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求两宋历史书籍(《史通》在流传中有哪些版本?)

求两宋历史书籍(《史通》在流传中有哪些版本?)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7    点击:  213 次

求两宋历史书籍

网上有关“求两宋历史书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史通》在流传中有哪些版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宋史 全 南宋北宋

宋史偶识3卷(明秀水项梦原) 明刊本

宋史记250卷(明王维俭) 北京图书馆藏抄本

宋史记凡例(明王维俭) 同治1年溪山书屋刊本

宋史稿170卷(清陈黄中) 未见传本

宋史札记(清李慈铭)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935-949页

宋史地理志考异1卷(近人聂崇岐)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6册据稿本

宋史艺文志补1卷(清卢文弨) 群书拾补本 八史经籍志本 金陵丛刻本 广雅书局刊本

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丛书集成第11册

宋史艺文志(清朱文藻) 清吟阁书目有抄本16册

宋史艺文志宋史新编艺文志歧异表(上海书报合作社编) 中国历代艺文志本

宋史宰相表2卷(清赵晓荣) 见江苏采辑书目

宋大臣年表2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据稿本

宋中兴三公年表1卷(宋失名) 藕香零拾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藕香零拾刻永乐大典本

宋史方镇年表1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北宋经抚年表2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据稿本分5卷

南宋制抚年表2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宋史孝宗纪补脱1卷(清卢文弨) 群书拾补本 脱文已见百衲本宋史

宋史李重进列传传注1卷( ) 黄氏逸书考附刊本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69-273页

宋史忠义传王禀补传(近人王国维) 学术丛编二集本 观堂集林卷22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61-269页

广仓学社丛书本

宋人世系考2卷(清劳格) 读书杂识卷9-10

宋史翼40卷(清陆心源) 潜园丛书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479-934页

宋史外国传地理考证1卷(清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一集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950-963页

宋史夏国传集注14卷系表1卷(近人罗福苌撰今人罗福颐补) 1937年石印本

西夏艺文志1卷(近人王仁俊) 西夏文缀附刊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西夏志略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73-375页

西夏纪(戴锡章)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375-697页

西夏书事42卷(清吴广成) 二十四史订补第12-13册民国印

《史通》在流传中有哪些版本?

教材:

元件保护方面,主要是王维俭老师的书,最经典的应该算《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

线路保护方面,感觉最好的应该是朱声石老师的《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其它的还有《输电线路新型距离保护》等

两者综合的书比较多,比如张保会、尹项根老师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葛耀中老师的《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的原理与技术》等

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比如陈德树老师《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等。

视频:主要是王维俭老师的发变组保护视频,其它方面的我也不太清楚

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是个什么组织

唐末柳璨著有《史通析微》,说明《史通》在唐代已经流传。《史通》之宋刻本已不可见,流传至今的最早本子系明刻宋本,如万历五年(1577)的张之象刻本。万历三十年的张鼎思刻本,源于嘉靖十四年(1535)的陆深刻本,也是较早的本子。李维桢在张鼎思刻本的基础上进行评论,乃有《史通评释》刻本。此后续有郭孔延《史通评释》、王维俭《史通训诂》、清朝黄叔琳《史通训诂补》等。浦起龙将明清各种版本疏而汇之,予以互正,撰《史通通释》,刻于乾隆十七年(1752),此即求放心斋刻本,流传较广。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王煦华校点《史通通释》,有详细校勘,并改正许多引书上的错误,书末附录陈汉章《史通补释》、杨明照《史通通释补》、罗常培《史通增释序》,是为目前之通行本。

中国女子体操队的历史沿革

中国北京佳隆国际体育舞蹈俱乐部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公司,于2006年10月24日被IDSA 世界体育舞蹈协会国际舞蹈组织授权为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中国)总部,(英文缩写为:IDSA)是中国(大陆)唯一合法代表机构, 负责在中国推广世界范围内职业。业余体育舞蹈活动,公司法定代表人。世界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冠军王维俭女士获得中国(大陆)首席官代表资格。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后,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非常关心,对体操运动的发展非常重视。

