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白马非马译文(初一文言文 翻译)

白马非马译文(初一文言文 翻译)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17    点击:  232 次

白马非马译文

网上有关“白马非马译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一文言文 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百战奇略·迹府原文及翻译

 迹府

 作者:公孙龙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 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 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 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 天下焉。

 龙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 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

 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 无以教焉。且欲师之者,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也;先教 而后师之者,悖。

 “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亡归之矢,以射蛟 口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 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 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 而非龙‘白马’于所谓‘马’,悖。”

 “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 矣。”孔穿无以应焉。

 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孙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 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 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 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 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先生之所以教龙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 以齐国无士,何也?’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尹文曰: ‘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可谓士 乎?’齐王曰:‘善!此真吾所谓士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 王曰:‘所愿而不可得也。’”

 “是时齐王好勇。于是尹文曰:‘使此人广众大庭之中,见侵侮而终不敢斗, 王将以为臣乎?’王曰:‘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 尹文曰:‘唯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失其四行,其所以为士也然。而 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齐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有功则 赏之,无功则亦赏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齐王曰:‘不可。’尹文曰: ‘臣口观下吏之理齐,齐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国,信若先生之烟,人虽 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与?’

 “尹文曰:‘言之敢无说乎?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人有畏 王之令者,见侮而终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斗者,辱也。 ’谓之辱,非之也。无非而王非之,故因除其籍,不以为臣也。不以为臣者,罚 之也。此无而王罚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荣敢斗者也;荣敢斗者,是而王是 之,必以为臣矣。必以为臣者,赏之也。彼无功而王赏之。王之所赏,吏之所诛 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 齐王无以应。”

 “故龙以子之言有似齐王。子知难白马之非马,不知所以难之说,以此,犹 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类。”

 译文

 作者:佚名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逻辑学家。他痛恨当时事物的名称与实际相脱 离的混乱现象,鉴于君主囿于成见“取士”而名不符实的“守白”之论,他主张根据才能有专长而取士,于是假借事物来作比喻说明,与“守白” 偏见抗辩,提出了“白马异于马”的命题。

 所谓白马异于马的道理在于:称“白”是揭示事物的颜色,称“马”是 揭示事物的形体。事物的颜色不等于事物的形体,事物的形体也不等于事物的颜色。当规定物的颜色时则抽掉物的形体而与形体无关;当规定物的 形体时则抽象掉物的颜色便与颜色无关。现在,把规定颜色的白马与规定形体的马当作一回事,显然是不对的。再进一步说,譬如要在马棚里找白 马,恰巧没有,而只有黑色的马,这样,当然不可以答应说这里有白马,既然不能答应马棚里有白马,那么就是要找的对象没有了;既然要找的对 象没有了,所以白马毕竟异于马(因为马棚里显然有马,但却不能答应马棚里有白马;既然不能答应,也就是说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概念)。他想把 这一逻辑道理推广开来,并根据这一原理来端正名实关系,从而统一天下的逻辑规范。

 公孙龙在赵国平原君家中会见孔穿。孔穿说:“我一向听说先生品学高 尚,早就想拜您为师,只是未敢苟同先生‘白马非马’的理论,敢请放弃这套理论,我便俯首甘拜为弟子。”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未免荒唐了,我之所以能出名,靠的正是‘白马非 马’这套理论哩!现在要我放弃这套理论,岂不等于叫我放弃教学?而且要拜人为师的,总是因为智慧和学识不如人家吧!现在您叫我放弃自己的 学说主张,这是先以教师自居,然后才想拜人为师。这种要当人学生却先摆出教师爷的架势。未免太荒唐了罢!

 “何况‘白马非马’的论旨还是您先祖仲尼最先提出来的。我听说,当 年楚王曾经拉着‘繁弱’强弓,搭上‘忘归’利箭,在云梦泽广野上射猎蛟龙犀牛等巨兽,但是不慎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把弓找回来,楚王 说:‘楚国的国王丢了弓,也是楚国的人拾到的,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仲尼听到这件事时便评论着说:‘楚王似乎讲仁义了,但却讲得不到家! 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到就是了,又何必限定是楚国的人呢?’由此看来,您的先祖仲尼是把‘楚人’与‘人’区别开来的!既然肯定了仲尼把 ‘楚人’与‘人’区别开来的主张,却反而反对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主张,这是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

