙一同名小说《潜伏》。

剧中余则成人物的原型是吴石、黎强、刘青石等人。在《潜伏》热播后,余则成不仅仅成为我地下党的代表,更成为一切间谍的代称。

余则成原型介绍:

吴石

吴石原名萃文,字虞薰,福州市仓山区螺洲乡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处长,后任北伐军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

1929年赴日本留学,回国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抗战中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1948年参加民联,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联系,提供重要军事情报。

1948年底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6月去台湾,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而被秘密逮捕,同年6月10日,与陈宝仓、聂曦、朱谌之在台北遇害。

黎强

黎强原名李碧光,曾用名李唯平,潜伏特务机关时用名李长亨;董必武为其在党内起化名黎强,意为能力强,后一直沿用。

刘青石

刘青石本名刘英昌,是中共地下党员,余则成原型之一。1923年生于台湾基隆一户普通人家,台北工业学校毕业。

百度百科—余则成

余则成的原型之一是红色特工吴石。如果不是有人在秘密情报工作中犯下低级错误,吴石和他的情报联系人朱枫本来可以避免被捕牺牲的命运。

1949年11月底,随国民党政府已经迁到台湾的吴石中将等到了大陆党组织派来的情报联系人朱枫,吴石当时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是我党的情报内线。

两个多月后,朱枫完成了与吴石的多次情报交接任务,离开台北,回到了海峡这边的一个小岛浙江定海(当时还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等候寻找渡船返回大陆。

不料,这时出了叛徒,出卖了朱枫和吴石。

叛徒是蔡孝乾,时任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

本来,遭叛徒出卖这个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没有那几个低级错误的话。

首先,有关负责人在给朱枫布置赴台任务时,没有遵守严禁交叉联系的秘密情报工作规定。

当时,我党组织在台湾有相当的地下力量,可以承担与吴石的情报联络任务。但是,吴石是极为重要秘密的情报内线,必须防止交叉暴露。所以,组织上决定选派富有经验、忠诚可靠的朱枫专程赴台,单线联系,执行与吴石的情报交接任务。

但是,这次朱枫赴台,上级负责人可能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又交给了朱枫另一项任务,与台湾地下党组织联系,传达工作指示,听取工作汇报。

与台湾地下党的联系人之一,就是蔡孝乾。

这就违反了秘密情报工作不能交叉联系、多头联系的工作规定,犯下了低级错误。

如果不和蔡孝乾联系,朱枫完成情报任务后本可以安全返回大陆,吴石也不会暴露,可以继续潜伏敌内,发挥更大作用。

退一步看,如果仅仅是与蔡孝乾联系,朱枫可能还不至于暴露。

蔡孝乾的可恨之处,不仅是他被捕后叛变投敌,而且在于他在与朱枫接头联系时,犯下了两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都是违反地下秘密工作规定的低级错误,导致了随后的恶果发生。

其一,他在第一次见到前来接头联系的朱枫时,向朱枫索要一个联系电话号码。按照地下秘密工作纪律,下线不能了解掌握上线的****,都应是上线来找下线联系。朱枫是代表上级组织华东局前来了解台湾地下党工作情况并给予工作指导的,应该是朱枫主动与蔡孝乾联系,事实上组织也是这么安排的,朱枫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鉴于当时局势紧张,蔡孝乾要一个电话号码,虽然不合规矩,但作为紧急情况下联系之用,也不无道理。于是,朱枫就将住处的电话号码告诉了蔡孝乾。

蔡孝乾此时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也是导致后来恶果的一个严重错误。按照秘密工作的基本常识与要求,蔡孝乾应该把这个电话号码牢记在脑子里,绝不能留下任何文字痕迹。

但是,蔡孝乾却把这个电话号码用笔写了下来。他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刚刚发行的新台币,将电话号码记在了那张钞票上。

就是这张记有电话号码的钞票,加上蔡孝乾的变节,直接导致了朱枫的暴露被捕。

其二,蔡孝乾在见到朱枫时,提了一个要求,请求朱枫通过吴石,为自己办一件私事。

蔡孝乾的小姨子是大陆籍人,和他住在一起,他看台湾局势紧张,想尽早送小姨子返回大陆。他对朱枫说,有没有可能请“大舅”帮助办一张出境证。“大舅”是吴石的代号,他只知道“大舅”是朱枫此次秘密使命的另一个关系人,是个国民党将领,其他情况并不很了解。