1953年10月2日,第一届全国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将体操列入全国性比赛。当时的男子有单杠、双杠、自由体操、跳箱四项,而女子则有双杠、自由体操和跳箱。参加单位只有8个,男女运动员一共仅68人,技术水平也非常低。同年,苏联体操队访华表演,对中国体操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从那以后,我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各自的体操队,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1953年11月17日,中国女子体操队在天津市重庆道100号正式成立。首批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有陈孝彰、温小铁、蓝亚兰、罗秀霞、欧阳骊驹、姜秀芝、董X曼、郑馥荪、孙孝贞、戚玉芳。当时还没有领队和教练,由篮球队教练带着做身体素质训练。首任队长是男子体操队的陆恩淳。

1954年,中国女子体操队入驻首都北京。

1957年,中国女体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体操比赛中,获高低杠第6名。

1958年,中国女体在第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团体第7名。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中国的体操运动迅速发展,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62年,中国女体在布拉格举行的第15届体操锦标赛上晋升为第6名。

1963年,第一届(世界)新兴力量运动会女子体操比赛,中国女体获团体第二名,队员王维俭获得女子全能冠军,中国女子体操水平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引起了世界体坛的重视。然而1964年,中国体操协会因不满国际体操联合会某些***制造所谓“两个中国”的阴谋而退出该会,中国女体因此再也无法参加此项比赛。

1966年11月在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中,中国女体又获得团体冠军。

由于“文革”于1966年5月爆发,1967年,中国女子体操队解散,女子体操的训练、赛事等均陷入停顿。1972年,中国女子体操队及一些全国性体操比赛逐渐恢复。

1974年9月1日,中国首次参加亚洲运动会,体操也首次被列为亚运会正式项目。中国女体不仅即刻为中国夺取首枚亚运会女子体操金牌,还一共夺取了除跳马外的5枚女子体操金牌。此后的历届亚运会,中国女子体操队从未丢失过团体和个人全能金牌。

1979年12月2日,我国体操运动员在中断了17年之后重新参加了在美国沃思堡市中心体育馆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马燕红以19.825分的成绩,为中国夺取首枚体操世锦赛金牌,中国国歌首次在世界的体操赛场上响起。

1984年7月28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参加奥运会。1984年7月31日,中国女子体操队荣获团体季军,为中国女子体操史上首枚奥运会体操奖牌。1984年8月5日,队员马燕红在高低杠比赛中又夺取中国第一枚奥运会女子体操金牌。

1990年世界杯体操赛,杨波以9.95分的高分技压群芳,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位平衡木世界冠军,也是中国女体首次夺得的体操世界杯总决赛金牌。

1994年10月,第12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举行。以和雪梅为队长的中国女体首次独霸亚运会女子体操金牌:首先,6人以194.375分的成绩夺得女子体操团体比赛的冠军;然后,乔娅夺得个人全能冠军;此后莫慧兰力压群芳包揽了所有4个单项的金牌。闭幕后,莫慧兰更是以9.1万张选票被选为此届亚运会最佳运动员榜首。广岛亚运会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女子体操队进入全盛时期。

1996年,在波多黎各自由邦首府圣胡安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奎媛媛夺得了女子自由体操金牌。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首个自由体操世界冠军。

1998年7月22日,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2000年9月1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27届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刘璇、凌洁、杨云、董芳霄、黄曼丹、奎媛媛“夺得”了季军。

2000年9月25日,第27届奥运会女子体操平衡木决赛,刘璇夺得冠军。这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平衡木金牌。

2001年2月,刘璇结束了长达3年多的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的任期,将队长之位让给同乡、副队长凌洁。刘璇离职后,中国女体的全盛时期结束。

2005年11月26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38届体操世锦赛上,程菲成功摘得跳马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跳马世界冠军,其独创动作“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转体空翻540度”被国际体联命名为“程菲跳”。

2006年10月18日,中国女子体操队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中以182.2分成绩夺得女子团体冠军。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第一枚世界团体金牌。

2007年11月1日,程菲正式接替张楠,开始担任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

2008年8月13日,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中,中国女体发挥出色,夺得历史上首枚奥运团体金牌。因为程菲队长表现出色,所以赛后,中国女体被一些网友赋予了“花木兰体操队”的美誉。

2008年8月18日,何可欣夺得了北京奥运会高低杠金牌。中国女子体操队首次在一届奥运会里连续赢得多枚女子体操金牌。

2009年6月23日,国际体联宣布,就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两名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董芳霄和杨云违反最低参赛年龄规定的问题展开调查。

