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春秋中秦国的由来(赵开的人物生涯)

春秋中秦国的由来(赵开的人物生涯)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9    点击:  108 次

春秋中秦国的由来

网上有关“春秋中秦国的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赵开的人物生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秦国并非始于春秋,而是始建于西周晚期周孝王时期。

秦国属于嬴姓赵氏家族。嬴姓始祖是舜的贤臣柏翳(伯益,也称大费)。洪荒时代,伯益协助大禹治水,功劳甚伟,舜赐其嬴姓,封于曲阜,并将本部族美女许之为妻,结为部落同盟。伯益由此始创“嬴”姓。

伯益的嫡系后裔造父于西周中期穆王时期因军功得封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境内)创赵氏。造父的同族侄孙(商臣恶来后裔)非子因家族依附造父而随其为赵氏,并因此渐脱奴籍,后得以为朝廷饲养马匹而得封陇西秦亭,始建附庸秦国。

在西周时期,秦国只是地处边陲的一个偏僻穷仄附庸国(周制,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五爵之内分土者为诸侯。附庸无爵,地不足五十里,不合天子,附属于诸侯),国力十分穷困。历经非子(秦嬴)、秦侯、公伯、秦仲四代,与戎人杂居,备受侵扰。秦仲本人死于与戎族的冲突中。

第五代国君庄公赵其,受周天子令率兄弟五人,在七千周军王师的协助下,最终击溃西戎,收复西犬丘,被封为西垂大夫。庄公子襄公时,正逢西周灭亡,在平王东迁的事件中,秦襄公赵开跟随晋文侯出兵拥护,得以于春秋初年晋升为诸侯,伯爵。攻取并接收了周天子许诺的沦落于西戎的岐丰周地。秦国自此开始壮大。

早期的秦国因地处偏僻,国势弱小,文化落后,一直不为中原诸国重视,甚至以夷狄待之。秦穆公时期开始延揽诸国人才,国力渐增。至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七雄。惠文王攻取巴蜀,秦国土地面积显著扩大,且获得重要粮食产区。昭襄王时期,秦国对山东诸国展开进攻态势,严重削弱六国国力。至赵政时期,国力雄厚的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式大一统国家。

赵开的人物生涯

既然说到电视剧《大秦赋》,那就得从电视剧的角度来分析,郭开之所以被杀有几个原因:

1、郭开在威逼赵国士大夫们交出土地时,居然还从中贪污。

这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也是赵开被杀的直接原因,秦国攻破了邯郸城,赵王及王太后投降,秦王要求所有赵国的贵族及士大夫把土地上交,全部归属秦国,但是赵国的贵族不愿意上交,于是郭开就使用残酷的手段逼着这些人上交。

更为可笑的是,郭开把这些人上交的地契私下自己拿走了一半,这可是胆大包天的事,秦国灭亡赵国,想收赵国的土地,郭开私自截流一半的土地,秦王嬴政当然要杀郭开了。

2、郭开是个小人,在赵国当丞相时,陷害了廉颇和李牧两大名将。

郭开是个小人,而且是个不忠心的人,当着赵国的丞相,却害了赵国两大名将:廉颇与李牧。在电视剧中郭开还杀害了赵国宗室春平君,害得赵国被秦国灭亡,这种不忠心的小人留在秦国,不是祸害秦国吗?

郭开在暗中帮助秦国,并不是他忠于秦国,而是为了利益,他明显知道赵国迟早要被秦国灭亡,于是提前选边站,这样的人眼中没有忠心,只有利益,留着迟早是秦国的祸害,所以要杀了他。

3、郭开从小就得罪了秦王嬴政。

郭开少年时期就帮着赵国公子偃欺负少年嬴政,这在电视剧也有情节,在嬴政离开赵国的前一天,公子偃带着郭开及一帮杀手刺杀嬴政,杀死了嬴政的师傅申越,申越对秦王嬴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他发誓要报这个仇,这个仇现在只能找郭开报了,公子偃也就是后来的赵悼襄王已经去世了,只有郭开还活着。