 “您既然信奉的是宗师仲尼的儒家学说,反而诽议仲尼所采取的理论宗 旨;既又想跟我学习却又叫我放弃我的理论宗旨。这样,即使有比我贤能百倍的人,亦绝对没有办法能来当您的导师呵!”孔穿答不上话来。

 公孙龙是赵国平原君的幕僚,孔穿是孔子的后裔。孔穿拜会公孙龙,便 说:“鄙人住在鲁国,在下边久仰先生的声誉,羡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老早想来受学承教,今天才有幸拜见。但是有点不敢苟同的是 您那套白马异于马的学说而已,请您放弃的主张,我就甘拜为您的弟子。 ”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未免荒唐了,我的学问,就在于以白马异于马这 个学术原则,要我放弃它,我便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让我没有什么可教,而却要跟我学习,这就荒唐了。况且想跟我学习,总是认为智慧与学识不 如我把!现在却来叫训我必须放弃‘白马非马’的主张,这是先教训人,然后要拜人为师。这种先摆出教师爷的架势然后才要当人家的学生,太不 妥当了。

 “先生用来教训我的东西,有点象齐王对尹文所谈的那样:齐王曾经对 尹文说:‘我很喜欢士人,可是齐国没有士人,这是什么缘故?’尹文说:‘想倾听大王所谓士的标准是什么?’齐王一时说不上来。尹文接着说 :‘现在有这样的人,效劳君主很忠诚,奉侍父母很孝敬,结交朋友很诚实,对待乡亲很和顺,有这四种德行的人,可称为士了吗?’齐王说:‘ 那太好了!这正是我所谓的士了。’尹文说:‘大王如果得到这样的人,愿意任用他为臣下吗?’齐王说:‘那是我求之而不得的呀!’当时齐王 提倡勇敢战斗,于是尹文便说:‘假使这样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欺负而始终不敢搏斗,大王还肯用他为臣吗?’齐王说:‘嘻!这还算什么 士人?遭受欺负而不敢争斗,多么耻辱!受人侮辱而不知羞耻的人,我是决不会用他为臣的。’尹文说‘虽然受到欺侮而不争斗,可是并没有失去 这四种德行呀!既然没有失去四种德行,那末人并没有失去作为士的资格!然而,大王一下自想用他为臣,一下自又不肯用他为臣。那末请问:您 刚才所说的“士”的标准,不算数了吗?’齐王哑口无言了。”

 “尹文接着说:‘现在有位君主,打算治理他的国家,人民有过错便处 罚他,没有过错也要处罚他;有功劳便奖赏他,没有功劳也要奖赏他。这样管理他的国家,却反而埋怨人民不好管理,对吗?’齐王说:‘这当然 不对罗!’尹文说:‘以我的浅见看来,下面官吏治理齐国的办法,就象这个样子!’齐王说:‘寡人治理国家,倘若象先生说的那样,人民即使 不服管理,我也不敢埋怨的。不过我想情况不至于那样吧!’尹文说:‘ 我那样说岂敢没有根据?大王的法令规定:“杀人的处死,伤人的判刑” 。人们有威慑于大王法令的,受到欺负侮辱而始终不敢起来争斗,这是维护与遵守大王的法令啊!然而大王却说::“受到欺负侮辱而不敢起来争 斗的,太耻辱了!”大王说这种行为是耻辱的,就是宣布它是错误的,本来并没有过错而大王却加以谴责,因而国家取消了他作官的资格,不用他 为臣了;不任用为臣就是一种惩罚,这是无罪而被大王惩罚了!既然大王鄙视不敢争斗的人,必然赞扬敢于争斗的人;赞扬敢于争斗,就是宣布他 是正确的,也就必然起用这种人为臣了。必然起用为臣,就是最大的奖赏。这种人毫无功劳而大王却大加奖赏。这样,大王所奖赏的,正是官吏所 要诛罚的;君主所赞扬的,却是法律所禁止的。赏罚是非,四个方面互相矛盾。这种与治国之道背道而驰的情况,即使有十倍于黄帝本事的人,也 不可能治理好国家。’齐王无话可答。如上所说,所以我认为您的话,是类似齐王的言论。您只知道驳斥‘白马非马’的命题,却不懂得逻辑‘反 驳’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您跟齐王一样,只知道喜好‘士’的名称,却不知道‘士’(一般)与一曲之士(个别)概念的类别。”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涉务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慕贤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及翻译