2010年2月27日,由于国际体联确认中国女体队员董芳霄虚报年龄,宣布取消董芳霄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取得的成绩。

2010年4月29日,国际奥委会官方宣布,因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中国女子体操队中包括了当年未满16周岁的选手董芳霄,剥夺中国队所获得的女子体操团体铜牌,改授美国队。国际体联也宣布支持国际奥委会的处罚决定。中国体操协会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表示,中国体操协会尊重国际奥委会的处罚决定,并将积极配合国际奥委会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处理这一事件。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奥运会奖牌被剥夺的事件。

2010年8月14日,首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由于没有团体项目,中国女体仅派出谭思欣一人参加该项赛事。2010年8月19日和21日,谭思欣历史性地先后夺得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及高低杠银牌。2010年8月22日,谭思欣创造中国女体之奇迹,成就平衡木及自由体操双冠王!

2010年11月,亚运会再次在中国举行。2010年11月14日,中国女体以234.15分的绝对优势夺冠,完成了亚运会女子体操团体的“十连冠”霸业! 2010年11月15日,队员眭禄凭借平衡木的出色表现以58.4分夺得金牌,又完成了个人全能的“十连冠”霸业! 2010年11月17日,眭禄又夺得平衡木和自由体操两枚金牌,成为四冠王,也是中国女体第三届次实现六金大满贯,中国女体在欢呼声和掌声中度过该队57周岁的生日。

2012年7月15日,邓琳琳就任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

2012年7月31日,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团决赛,中国队因有伤病困扰,失误连连最终获得第四名,与奖牌无缘。

2012年8月7日,伦敦奥运会平衡木决赛,女队队长邓琳琳以全场最高难度以及完美发挥,获得15.600的高分,继刘璇之后再次为中国拿到平衡木奥运金牌,这枚金牌也是伦敦奥运会女队所获得的唯一一枚金牌,邓琳琳以队长身份独自撑起女队半边天,同时成为了中国女子体操队有史以来首位两届奥运会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201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作出人事调整,陆善真不再担任中国女子体操队总教练职务。中国女体取消总教练一职。

2014年10月8日,中国队以172.587分获得第45届南宁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团体亚军。

2015年10月28日,中国队以176.164分获得第46届格拉道斯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团体亚军。



宋朝历史好书

有没有写两宋历史的好书

分三个层次来讲吧。

第一,学术层级的,宋史的基本史料是:《宋史》(不是《宋书》,《宋书》里面写的是南朝刘宋的历史)《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入门时,可先读《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的学术着作,最重要的邓广铭先生的书,现在有他的全集出版。其次,比较有名的综合性的专着有:《宋史》(陈振,上海人民),《简明宋史》(即《中国历史 宋史》,人民出版社),以及《中国通史 五代宋辽金西夏卷》(白寿彝 总主编)。

包伟民的《宋朝简史》(福建人民)与《宋朝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作为入门读物,也不错。 上面有人提到了《宋朝史话》一书,以前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也是入门读物。

第二,非学术类的但比较严肃的普及书 目前,最好的就是《细说宋朝》(由上海师大教授虞云国编写,不是黎东方写的)。 最近刚刚出版了一本史式的《我是宋朝人》,也算一本比较严肃的普及读物。

还有哪些是写宋朝历史的书籍

《三朝北盟会编》

中国宋代史学名着。

250卷。

作者徐梦莘(1126~1207),江西清江人,29岁举进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居家着述,至绍熙五年(1194)撰成此书。

三朝,指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

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

宋金和战是北宋末南宋年间头等大事,宋人据亲身经历或所闻所见记录成书者,不下数百家。

徐梦莘将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着等兼收并蓄,对记述的异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

书成之后,实录院取进,作为编修《高宗实录》的参考。

此后,徐梦莘又继续编纂了《北盟集补》50卷,但早已失传。

该书征引的文献材料达200多种,而且所引用的全录原文,这种引用方法,在过去编年史着作中是不多见的。

所征引的史料,有许多后来散失,赖该书得以保存。

为研究辽、宋、金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二十四史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朝欧阳修、宋祁 225

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496

://baikebaidu/view/16492

关于“求两宋历史书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268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