嬴政一直记得这个仇,只是暂时为了统一天下而隐忍,现在赵国灭亡了,嬴政就能报仇了,从他杀太后旧居附近的人就能看出,他就是在报仇,自然不可能放过郭开了,所以就杀了郭开。

以上是电视剧中的分析,事实上,史书没有记载郭开的结局,他怎么死的没有人知道,但在《东周列国志》这本历史小说上,说嬴政封郭开为上卿,郭开从赵国到秦国上任的路上被盗贼所杀,这只是小说中的记载,并不是历史。

开字辈的赵姓宝宝怎么取名,宝宝可以叫赵开什么

宣和初,除礼制局校正检阅官。数月局罢,出知鄢陵县。七年,除讲议司检详官。开善心计,自检详罢,除成都路转运判官,遂奏罢宣和六年所增上供认额纲布十万匹,减绵州下户支移利州水脚钱十分之三,又减蒲江六井元符至宣和所增盐额,列其次第,谓之“鼠尾帐”,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等实数,俾人人具晓,乡胥不得隐匿窜寄。

尝言:“财利之源当出于一,祖宗朝天下财计尽归三司,诸道利源各归漕计,故官省事理。并废以还,漕司则利害可以参究,而无牵掣窒碍之患矣。”因指陈榷茶、买马五害,大略谓:“黎州买马,嘉祐岁额才二千一百余。自置司榷茶,岁额四千,且获马兵逾千人,犹不足用,多费衣粮,为一害。嘉祐以银绢博马,价皆有定。今长吏旁缘为奸,不时归货,以空券给夷人,使待资次,夷人怨恨,必生边患,为二害。初置司榷茶,借本钱于转运司五十二万缗,于常平司二十余万缗。自熙宁至今几六十年,旧所借不偿一文,而岁借乃准初数,为三害。榷茶之初,预表茶户本钱,寻于数外更增和买,或遂抑预表钱充和买,茶户坐是破产,而官买岁增。茶日滥杂,官茶既不堪食,则私贩公行,刑不能禁,为四害。承平时,蜀茶之入秦者十几八九,犹患积压难售。今关、陇悉遭焚荡,仍拘旧额,竟何所用?茶兵官吏坐縻衣粮,未免科配州县,为五害。请依嘉祐故事,尽罢榷茶,仍令转运司买马,即五害并去,而边患不生。如谓榷茶未可遽罢,亦宜并归转运司,痛减额以苏茶户,轻立价以惠茶商,如此则私贩必衰,盗贼消弭,本钱既常在,而息钱自足。”

朝廷是其言,即擢开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于是大更茶马之法,官买官卖茶并罢,参酌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印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仍于合同场置茶市,交易者必由市,引与茶必相随。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凡买茶引,每一斤春为钱七十,夏五十,旧所输市例头子钱并依旧。茶所过每一斤征一钱,住征一钱半。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秤茶、封记、发放外,无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事。

旧制买马及三千匹者转一官,比但以所买数推赏,往往有一任转数官者。开奏:“请推赏必以马到京实收数为格,或死于道,黜降有差。”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买马乃逾二万匹。

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

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先罢公使卖供给酒,即旧扑买坊场所置隔槽,设官主之,曲与酿具官悉自买,听酿户各以米赴官场自酿,凡一石米输三千,并头子杂用等二十二。其酿之多寡,惟钱是视,不限数也。明年,遂遍四路行其法。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兴州鼓铸铜钱,官卖银绢,听民以钱引或铜钱买之。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便增高其直,惟不得减削。法既流通,民以为便。

初,钱引两料通行才二百五十万有奇,至是添印至四千一百九十余万,人亦不厌其多,价亦不削。

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浚欲从有司议当以死,开白浚曰:“相君误矣。使引伪,加宣抚使印其上即为真。黥其徒使治币,是相君一日获三十万之钱,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称善,悉如开言。