初一文言文 翻译

探询一下北宋徽宗丢失国家的缘由,会发现他并非象晋惠帝那样愚蠢、三国孙皓那样暴虐,也无须象曹魏、司马氏那样靠篡夺得到地位,他只是倚仗自己的一些小聪明,用心偏颇,疏远排斥正直人士,亲近奸邪阿谀之臣。于是蔡京就以自己的善于巴结逢迎、花言巧语的资质,来帮助他实现骄奢*佚的欲望。徽宗于是沉溺于虚无的幻想之中,大肆修缮供自己游乐观赏的亭台楼阁,终使民力疲困衰竭。这时君臣安闲快乐,上下相互哄骗,懈怠忽弃了国家的政事,天天做着没规没矩的事情。等到童贯主政,又让精兵去远方护卫,这样才招来了祸乱。后来国家破亡、自身受辱,遂巴自己归属于石晋重贵一类,这岂能推脱为是冥冥中的命运吗?从前西周作为国家刚刚创立,召公尚且告诫周武王不要作无益的事情使有益的事情遭受损害,不要看重异常的东西使真正有用的视而不见,况且徽宗宣和、政和年间的北宋王朝,它不得不承接前代熙宁、原丰、绍圣年间遭受打击丧失国土、财物的余波,并且徽宗自己又施行了侍奉两个异族政策的弊端呢?自古人君玩物丧志,放纵欲望而败坏法度,很少有不灭亡的,徽宗尤其突出,所以特别强调出来引以为戒。

文言文里白马怎么说

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叶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是赵平原君之食客;孔穿,是孔子的后代。孔穿和公孙龙相会。孔穿对公孙龙说:“我住在鲁国,经常听到消息,推崇先生的智慧,说先生的行为,我希望受教已经很久了,现在才能见到。不过不同意先生的,只有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说法。希望放弃白马不是马的观点,那么我就请求成为您的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公孙龙曰:“先生的话真是自相矛盾。我的学问,就是白马不是马的论点。让我放弃,那么我就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没有什么可以教的而仍然向我学习,是矛盾的。而且您希望想我学习,是因为智慧和学问都不如我。现在让我放弃白马不是马的论点,是先教而后学;先教而后学,不可。”

1. 文言文说马 翻译

有一个人养马,马的体形庞大而且很高,雄壮而且有力,鬣毛长得遮住了眼睛而看不见东西。

他曾将马游牧在山中,群兽没有敢与它角斗的。遇见了老虎于是与它打斗,打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回去了。

见到的人告诉它的主人,并赞誉马的神勇。主人说:“马真厉害呀!但不能战胜老虎的原因,是鬣毛遮蔽了眼睛。

去掉它的鬣毛,马一定会战胜的。”于是剪掉了马的鬣毛。

第二天,主人尾随着马到的地方,果然遇到了虎。马见了虎,趔趔趄趄,没等到三次交锋,马就被虎杀了。

主人惋惜的离开了。在路上思考其中的原因却没能想出,回去把这事告诉了乡里的老年人。

那老人说:“你也知道那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吧?开始马之所以敢和老虎相斗的原因,是因为眼被遮蔽了,不知道那是老虎,所以它的气势很猛,猛所以不惧怕。已经知道了那是老虎,精神上就胆怯了。

胆怯所以气馁,气馁所以失败。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的,到处都是,这马也是啊!”。

2. 文言文说马 翻译

有一个人养马,马的体形庞大而且很高,雄壮而且有力,鬣毛长得遮住了眼睛而看不见东西。

他曾将马游牧在山中,群兽没有敢与它角斗的。遇见了老虎于是与它打斗,打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回去了。

