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参加了辛亥革命的襄阳人(《白鹿原》中“刘瞎子”的原型是谁?)

参加了辛亥革命的襄阳人(《白鹿原》中“刘瞎子”的原型是谁?)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27    点击:  331 次

参加了辛亥革命的襄阳人

网上有关“参加了辛亥革命的襄阳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白鹿原》中“刘瞎子”的原型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辛亥革命***—刘公

上图为刘公照片

上图为刘公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伏虎山北麓。)

刘公(公元1881—1920年),原名湘,字耀宾,后改名公,字仲文,别号非非子。襄阳县大旺洲人。其家为清末襄阳三大富室之一,号称“刘百万”。1902年东渡日本求学,肄业于东亚同文书院。后入明治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05年协助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并捐巨资出版《民报》,鼓吹革命。1907年与焦达峰等成立共进会,被选为第三任总理。1910年秋毕业后,历任湖北军政府总监察处监察、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兼河南安抚使、中华民国总统府高等顾问。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奔走革命,积劳成疾,暂返故里疗养。养病期间,在鄂北、豫南一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吸收同志入共进会,鼓励青年从军。凡革命事业用钱时,他总是慷慨解囊。1912年3月20日统率北伐军抵达襄阳,收编了响应起义,光复襄阳的张国荃部。

1917年孙中山南下护法时,刘公于12月潜回襄阳,召集旧部,组织护法军,同时敦促襄郧镇守使黎天才宣布独立。后吴佩孚部进犯,黎部失败西退,刘与豫军总司令王天纵以新集之众辗转于川鄂之间,坚持护法。因积劳成疾,于1920年4月12日病逝上海,时年40。

《白鹿原》中“刘瞎子”的原型是谁?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富济贫,抑强扶弱,打抱不平。"蔡东藩、许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五回:" 会因南北统一,所谋未遂,乃想学王天纵的行为,劫富济贫 ,自张一帜。"

有网友戏称,要是真的想劫富济贫~要嘛~就要劫坏人的财富!这样罪恶感才不会那么深重~因为这个叫以恶制恶....怎么济贫?看要把钱捐给慈济.红十字会.还是孤儿院都行的!!

我们憎恨不公平,但命运却经常厚此薄彼。有些人累死累活也只是勉强糊口,有些人好逸恶劳却可以坐拥天下财富。为了改变这种不公平,动荡时人们揭竿起义,打土豪分田地来再次分配,安定时人们制定各种税收制度,从富人那边拿走更多的钱来进行再分配。

但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主任周欣悦教授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研究成果表明,我们在憎恨不公平的同时,却又不自觉的在维护现在的不公平。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劫富济贫”?一起走近周欣悦教授的最新研究。

重新分配财富?没门!

想象一下,假如你现在摇身一变,变成了劫富济贫的大盗罗宾汉。有一户富人家里有4个馒头,另外一户穷人家里只有1个馒头,你知道这种不公平的馒头分配只是运气的差异,而不是因为勤劳智力或者能力道德上的区别导致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愿意从富人家里拿走2个馒头来救济穷人吗?

在这个问题里面,如果你选择了是,那么穷人家里有了3个馒头,富人家剩下了2个馒头。这比起之前的分配来说要公平多了。毕竟之前是4和1的差异悬殊,之后就可以变成2和3。选择进行再分配可以减少不公平的财富差异。

但是大多数的人却选择了否。事实上,有55%的人都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做绿林大盗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公平。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样做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公平,但是却导致原来的贫富差异颠倒了,之前的穷人变成了富人,之前的富人变成了穷人。就像是打土豪之后的农民变得比地主更加富裕,这听起来总有点不对劲。

周欣悦教授的研究表明,我们致力于维护已有的等级制度,这应该是因为在群体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个稳定的等级会提高群体的效率和战斗力,从而使得群体竞争性优势增加。例如军队里面的严格等级制度会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维护已有等级,游牧民族也不例外

此外,周欣悦教授的研究还发现,对已有等级的维护不光在儿童身上得到了体现,就连在市场化程度很低的游牧民族身上也是如此。

周欣悦老师的团队选定了一个居住在海拔3600米的藏族游牧群体,该群体长期与世隔绝,有着自己的语言和宗教,市场化程度极低,因此这样的群体很难通过市场来传播社会规范以影响最终的选择。团队成员给当地牧民做了这样简单的“重新再分配“游戏。该游戏包括以下四种情景:

在每一个情况下,A和B都是被随机分配到了不同的钱。也就是A和B现在的财富是单纯因为运气。

第一种:A有4元,B有1元,你愿意从A那里给 B两元吗?

