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

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13    点击:  165 次

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

网上有关“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如下:

1、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通过规章制度的制订,使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以避免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班风。

2、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3、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多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4、目标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分解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九个方面。

尊重学生原则

在班级管理中一切要从学生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开展管理,以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成长为指向。

方向性原则

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民主性原则

管理者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调动学生参与各种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进行班级管理。

主体性原则

承认、重视并坚持学生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集体性原则

以班主任的意志为主导,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并且使学生个体成为集体意志的体现者,以集体带动个人,使整个群体团结一致、朝气蓬勃、进取向上的教育原则。

实效性原则

班级管理的开展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班级中的各种问题,通过采取各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班级管理策略,切实促进班集体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效率性原则

班级管理应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好地发展,使班级呈现更健康的面貌,从而取得最佳的班级管理效率。

规范性原则

班级管理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规范开展,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有理有据地开展。

适度性原则

把握班级管理的度,班级管理不能太放也不能太紧,避免“放则乱,紧则呆”的局面。

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一、了解、尊重、热爱、理解学生

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应该热爱学生。因此,与其说“尊师爱生”,不如说“爱生尊师”。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的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的爱应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播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当班主任是快乐的,快乐的程度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的宽容和理解,班主任的爱是无限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送与学生,课堂上一个肯定的眼神,作业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聊天时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给予学生无限的温暖。

二、?让孩子们懂得爱与被爱,学会做人学会爱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要想管理好班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先成人后成才,不成才也要学会做人。每个学生都要有爱心,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是做人的基石,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其他的爱更是无从谈起。如:利用班队会时间可以让同学们写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信,把自己想说而又不好意思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信中。可以是匿名的,就是让学生打消顾虑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利用早课的一定时间和品生品社课前五分钟讲解有关爱的小故事,并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关爱事例,无论大小,适时引导鼓励宣传,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周围的一切。众所周知,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注重“锦上添花的爱”,更要注重“雪中送炭的爱”。其实,现在的学生缺少的并不是“爱”,而是对“爱”的感受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对“爱”的感受力,比爱学生更重要。

三、?班级实行民主管理

民主是一种权利,它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民主是一种力量,它调动了集体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吸纳了集体的智慧。班级生活中的民主应该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级大家庭中,人人有权参与管理,参与竞争,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下课时布置作业,随口说了一句每个生字写十行,同学们看看老师没有一个反对的,老师对自己的口误欲言又止,就这样,在三周后,有个男生怯怯的对老师说,老师生字作业让我们写的太多了,老师看着男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表扬,并告诉学生自己当时是准备让写一行的,可你们并没有反对,老师一直期待着同学们的反馈,如果每个学生都像这个男孩一样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有道理,老师马上会改的。这个案例故事告诉我们,在学校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只要你们的诉求合理,老师一定会尊重的。通过这个案例,学生知道了自己意见的重要性,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管理中。民主管理,班主任一定要把握住度,要在不违背教学原则,不违反校规校纪,不冲突领导的整体布局下进行。凡是学校和班内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都要征集全体同学意见,少数服从多数,并能尊重少数意见,不搞一言堂。这样学生自愿做的要比班主任老师强行要求做的顺畅。学生如何进行卫生扫除,如何帮扶违纪的学生,如何关爱后三分之一学生,如何安排其他活动等等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也才会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因此要让全体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四、?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位优秀班主任曾说过:“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好的班风是学生成长的风向标。学生只有在一个具有优良风气的班集体中接受教育,才能得到健康成长。每位班主任都清楚好的环境可以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在班级里努力学习、快乐生活、茁壮成长,才能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因此班级就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班级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纪律和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做到主动、热情、真诚、平等、尊重、信任;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学间的竞争与合作。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在各项班级评比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让他们懂得“班落无光、以班为家、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道理。以此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风学风的好坏对一个班集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做一个勤快的班主任

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教师说了不少,也做了不少,但是应该做的远远要比已经做的多得多。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作为班主任,要比别的教师多留心眼,多下功夫,舍得花时间,要时时事事细心观察学生情况,将他们发生的一切事务认真、妥善的处理。在这方面,我认为每位班主任都应该要求自己做到?“勤快”。勤于处理他们之间的大小事务,即时纠正学生每个不起眼的违规违纪行为,称赞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每天一直强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到校,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晨读习惯等等,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长期坚持与学生同步做到,要求学生的,我们自己要先做到,由于这些“勤”,就会使学生在纪律等其它方面都能严格遵守,不会违犯。正是“其身正,不令则行”。

六、要蹲下来平等看学生

我们之所以认为伟人伟大,是因为我们总是跪着看他们;我们之所以认为学生幼稚,是因为我们总是站着看他们。因此,当教师蹲下来看学生时,就会发现学生也有“伟大”之处。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尤其对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只有平等地爱每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更要关爱那些被遗忘的学困生。人最可贵的心理品质之一就是自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就能使自己不屈不挠地攀登上人生的最高峰。因此,可以这么说:对学生最大的伤害是伤害他的自信心,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是帮助他树立自信心。用爱激发他们的上进动力,让他们努力学习,展示自我,增强信心,使一名后进生转化为优生,要用师爱来激化他们。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平等的心,要蹲下来平等看学生。