见到的人告诉它的主人,并赞誉马的神勇。主人说:“马真厉害呀!但不能战胜老虎的原因,是鬣毛遮蔽了眼睛。

去掉它的鬣毛,马一定会战胜的。”于是剪掉了马的鬣毛。

第二天,主人尾随着马到的地方,果然遇到了虎。马见了虎,趔趔趄趄,没等到三次交锋,马就被虎杀了。

主人惋惜的离开了。在路上思考其中的原因却没能想出,回去把这事告诉了乡里的老年人。

那老人说:“你也知道那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吧?开始马之所以敢和老虎相斗的原因,是因为眼被遮蔽了,不知道那是老虎,所以它的气势很猛,猛所以不惧怕。已经知道了那是老虎,精神上就胆怯了。

胆怯所以气馁,气馁所以失败。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的,到处都是,这马也是啊!”。

3. “白马之说”

白马非马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

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孔子的六世孙,大名鼎鼎的并自认为聪明的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吃了败仗。

辩论是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的。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

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

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

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

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

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儿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逻辑思维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公孙龙子公孙龙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

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

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

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龙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

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情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龙曰:“先生之言悖。

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无以教焉。且欲师之者,以智与学不如也。

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也;先教而后师之者,悖。“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

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亡归之矢,以射蛟口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

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

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而非龙‘白马’于所谓‘马’,悖。”

“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矣。”孔穿无以应焉。

----------------------------------------------------------------------------------中国古代论辩学者公孙龙论述"白马"之名有异于"马"之名的一个逻辑命题。这一命题原是战国时齐国稷下?辩士儿说最先提出的,但其史料没有保存下来。

后来公孙龙力倡"白马非马"之说,在《公孙龙子》一书中专有《白马论》一文,对这一命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一些逻辑学者认为这一论证主要意思是:①"马"这一名是只命形不命色的;"白马"这一名是既命形又命色的。

但"马"之不命色并不是否定马有色,而只是强调"马"不取其确定的颜色,它实际上是包括各种颜色的。"白马"之命色,是专取其确定的白色的,可以不包括**、黑色等非白色。

从逻辑上分析,"白马"与"马" 虽然具有马形的共性,却又有 "包括各色"与"仅指白色"的区别,这就从内涵上区别了"白马"和"马"这两个种属概念。 ②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即黄马与黑马都可以标作马,但不能标作白马,因此求马与求白马是不能等同的。即"马"中是包括黄、黑马的,"白马"中不包括黄、黑马,从而在外延上揭示了"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公孙龙还在《白马论》中指出,"马固有色,故有白马",这就明确肯定了马中是包括白马的。由此表明,公孙龙从类的种属关系上,承认"白马是(包含于)马"这一常识命题,并确定"白马"与"马"的区。

4. 白马论翻译

说白马非马可以麽?

可以。

为什麽?

马,是用来表述形状的,白,是用来表述颜色的,表述颜色的和表述形状的不同,所以说白马非马。

有白马就不可以说没有马的存在。不能说没有马存在,难道还不是马麽?有白马就是有马,白马怎麽会非马呢?

找马,那麽黄的,黑的都可以拿来。找白马,那麽黄的,黑的都不可以找来。白马是马,那是因为你所要求的是“一”,所求是“一”(一个大的范畴)的时候,白马是与马不相区别的。所寻求的没有差别,像黄马,黑马有时候可以有时候不可以是什麽原因呢?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是因为没有确定它的属性。所以说黄马,黑马都一样,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这样白马非马就很明显了。

认为马有颜色就是非马,天下没有无色的马。天下没有马了是麽?

马必然有颜色,所以才能有白马。让马没有颜色,有马也等於没有了,怎麽找白马呢?所以说白不是马。白马是马和白相附加的。马与白相附加并不仅仅是马,所以说,白马非马。

马不和白相附加也是马,白不和马相附加也是白。把马和白相附加,就是白马,是相互附加的用了当时没有附加的名,这不可以。所以说“白马非马”也不可以。

以有白马位有马,而说白马是黄马可以麽?

