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 人物内容介绍)
-
卧薪尝胆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网上有关“卧薪尝胆成语的主人公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 人物内容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勾践心苦,命也苦。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纳贡来降,并亲去吴国臣事吴王,牵马坠镫,躬汤尝粪,后被赦返国。休养生息二十年,于公元前482年,借夫差赴黄池之会之机,勾践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死太子。数年后夫差被困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被迫自裁,吴国从此消失。
于是勾践因卧薪尝胆成就美名,也成就了中国隐忍的典范,在历史上,勾践一直是做为榜样式的正面人物出场的,勾践的故事不知道激励了多少士子功成名就史册留名。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 人物内容介绍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仅有“尝胆”,没有提到“卧薪”,这是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而创作出来的成语。
2:拿破仑等待捕捉机遇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
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
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3:韩信"胯下之辱”
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还有一种说法是,韩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说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我就不要了,在韩信做了大将军后,还去看过这个屠夫,不但没有报复他,还让他作了手下的中尉。对于胯下之辱,韩信后来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多少年才能写成巨著?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需要持久的等待和忍耐。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成功的铁律。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捷径,漫长的坚持和忍耐是成功的阶梯。告诉你许多成功人士没有说但都在做的规则,掌握了这些,你离成功就不远了。最切实可行的成功指南最体贴入微的心灵抚慰。
每一代人都会成为时代的主角,无论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怎么受摧残,怎么被别人看不起,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历史就是在这样的新老更替中得以前行。
面对功成名就的60后,年富力强的70后,奋斗中的80后们都应该坚信:我很棒。在跌撞中追寻成功,只要你有不舍的坚持、淡定的心态,成功最终是会熬出来的!
百度百科—胯下之辱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卧薪尝胆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拿破仑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成功是熬出来的:成功需要忍耐和等待参考资料:
1、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词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3、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4、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
5、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卧薪尝胆的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卧薪尝胆的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勾践。
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相关故事如下:
春秋末期,吴国大败越国,作为越国的国君,越王勾践也被吴王夫差所俘虏,虽然保全性命,但勾践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在吴国受过的屈辱。
为了能够报仇雪恨,从此睡在柴草上面,时不时的尝一尝苦胆的味道,最终奋发图强,得以复国。
卧薪尝胆的出处:
“尝胆”最早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但书中并无“卧薪”之说。“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一文,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却自此被沿袭下来。
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浣纱记》,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清朝初年,吴乘权编简易通俗史书《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
不久,又刊刻了明末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这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愈传愈广。
关于“卧薪尝胆成语的主人公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528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 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
-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