七、在班级管理中要及时沟通

教师要善于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予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及时掌控班级及每位学生的情况,知道他们的所思所需所想。能与学生做到事事沟通,时时沟通,沟通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让学生信任,又能成为朋友,从而树立崇高的威望,在班级管理中多一分把握。

班主任是对一个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担负全面责任的教师,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既是一位职权不大、而又责任重大的领导者,同时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引路人和精神关怀者,也是联系学校领导和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对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是学校的细胞,可见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有绪,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班级管理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需要班主任沟通、服务和引领。只有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手勤,理思路、强要求、多付出、抓落实、善发现,才能真正做到班级的有效管理。

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您的班级:

1.班级规章制度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帮助班级建立起良好的纪律和秩序,使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为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2.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班级建立起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班级中。在组织班级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从而增加活动的成功率和参与度。

3.有效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班级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教学管理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4.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班级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班级中。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5.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班级建立起良好的学生纪律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学生管理中,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老师们用心去管理和维护。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有效的教学管理、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管理,可以帮助班级建立起良好的纪律和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成功性。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较强,难以管理。很多老师和家长,唠唠叨叨,惹得孩子们厌烦不说,也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对此,我有两样实用性“法宝”,和大家分享。一样叫做“凡事先立规矩”;一样叫做“增加犯错成本”。今天重点给大家说前一条。

来源于网络

规矩能让孩子自愿接受是前提。

强加给孩子的规矩,就算他们口服,也未必心服,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每学期开始,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重新探讨我们班的班规。同学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充实进班规。直到全班同学都能接受,班规就制定了。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孩子是想进步的,是明道理的。我们要深知一个理念——制定规则不是为了约束孩子,而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掌握一个方法——规矩的制定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其中,绝对不能搞强制摊派。

给家庭教育的一点建议:如果你事先没要求,就不要怪孩子犯错。单纯的唠叨是没用的,可以利用家庭例会,和孩子一起探讨为了解决问题,如何制定规则。渐渐你就会发现,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规矩要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

有的班级班规中出现很多模棱两可的语句,比如“凡是老师上课表扬的同学加个人量化分”。这里面就有问题,什么才叫“上课表扬”?是老师说“你回答的不错”,还是说“你今天进步很大”,还是说“大家要向XXX学习”。这样的定义本身存在模糊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更不用说谁来记录,如何记录,会不会产生争议了。所以规则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具体请参考我班制定的班规,不再赘述。

给家庭教育的一点建议:

比如对待孩子作业拖沓问题。制定的规则是“以后不许再拖沓了,要按时做完”。这里面就有模糊性,孩子很难遵守。建议改成“一周内,周一到周四,8点前完成为合格;周五到周天,周六9点前完成为合格。如每天合格,奖励出去吃饭一次;如一周内三次不合格,周末罚做家务刷碗两次”这样的设定有了具体的情况,有了具体的措施,执行起来才有约束力。

比如对于孩子早晨起床磨蹭问题。不停对孩子说“你快一点,快一点,别磨蹭”你会发现孩子一点改变都没有。我们订的规则是:“我再也不提醒你了。叫你起床后,你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迟到,随便老师惩罚。一周五天内,三天迟到,我将不再送你上学。”这样的具体措施就有了约束力。

我们班的班规,供大家参考

立好规矩后对事儿不对人

一个班主任要想得人心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平。一个孩子的成绩好并不代表他不会犯错,无论是谁,在我班里,成绩好坏不重要,家长有无实力不重要,男女生不重要,我一律对事儿不对人。要的就是一个公平。所以,在我班里孩子们有一句话:“13班里说的算的不是老师,不是家长,不是同学,而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的班规”。曾经有一次,两个孩子吵架,一个孩子张嘴说了脏话,两人到我这里评理。我只问了他们一句:“你们说,按班规,该怎么处理?”他们低下头,自己说出了处理办法。问题的解决就是这样简单,事先立的规矩很重要,公平的执行更重要。

给家庭教育的一点建议:

普天之下最没用的教育是唠叨,你会感到自己累,孩子更累。一旦制定完规则后,孩子违反,只需要问他,“按照我们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你觉得应该怎么办?”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得当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受益的将会是孩子!



常见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 ,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 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就大 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 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 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 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师范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 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 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 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师 生培养规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 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 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 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 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对学生 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管理成为 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 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 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 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 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 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 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 :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 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 。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者是具备 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 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关键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 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3交叉模式 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学习、活动和生活 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等多方面的管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 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 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还 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这样在结 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 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 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 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 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教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 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 既定的管理目标。除了这种构建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 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 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 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师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班级管理模式有哪几种

具体如下。

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班委会)的管理合起来,构成班级管理。

关于“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410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