不可以。

认为有马和有黄马不同,是因为黄马区别与马。黄马与马相区别所以说“黄马非马”。认为黄马非马而白马为有马,这就好像让鸟生活在池塘里,棺椁相分离一样,这是不合情理的言词啊。

有白马,不可以说没有马,是脱离了白的称谓。因此脱离了白的称谓有白马不可以认为有马。所以认为有马仅仅是因为马是马而已,并不是有白马才认为为有马。所以即使有马,也不可以把马称谓马。

白不是固定在它附著的事物上的,没有那个事物也可以。白马,言辞上已经定义了白所针对的对象。定义了这个对象,它就不单单是白了。马根本没有和颜色相联系,所以黄,黑都可以认为有马。谈到白马就对颜色有了取舍,黄黑都因为颜色而被舍弃,只有白马可以应有。与去不相关联并不是舍弃了去。所以说白马非马。

5. 遇到一段文言文,请高手翻译,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

太祖攻下白马城后返回,命令运军用物资沿黄河向西进军.袁绍渡过河来追赶,仓猝间与太祖相遇.曹军众将领有些恐慌,劝太祖退回坚守军营.荀攸说:“这些东西正是用来诱捕敌人的,我们为什么要退呢?”太祖和荀攸相视而笑.于是让将士们将军械粮食装备等丢在路上引诱贼兵,贼兵争抢东西,阵势大乱.太祖随即派步兵和骑兵攻击,大败袁军.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太祖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太祖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荀攸与钟繇友善,钟繇说:“我每次有所行动,都反复思考,自以为没有什么要变动的了;但拿去一问公达,他的答复总是超出我的意料.”。

6. 公孙龙的《白马论》原文及翻译

《公孙龙子 白马论》译 曰:「白马非马,可乎?」 曰:「可。

」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

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

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

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

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

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於马也。

异黄马於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

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

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於色,故黄、黑皆所以应。

白马者,有去取於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马非马。」 —— 甲:说白马非马可以麽? 乙:可以。

甲:为什麽? 乙:马,是用来表述形状的,白,是用来表述颜色的,表述颜色的和表述形状的不同,所以说白马非马。 甲:有白马就不可以说没有马的存在。

不能说没有马存在,难道还不是马麽?有白马就是有马,白马怎麽会非马呢? 乙:找马,那麽黄的,黑的都可以拿来。找白马,那麽黄的,黑的都不可以找来。

白马是马,那是因为你所要求的是“一”,所求是“一”(一个大的范畴)的时候,白马是与马不相区别的。所寻求的没有差别,像黄马,黑马有时候可以有时候不可以是什麽原因呢?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是因为没有确定它的属性。

所以说黄马,黑马都一样,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这样白马非马就很明显了。 甲:认为马有颜色就是非马,天下没有无色的马。

天下没有马了是麽? 乙:马必然有颜色,所以才能有白马。让马没有颜色,有马也等於没有了,怎麽找白马呢?所以说白不是马。

白马是马和白相附加的。马与白相附加并不仅仅是马,所以说,白马非马。

甲:马不和白相附加也是马,白不和马相附加也是白。把马和白相附加,就是白马,是相互附加的用了当时没有附加的名,这不可以。

所以说“白马非马”也不可以。 乙:以有白马位有马,而说白马是黄马可以麽? 甲:不可以。

乙:认为有马和有黄马不同,是因为黄马区别与马。黄马与马相区别所以说“黄马非马”。

认为黄马非马而白马为有马,这就好像让鸟生活在池塘里,棺椁相分离一样,这是不合情理的言词啊。 甲:有白马,不可以说没有马,是脱离了白的称谓。

因此脱离了白的称谓有白马不可以认为有马。所以认为有马仅仅是因为马是马而已,并不是有白马才认为为有马。

所以即使有马,也不可以把马称谓马。 乙:白不是固定在它附著的事物上的,没有那个事物也可以。

白马,言辞上已经定义了白所针对的对象。定义了这个对象,它就不单单是白了。

马根本没有和颜色相联系,所以黄,黑都可以认为有马。谈到白马就对颜色有了取舍,黄黑都因为颜色而被舍弃,只有白马可以应有。

与去不相关联并不是舍弃了去。所以说白马非马。

7. 白马非马说的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

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

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

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

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

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

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

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

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

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白马非马”体现了辩证法的哲学原理。

哲学追求事物的真实,面对“白马非马”的论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会落入掩耳盗铃似的逻辑谬误。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白马非马”体现了辩证法的哲学原理。

理解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属于”、“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而“白马”的概念是属于“马”,但不等价于“马”的。

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指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翻译:

客方说:“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公孙龙说:“可以。”客方说:“为什么?”公孙龙回答说:“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马非马

百战奇略迹府原文及翻译,百战奇略迹府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迹府原文及翻译

 迹府

 作者:公孙龙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 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 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 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 天下焉。