第二种:A有4元,B有1元,你愿意从A那里给B一元吗?

第三种:A有6元,B有1元,你愿意从A那里给B两元吗?

第四种:A有6元,B有1元,你愿意从A那里给B一元吗?

很明显,第一种类型会反转等级制度,第二种类型将二者拉入到同一等级。为了控制人们是因为觉得侵犯了类型一中A的财产权而去拒绝重新分配的可能性,团队设计了第三种和第四种类型的转换模式,转移金额相同,但不反转社会等级。

结果是惊人的。这样低市场化的藏族游牧群体比其实验中的其他任何群体的拒绝率要更高。也就是他们似乎更愿意维护已有的等级制度。

等级转换?天真的孩子也抗拒!

经历了这样的科学成果暴击之后,我们还寄希望于小孩子。然而结果是这样的……

4岁之前,孩子们就已经了解的财产的意义,而6岁的孩子已经出现了不平等厌恶和等级转换的拒绝行为,再年长一些的孩子同该年龄段的孩子的等级转换拒绝程度已经和成人基本相同。出现的同时还开始关心相对的社会性比较。

这就表明,等级维护的观念自小时候起就植根在心里,不是说推翻就推翻的。人们会把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视作是一种社会规范,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遍抗拒着贫富差距,却也维护着贫富差距带来的等级差异。

不过,周欣悦教授的研究也发现:大多数人虽然反对等级转换,但只要在保留等级的前提下,约有76%的人选择将富人的钱分配给穷人,使他们获得同等的财富。该研究总结道:“虽然人们不愿意贫富颠倒,但他们并不反对减少贫富差距。”

刘镇华。

电视剧版《白鹿原》里面有十多集的剧情是围绕刘瞎子率领镇嵩军围困西安城展开的。电视剧里的镇嵩军无恶不作,横征暴敛、欺压百姓。为了拿下西安城,刘瞎子断水断粮,城内数万人饿死,饿殍遍野。

1926年4月,兵临西安。但在杨虎城、李虎臣殊死坚守之下,西安久攻不破。于是刘镇华分兵攻咸阳、三原、泾阳、高陵诸县,烧杀抢夺,奸*掳掠,拉丁征夫,无恶不作,所到之处,十室九空,十数万民众流离失所。

被困在西安城内的军民更是饥寒交迫,以麸糠、油渣、树皮,甚至将牛皮制品煮了充腹,前后长达八九个月之久。其间,饿、病、冻、战死的军民有五万多人。

由于不得出城安葬,只好在皇城东北角空地上掘两个大坑,草草掩埋。几乎每天都有死尸抬来,有时成十上百,没有棺椁,坑小尸多,不得不层层叠压,其情状极为凄惨。

剧情简介

该剧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特殊的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剧中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白孝文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为义,

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迎来明媚的阳光。



清末莫姓进士名单 听长辈说过,我们的老太爷是进士,湖北南漳人,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

  北京故宫西华门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大金榜”,是科举制度的现存最后一张金榜。如果楼主老太爷是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可参考以下内容(莫如晋 199名,襄阳人仅此一位莫姓襄阳人,南漳清末属于襄阳县):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314名进士,共有三甲,第一甲有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二甲有132人,第三甲有179人。每个人都注明姓名、名次和籍贯。在此上榜的湖北籍进士就有14位之多,其中,武昌县有3名,罗田、麻城各有两名,江夏、襄阳、黄冈、京山、孝感、安陆等地各一名。仅次于浙江、江苏,居第三位。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14名 周祺  湖北罗田县人

  第66名 吕承翰 湖北武昌县人

  第69名 方策安 湖北麻城县人

  第70名 刘昌言 湖北江夏县人

  第80名 王会厘 湖北黄冈县人(今武汉新洲)

  第84名 袁玉锡 湖北襄阳县人

  第88名 余毓瑞 湖北武昌县人

  第120名 余晋芳 湖北麻城县人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34名 蔡中燮 湖北京山县人