最后又变盐法,其法实视大观东南、东北盐钞条约,置合同场盐市,与茶法大抵相类。盐引每一斤纳钱二十五,土产税有增添等共纳九钱四分,所过每斤征钱七分,住征一钱五分,若以钱引折纳,别输称提勘合钱共六十。初变榷法,怨詈四起,至是开复议更盐法,言者遂奏其不便,乞罢之以安远民,且曰:“如谓大臣建请,务全事体,必须更制,即乞札与张浚照会。”诏以其章示浚,浚不为变。

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乃特置四川安抚制置大使之名,命席益为之。益前执政,诏位宣抚司上,朝论恐未安,仍诏张浚视师荆、襄、川、陕。

六年,罢绵州宣抚司,玠仍以宣抚治兵事,军马听玠移拨,钱物则委开拘收。寻除开徽猷阁待制,加玠两镇节钺。复降旨,都转运使不当与四路漕臣同系衔,成都、潼川两路漕臣与都转运使坐应副军支钱物愆期,各贬二秩。朝廷故抑扬之,使之交解间隙、趣办饷馈也。而开复与席益不和,抗疏乞将旧来宣抚司年计应副军期,不许他司分擘支用。又指陈宣抚司截都漕运司钱,就果、阆籴米非是。又言应副吴玠军须,绍兴四年总为钱一千九百五十五万七千余缗,五年视四年又增四百二十万五千余缗。蜀今公私俱困,四向无所取给,事属危急,实甚可忧,气许以茶马司奏计诣阙下,尽所欲言。

朝廷既知开与玠及席益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以李迨代之。会疾作不行,提举江州太平观。七年,复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开已病,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十一年卒。

秦始皇的先祖们

赵姓开字辈取名用字 睿:意为明智,深远,通达。惠:气质出自:(贤惠)的-惠-字,寓意着有仁爱的气质。灵:气质出自:( 灵芝 )的-灵-字,寓意着水灵灵的气质。瑞:象征吉祥快要到来。意为吉祥,好预兆。毅:毅指意志坚定、果断,同时也是男性所面具有的一种品德。 赵氏开字辈取名示例 赵开然含有对、肯定之意。起衬字的作用。跃然、爱然、娇然、韵然、风然、宇然。赵开俊俊字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指才智过人,另一指容貌俊美,再则指气势博大。赵开阳阳字的本义是指太阳,又引申指光明或阳光。 赵开取名大全 赵开璨 赵开安 赵开璇 赵开智 赵开琛 赵开玮

赵开振 赵开辉 赵开钊 赵开沺 赵开昌 赵开士

(节选自《史记》)

秦始皇家族也源于轩辕黄帝一脉,一世祖乃是黄帝孙子颛顼帝的孙女:女脩。

女脩生大业,为二世祖;

大业生大费,为三世祖;

大费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从此,秦始皇的祖先们有了自己的姓氏。

大费,又名伯益。

先祖伯益驯兽,获舜帝赐姓嬴;造父开车,获周穆王赐氏赵; 非子养马,再获封地。

周孝王封非子在秦邑。从秦邑的位置来看,处于陇山西侧,这里是西戎最大的分支犬戎的地盘。

周孝王的意思很明确,在犬戎的地盘上扎下秦人这一颗钉子,就是要让非子和他的后人,与周朝的敌人犬戎去肉搏。非子在得到秦地的第一天起,秦人就不得不与强大的犬戎部落进行生死搏击。

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秦国第二任君主。秦侯立十年,卒。公伯立三年,卒。秦仲继位,于公元前822年,受周宣王任命为大夫,在讨伐西戎作乱时战败阵亡。儿子嬴其继位,史称秦庄公。此人活到79岁。

继任的秦襄公赵开,是春秋初年正式进入诸侯国序列的秦国的首任国君。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亲率将士救援周王室,作战非常卖力。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开出一张“空头支票”当奖励,将王室已无法控制的烂摊子,岐山以西的地盘全赏给了秦襄公,封赐爵称, 襄公正式建立国家。

并且周平王许下承诺:“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这为此后秦穆公独霸西戎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国的来历