 龙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 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

 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 无以教焉。且欲师之者,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也;先教 而后师之者,悖。

 “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亡归之矢,以射蛟 口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 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 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 而非龙‘白马’于所谓‘马’,悖。”

 “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 矣。”孔穿无以应焉。

 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孙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 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 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 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 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先生之所以教龙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 以齐国无士,何也’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尹文曰: ‘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可谓士 乎’齐王曰:‘善!此真吾所谓士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 王曰:‘所愿而不可得也。’”

 “是时齐王好勇。于是尹文曰:‘使此人广众大庭之中,见侵侮而终不敢斗, 王将以为臣乎’王曰:‘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 尹文曰:‘唯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失其四行,其所以为士也然。而 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齐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有功则 赏之,无功则亦赏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齐王曰:‘不可。’尹文曰: ‘臣口观下吏之理齐,齐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国,信若先生之烟,人虽 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与’

 “尹文曰:‘言之敢无说乎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人有畏 王之令者,见侮而终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斗者,辱也。 ’谓之辱,非之也。无非而王非之,故因除其籍,不以为臣也。不以为臣者,罚 之也。此无而王罚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荣敢斗者也;荣敢斗者,是而王是 之,必以为臣矣。必以为臣者,赏之也。彼无功而王赏之。王之所赏,吏之所诛 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 齐王无以应。”

 “故龙以子之言有似齐王。子知难白马之非马,不知所以难之说,以此,犹 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类。”

 译文

 作者:佚名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着名的逻辑学家。他痛恨当时事物的名称与实际相脱 离的混乱现象,鉴于君主囿于成见“取士”而名不符实的“守白”之论,他主张根据才能有专长而取士,于是假借事物来作比喻说明,与“守白” 偏见抗辩,提出了“白马异于马”的命题。

 所谓白马异于马的道理在于:称“白”是揭示事物的颜色,称“马”是 揭示事物的形体。事物的颜色不等于事物的形体,事物的形体也不等于事物的颜色。当规定物的颜色时则抽掉物的形体而与形体无关;当规定物的 形体时则抽象掉物的颜色便与颜色无关。现在,把规定颜色的白马与规定形体的马当作一回事,显然是不对的。再进一步说,譬如要在马棚里找白 马,恰巧没有,而只有黑色的马,这样,当然不可以答应说这里有白马,既然不能答应马棚里有白马,那么就是要找的对象没有了;既然要找的对 象没有了,所以白马毕竟异于马(因为马棚里显然有马,但却不能答应马棚里有白马;既然不能答应,也就是说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概念)。他想把 这一逻辑道理推广开来,并根据这一原理来端正名实关系,从而统一天下的逻辑规范。

 公孙龙在赵国平原君家中会见孔穿。孔穿说:“我一向听说先生品学高 尚,早就想拜您为师,只是未敢苟同先生‘白马非马’的理论,敢请放弃这套理论,我便俯首甘拜为弟子。”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未免荒唐了,我之所以能出名,靠的正是‘白马非 马’这套理论哩!现在要我放弃这套理论,岂不等于叫我放弃教学而且要拜人为师的,总是因为智慧和学识不如人家吧!现在您叫我放弃自己的 学说主张,这是先以教师自居,然后才想拜人为师。这种要当人学生却先摆出教师爷的架势。未免太荒唐了罢!

 “何况‘白马非马’的论旨还是您先祖仲尼最先提出来的。我听说,当 年楚王曾经拉着‘繁弱’强弓,搭上‘忘归’利箭,在云梦泽广野上射猎蛟龙犀牛等巨兽,但是不慎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把弓找回来,楚王 说:‘楚国的国王丢了弓,也是楚国的人拾到的,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仲尼听到这件事时便评论着说:‘楚王似乎讲仁义了,但却讲得不到家! 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到就是了,又何必限定是楚国的人呢’由此看来,您的先祖仲尼是把‘楚人’与‘人’区别开来的!既然肯定了仲尼把 ‘楚人’与‘人’区别开来的主张,却反而反对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主张,这是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

 “您既然信奉的是宗师仲尼的儒家学说,反而诽议仲尼所采取的理论宗 旨;既又想跟我学习却又叫我放弃我的理论宗旨。这样,即使有比我贤能百倍的人,亦绝对没有办法能来当您的导师呵!”孔穿答不上话来。