  第83名 魏逹文 湖北应山县人

  第122名 吴颐谷 湖北孝感县人

  第141名 许堃 湖北罗田县人

  第142名 陈瑞鼎 湖北武昌县人

  第150名 陈培庚 湖北安陆县人

  周祺

  (1859-1927)罗田柳林河(即今白庙河乡)人。字淑甫,号君淑,晚号赘公。17岁考取秀才,29岁中湖北省乡试第一各举人,次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诰封奉直大夫。后辞官隐居家乡。民国元年(1912年)赴北京,任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及中国法政大学教授。三年任总统府咨议,五年改任陆军部编辑及参议院译员兼《时事报》主笔。九年回湖北,任两湖巡阅署及湖北督军署顾问兼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文史教授。着有《历代国文述要》、《文体辨要》、《诗体辨要》、《学文述要》(合称《国文述要四种》)、《吴子兵法名解》、《古今名将事略》、《柳林诗文集》、《药物辟谬》等书。

  袁玉锡

  (一1912)襄阳人,字季九。清末翰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遵义知府,开办“官书局”(即现在的出版翻译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办贵州省的第一份报纸《白话报》,并大力兴办新学,奠定了遵义现代教育的基础。清光绪三十二年,袁玉锡在城隍庙办师范传习所,收生员100名,是贵州省内最早的师范学校。后调升云南劝业道。1911年12月任云南省参议,军政府军政部甄录处副处长。

  王会厘

  (1844—1913)黄冈县阳逻(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字季和,号筱东。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十五年(1889年)考取觉罗官学汉教习第2名,传补正红旗觉罗官学汉教习。期满录用知县,山东河工,保准分省后,归侯补班补用,并加同知衔。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8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等职。“庚子事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京师,避战乱随西太后、光绪帝至西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京察一等、记名道府,加四级任乡试磨勘官,翰林院协办院事,撰文处行走,甲辰恩科会试同考官。光绪三十年(1904年),丁母忧归藉,总督张之洞慕其才,保充湖北通志局总校,黄州府师范学堂监督,黄冈县师范学堂堂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担任总纂《问津院志》付梓传世。

  余晋芳

  (1861-1938)麻城人。字子青,晚号春晖老人。27岁中举,33岁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分广东司行走,兼贵州司帮稿。1897年春,丁父忧回籍,主讲黄州河东书院。1902年擢贵州司主稿,兼银库值班、则例馆协修、北档房帮办。1906年放云南清理财政监理官兼云南造币厂总办、云南大清银行监督、云南矿务局会办。辛亥革命后任云南都督府咨议。1912年春入都清理积案,后返乡,习中医应诊。曾任麻城县中心小学校长,县劝学所长。 l934年总纂《麻城县志》,以光绪八年《麻城县志》为本,前后分编。《前编》断限于1911年,《续编》起于武昌首义,讫于1934年。亲自审核校勘全稿,撰写例言、序言及疆域等编章。历时一年,成书16本、32卷,1935年秋出版。1938年病逝。遗着有《春晖堂文略》、《筛吟馆诗存》、《医学初阶》等。