蔡孝乾想通过吴石的关系办理此事,这个要求违反了地下工作不得“横向交叉”、不得“横向联系”的工作纪律。

朱枫可能出于同志之情义,也出于她一贯乐于助人的性情,答应了下来,转托吴石办了一张出境证。

后来,正是这个证件被特务发现,直接导致了吴石的暴露与被捕。

蔡孝乾是在1950年1月29日第一次被捕的。被捕后他寻机逃跑,后来又冒险返回住处,导致了第二次被捕与彻底叛变。

他在被捕之前,察觉到了情况不妙,给朱枫发出了报警消息。

朱枫看到蔡孝乾留给她的报警字条后,立即与吴石商议离台的方式。

吴石帮助联系了飞机。于是,朱枫于1950年2月4日傍晚搭乘国民党的军用运输机,飞赴浙江定海。此时定海尚未解放,还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

朱枫到达定海后暂时安身,准备寻找渡船前往上海。

蔡孝乾第一次被捕后,国民党特务搜身,那张新台币引起了特务的注意,钞票背面的边角上写了一行数字,明显是一个电话号码。

在特务的审讯中,蔡孝乾心理防线被攻破,他开口交代:这是我负责联系的一个大陆来的女干部的电话。

国民党特务从速顺线追查,掌握了“大陆派来的女干部”的真实身份和坐军用飞机到达定海的行踪。

1950年2月18号,在定海隐蔽了两个星期的朱枫被捕了。

国民党特务又搜出了蔡孝乾小姨子的出境证,发现了办证渠道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将军。

此前特务从蔡孝乾身上的笔记本中发现有吴石的名字,但蔡不承认同吴有什么关系,保密局还不敢对一个堂堂的参谋次长轻举妄动。此刻有了这个新的线索后,直接导致了吴石的暴露与被捕。

几个工作层面的低级错误埋下隐患,后来出了叛徒引爆,导致了朱枫、吴石的被捕与牺牲,教训深刻,令人痛惜。



余则成原型

人物原型是吴石、黎强、刘青石等人。

吴石原名萃文,字虞薰,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1911年与同乡吴中禧投身福建北伐学生军,1948年通过吴仲禧介绍秘密加入***并直接投入秘密的地下工作,并与中共华东局取得直接联系,提供重要军事情报,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1949年6月去台湾,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军衔。

黎强原名李碧光,四川安岳县人,潜伏中统十年之久,在《潜伏》的故事情节里,有部分内容非常吻合黎强潜伏时的故事情节,与剧情不符的部分就是黎强并没有去台湾。

刘青石原名刘英昌,台湾基隆人,1947年加入中共台湾地下党,也是受“老郑”蔡孝乾指挥,因为蔡孝乾的叛变导致刘青石在墓地潜伏了4年后被捕,佯装同意为国民党服务到大陆潜伏。

不管哪个是余则成的原型,在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相信会有很多个“余则成”在不同的战线,不同的岗位,一直都默默的为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在做无私的奉献和牺牲。

余则成的角色经历

余则成本是国民党军统的外勤,后随上司吕宗方(***地下情报人员)前往南京汪伪政府刺杀叛徒李海丰。不料余则成独自完成任务后身份暴露,被追杀,危急之时被***救下。

得知军统上层为运送私产向日本人提供军火,余则成失去了对国民党的信任,加上未婚妻左蓝的影响,余则成决定秘密加入中国***,同时因刺杀李海丰被授予嘉奖。

抗日战争胜利后余则成受以前的导师,新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的邀请,前往军统天津站(后改名为保密局)担任机要室主任一职,后升任中校副站长,并深受站长吴敬中的信任。余则成在天津站的三年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他先后经历了对他一生影响重大的三个女人,分别是左蓝、穆晚秋和王翠平。

在潜伏期间余则成以不变应万变,将计就计多次化险为夷,成功窃取到情报,瓦解了敌人一次次的行动计划,为天津及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余则成的原型是谁?

余则成的历史人物是吴石、黎强和刘青石。

余则成是三十集谍战系列电视连续剧《潜伏》的男主角,由孙红雷塑造的经典形象。该人物出自龙一同名小说《潜伏》。剧中余则成人物的原型是吴石、黎强、刘青石等人。在《潜伏》热播后,余则成不仅仅成为我地下党的代表,更成为一切间谍的代称。

扩展资料

在电视剧的最后,主角余则成阴差阳错地跟随败逃的国民党政权退往台湾并继续潜伏敌营。由此,余则成的原型往往被认为是在台湾被捕遇害的“密使一号”吴石将军。吴石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官至陆军中将,先后出任过第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国防部史料局局长”及 “国防部参谋次长”。

1947年4月,秘密加入中共,曾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共方面传递了大量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1949年8月随国民党政权赴台。1950年3月被捕,后遭处决。1973年,被追认为烈士。

关于“吴石的人物轶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54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