 公孙龙是赵国平原君的幕僚,孔穿是孔子的后裔。孔穿拜会公孙龙,便 说:“鄙人住在鲁国,在下边久仰先生的声誉,羡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老早想来受学承教,今天才有幸拜见。但是有点不敢苟同的是 您那套白马异于马的学说而已,请您放弃的主张,我就甘拜为您的弟子。 ”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未免荒唐了,我的学问,就在于以白马异于马这 个学术原则,要我放弃它,我便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让我没有什么可教,而却要跟我学习,这就荒唐了。况且想跟我学习,总是认为智慧与学识不 如我把!现在却来叫训我必须放弃‘白马非马’的主张,这是先教训人,然后要拜人为师。这种先摆出教师爷的架势然后才要当人家的学生,太不 妥当了。

 “先生用来教训我的东西,有点象齐王对尹文所谈的那样:齐王曾经对 尹文说:‘我很喜欢士人,可是齐国没有士人,这是什么缘故’尹文说:‘想倾听大王所谓士的标准是什么’齐王一时说不上来。尹文接着说 :‘现在有这样的人,效劳君主很忠诚,奉侍父母很孝敬,结交朋友很诚实,对待乡亲很和顺,有这四种德行的人,可称为士了吗’齐王说:‘ 那太好了!这正是我所谓的士了。’尹文说:‘大王如果得到这样的人,愿意任用他为臣下吗’齐王说:‘那是我求之而不得的呀!’当时齐王 提倡勇敢战斗,于是尹文便说:‘假使这样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欺负而始终不敢搏斗,大王还肯用他为臣吗’齐王说:‘嘻!这还算什么 士人遭受欺负而不敢争斗,多么耻辱!受人侮辱而不知羞耻的人,我是决不会用他为臣的。’尹文说‘虽然受到欺侮而不争斗,可是并没有失去 这四种德行呀!既然没有失去四种德行,那末人并没有失去作为士的资格!然而,大王一下自想用他为臣,一下自又不肯用他为臣。那末请问:您 刚才所说的“士”的标准,不算数了吗’齐王哑口无言了。”

 “尹文接着说:‘现在有位君主,打算治理他的国家,人民有过错便处 罚他,没有过错也要处罚他;有功劳便奖赏他,没有功劳也要奖赏他。这样管理他的国家,却反而埋怨人民不好管理,对吗’齐王说:‘这当然 不对罗!’尹文说:‘以我的浅见看来,下面官吏治理齐国的办法,就象这个样子!’齐王说:‘寡人治理国家,倘若象先生说的那样,人民即使 不服管理,我也不敢埋怨的。不过我想情况不至于那样吧!’尹文说:‘ 我那样说岂敢没有根据大王的法令规定:“杀人的处死,伤人的判刑” 。人们有威慑于大王法令的,受到欺负侮辱而始终不敢起来争斗,这是维护与遵守大王的法令啊!然而大王却说::“受到欺负侮辱而不敢起来争 斗的,太耻辱了!”大王说这种行为是耻辱的,就是宣布它是错误的,本来并没有过错而大王却加以谴责,因而国家取消了他作官的资格,不用他 为臣了;不任用为臣就是一种惩罚,这是无罪而被大王惩罚了!既然大王鄙视不敢争斗的人,必然赞扬敢于争斗的人;赞扬敢于争斗,就是宣布他 是正确的,也就必然起用这种人为臣了。必然起用为臣,就是最大的奖赏。这种人毫无功劳而大王却大加奖赏。这样,大王所奖赏的,正是官吏所 要诛罚的;君主所赞扬的,却是法律所禁止的。赏罚是非,四个方面互相矛盾。这种与治国之道背道而驰的情况,即使有十倍于黄帝本事的人,也 不可能治理好国家。’齐王无话可答。如上所说,所以我认为您的话,是类似齐王的言论。您只知道驳斥‘白马非马’的命题,却不懂得逻辑‘反 驳’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您跟齐王一样,只知道喜好‘士’的名称,却不知道‘士’(一般)与一曲之士(个别)概念的类别。”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涉务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慕贤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及翻译

关于“白马非马译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445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