  陈培庚

  (1856—1923),又名绍渠,安陆人。进士,曾任中书舍人、贵阳府罗斛理苗同知、平月州知州、候补道。辛亥前夕回籍,任湖北省通志馆编修,湖北省咨议局议员。

  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①

  第一甲三名

  张 謇   尹铭绶   郑 沅

  第二甲一百三十二名

  吴筠孙   沈 衞   李家驹   徐仁镜   朱启勋   吴廷芝

  李翘芬   李组绅②  胡绍苏   曾文玉   武丕文   汪述祖

  饶芝祥   周 祺   梁士诒  项芳兰  李士奎③ 邹毅洪

  谭承元   刘廷琛   夏启瑜   彭諟庠   汪一元   袁 桐

  于普源   冯恩崐   储英翰   李灼华   张其淦   王廷鉽

  关冕钧   林 钺   姚舒密   景 禐  黄秉湘  龚启芝

  陈昭常   裴汝钦   孙国桢   郭育才   庄纶义   翁成琪

  胡矩贤   江 衡   郑辅东   周子懿   沙元炳   梁志文

  陈寿琯   俞省三   梁秉年   张濂经   张启藩   达 寿

  张超南   杨裕芬   玉 彬   张 琨  范 溶   张 琴

  吴敬修   杨士燮   熊希龄   靳学礼   陈君耀   吕承瀚

  汪声玲   黎承礼   方策安   刘昌言   朱锡恩   陈品全

  王英冕   周绍昌   齐中甲④  楼守愚   张怀信   陈汝梅

  廖凤章   王会釐   谭文鸿   程友琦   施之东   袁玉锡

  王 照   沈云沛   傅运生   余毓瑞   徐夔飏   林炳章

  鲍德麟   何葆麟   洪锦标   蔡 琛   王元庆   施有方

  夏树立   冯锡瓖   张锦春   萧立炎   徐宗源   茹恩彬

  杨炳震   柴 朴   李淸琦   范公谟  叶大可  松 铎

  毓 隆   张 忠  吕志元  孙鸣皋  李树森  郭传昌

  孙 锵   陈德铭   王景濬   孙文翰   熊 宾  余晋芳

  叶泰椿   李祖荫   谢世珍   谭绍裘   刘锦藻   叶大年

  麦玉华   梁文灿   单溥元   沈 鹏   张介禄   贺鸿基

  第三甲一百七十九名

  朱绍文   杨锦江   沈祖桐   胡汝霖   杨懋龄   吴式钊

  徐树昌   范扬芳   杨长藻   谭先节   谢崇厚   周宝淸

  金文翰   管得泉   李 英   江庆瑞   张祥麟   冯绍斌

  郭书堂   孙星煜   赵从蕃   萧文昭   陶联琇   文 溥

  廉 慈   赵润生   桂 坫  徐允淸  王叔谦  孙 愚

  孙同康⑤  莫如晋   邹铭恩   蔡中燮   孙文诒   杨寅揆

  刘橒寿   黄汝楫   成象乾   赵 怡   黄凤岐   夏奠川

  李镜江   林 怡   林扬光   李继元   容益光   佟文玫

  陈 诚   黎元熙   陈永寿   尹春元  马瀛焕  叶 芸

  谢远涵   续 緜   郑 炳  赵 鸿   汪康年   萧逢源

  单梦祥   来 熊   杨增钰   刘衍茂   彭希祖   杜召棠

  曹子昂   沈同芳   锺 杰   刘庆笃  胡逢恩  周 培

  王树中   谢 质   承 霖  张林焱  罗文绣  齐令辰

  李维世   招翰昭   周楙谦   李士田   魏达文   吴燕绍

  李良年   杨 蔚   张肇基   朱宝翰   李见荃   高积政

  蒲明发   启 泰   郑锡典   万庆昌   胡慧融   林丙修

  章燮理   辛可燿   陈世瑞   刘凤翰   孙友莲   程世杰

  祁永膺   保 谦   郭家葆   李兆麟   李允廉   温联桂

  茹震模   涂翀凤   韩 墀   徐 苞  任承允  单 棨

  寿 朋   王 瑚  鄢 坤   廖允儒   刘宝寿   张斗南

  张淑栋   吴贻谷   陈景星   郭南溪   王永庆   李九烈

  广 麟   徐冲霄   刘宜笃   王 玮  陈仕扬  史 堃

  陈瑞玉   林柽藩   胡恺麟   梁于汶   翁有成   贺锡龄

  王熙龄   陶世凤  许 堃  陈瑞鼎  徐 鋆   王学伊

  顾祖彭   王芝杰   翰 屏   徐 曾  温亮珠  陈培庚

  绪 儒   邱士林   张协中   张 彝  贺国瑛  锡 麟

  杨鸿勋   李荫垣   涂步衢   薛炳善   高麟超   刘德元

  田鸿文   韩绍徽   赓 勋   韩兆霖   李延庆   陈瑞徵

  曹中成   胡葆颐   郑崧生   承 厚   戴永淸   周正岐

  江春霖   郑玉麟   陶邵学   侯锡彤   郑揆一

  注:①本科为太后六旬万寿恩科。

  ②《词林辑略》作:李祖年

  ③《词林辑略》作:陆士奎

  ④《词林辑略》作:齐忠甲

  ⑤改名:孙雄

四川有哪些古今名人?

大禹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2李冰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战国时代着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着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着名的风景名胜。

3落下闳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活动在公元前100年前后。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4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 )人

5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6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7李白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8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9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0杨慎

杨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着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四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巨匠灿若星辰。特别是历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闪烁着四川人民独特的气质风范,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

组织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对增强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首先辛亥结束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其次宣告了封建君主专政不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第三,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一声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最后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时,各省八旗驻防是怎样一个一个被消灭的呢?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缔造了满清八旗后(起先只有满清八旗,后来增汉八旗、蒙古八旗),几万的女真便迅速灭了大明,八旗军作为拱卫清政权的根本性军事力量,被分派全国各地军事驻防,在后来的剿灭三藩之乱、收复新疆、抗击沙俄中功勋卓着,为巩固满清统治和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旗军的衰败

在大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后,上到统治者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沉迷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享受着康乾盛世所带来的繁荣景象。但是嘉庆至清末,八旗军逐渐演变成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失去了起码的战斗能力,那就是作为满清根本的八旗军内部发生了历史的嬗变。

八旗制度逐渐腐朽,八旗军军政久弛,从将军到士兵白拿俸禄不办正事的人太多了,军队毫无战力,沾染鸦片者甚多,而且发生了大规模的八旗子弟圈地、压榨老百姓的事件,大大激发了社会矛盾。1799年清军在镇压白莲教大起义时,曾一度把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派往前线,结果因军纪败坏,不听约束,未及投入战斗就被迫撤军回京。

清朝末年,有人建议从八旗军中挑选壮丁加以操练,使之恢复入关时骁勇善战的面貌。而深知其弊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此时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回答说:选练八旗丁壮是多年前的老办法了,你们却不知今天的八旗兵早已无可练习。到光绪那时八旗兵基本没有战斗力名存实亡。于是把国家希望寄托到了苦心栽培的新军身上,后来也想不到新军成了大清王朝的掘墓者。所以在辛亥革命后,八旗军并没被革命军当回事儿,有的只有八旗子弟的大烟鬼,辛亥革命只是铲除烟鬼。所以不用各个击破,那时对敌的是新军。

八旗的灭亡具有戏剧性

辛亥革命爆发之际,正是满汉冲突激烈之时,当时仇满、仇汉的情绪在民间蔓延,所以当革命爆发后,满城首当其冲受到威胁。而如何处理满汉之间的关系,也成为革命军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八旗子弟在辛亥革命发生之时,也经历了很多抵抗,不过是真的打不过,最初革命军曾经一度在武汉城中搜杀满人。但是很快军政府就颁发了禁止擅杀满人的命令,并且在清帝退位后对被俘满人释放或遣返回原籍。

各地八旗军表现不一

在满汉矛盾较为激烈的福州,由于总督松寿和将军朴寿仇视革命党,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动员满城内13岁以上和50岁以下男子,并组织杀汉队对周围居民进行屠杀,但当革命党攻城后,双方仅进行了短暂交火,第二天城内即恢复秩序。大多数被俘的满人,革命军不仅在收缴武器后准许其回家,还保证了他们的财产安全,同时向满人发放口粮维持生计。为了进一步安抚满人,福建都督府对外宣布满汉一视同仁。

必以昔日清政府对于嘉定、扬州之手段对付荆州

历史总是相似的,荆州的八旗兵选择了抵抗,随着民军在武昌、宜昌、襄阳逐步站稳阵脚,荆州也成了民军的眼中钉,必须予以拔除。11月,宜昌的革命军开始进攻荆州,迅速扫清外围,随着湖南等地民军赶来支援,人数越来越多,形势对荆州旗兵十分不利。总攻发起之前,民军给予旗兵最后通牒:再不投降,则必以昔日清政府对于嘉定、扬州之手段对付荆州,但荆州旗兵仍然负隅顽抗。

其中最配合的八旗军应该是北京的贵族其旗人,他们丝毫没有抵抗,反而比较顺从,但是地方八旗军还是有所拼杀的,尤其是驻守西安的八旗军,他们杀了大批汉人,最后被革命军全部烧死。还有福州的八旗军更是可笑,他们看见革命军来了之后,竟然对着天空一顿乱射,子弹打完了就投降了。杭州八旗军、广州八旗军、南京八旗军一直采用了不抵抗政策,等着革命军来编制或者遣散自己。

清政权土崩瓦解,十几万的八旗军却始终存在,他们的选择也很简单,要么投降被革命派赏口饭吃,要么为他们的大清信仰战斗到底。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后,连老家东北也无力掌控,曾经横扫天下不可一世的八旗军下场的确也很惨。

由于满清统治时期旗对汉民的压制太久,可以说,越是在战斗激烈的地方,起义的民军牺牲越大,报复心就越强,旗兵旗民的下场就比较悲催。相反,主动反正、和平交接的旗兵基本得以保全。所有地区的报复屠杀式行动,基本都能在短时间内加以修正。总体来说,东南地区各省的旗兵抵抗意志最弱,那毕竟是革命党人的大本营,而西北地区的旗兵抵抗意志较强,形势也显得残酷一些。随着清帝逊位,北洋政府上台,在五族共和的新背景下,这种滥杀行为基本绝迹。

关于“参加了辛亥革命的襄阳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529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