秦国并非始于春秋,而是始建于西周晚期周孝王时期。

秦国属于嬴姓赵氏家族。嬴姓始祖是舜的贤臣柏翳(伯益,也称大费)。洪荒时代,伯益协助大禹治水,功劳甚伟,舜赐其嬴姓,封于曲阜,并将本部族美女许之为妻,结为部落同盟。伯益由此始创“嬴”姓。

伯益的嫡系后裔造父于西周中期穆王时期因军功得封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境内)创赵氏。造父的同族侄孙(商臣恶来后裔)非子因家族依附造父而随其为赵氏,并因此渐脱奴籍,后得以为朝廷饲养马匹而得封陇西秦亭,始建附庸秦国。

在西周时期,秦国只是地处边陲的一个偏僻穷仄附庸国(周制,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五爵之内分土者为诸侯。附庸无爵,地不足五十里,不合天子,附属于诸侯),国力十分穷困。历经非子(秦嬴)、秦侯、公伯、秦仲四代,与戎人杂居,备受侵扰。秦仲本人死于与戎族的冲突中。

第五代国君庄公赵其,受周天子令率兄弟五人,在七千周军王师的协助下,最终击溃西戎,收复西犬丘,被封为西垂大夫。庄公子襄公时,正逢西周灭亡,在平王东迁的事件中,秦襄公赵开跟随晋文侯出兵拥护,得以于春秋初年晋升为诸侯,伯爵。攻取并接收了周天子许诺的沦落于西戎的岐丰周地。秦国自此开始壮大。

早期的秦国因地处偏僻,国势弱小,文化落后,一直不为中原诸国重视,甚至以夷狄待之。秦穆公时期开始延揽诸国人才,国力渐增。至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七雄。惠文王攻取巴蜀,秦国土地面积显着扩大,且获得重要粮食产区。昭襄王时期,秦国对山东诸国展开进攻态势,严重削弱六国国力。至赵政时期,国力雄厚的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式大一统国家。

春秋战国诸侯国由来

只说一些重要的诸侯国。

齐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姜子牙的封地,在周武王时期建国。

燕国:(战国七雄)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的封地,在周武王时期建国。

秦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西周灭亡后,周平王把渭水流域分封给了秦人。

赵、魏、韩(战国七雄)三家分晋后受到周威烈王的分封。

宋国(春秋五霸)商纣王的弟弟箕子的封地,在周成王时建国。

楚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因为伐商有功,周王封楚国。

秦国的由来

秦出自嬴姓。秦氏是少昊金天氏的直系后裔,少昊是中国野蛮时代中期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他的名字,在中国典籍中五花八门,除“少昊”外,又写作“少皓”、“少皞”、“少皋”,此外又称“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

《左传》、《帝王世纪》都说少昊名叫挚。但《帝王世纪》又说:“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嬴姓也。”,又有少昊的裔孙伯益,其后非子的封地于秦,有以国名为氏者。

秦始建国于雍(今陕西凤翔),其后,国都多次迁徙,先后迁脚邑(今陕西洛川)、平阳邑(今陕西宝鸡)、雍(今陕西凤翔)、栎阳县(今陕西临潼)等地。后来,秦穆公横扫十二国,在西戎初步建立起霸业。

但因战国初期经济较落后,又常发生内乱,国力逐渐衰落,被魏国攻取了河西一带(今北洛水和黄河之间)。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逐渐增强,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秦惠王时击败魏国,再振雄风,最终夺回河西,并一鼓作气,

源流二:

源于姬姓。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周武王时,其弟周公旦被封鲁(今山东曲阜)称鲁公。鲁公后因辅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儿子伯禽接封鲁国,其裔孙中有一支食邑于秦。

后以邑为氏。源于姬姓的秦姓就是由周文王的别子周公旦之非嫡长后裔所开启,其承继并系如下: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在位时,把少暤(昊)之墟曲阜(今山东曲阜东北古城)赐分给他的弟弟周公旦,封他为鲁公。

后来因周武王逝世时周成王尚年幼,不具独立执政之能力,于是周公旦为了辅佐成王,就让他的儿子伯禽(禽父)前去封地鲁国(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

伯禽出发前,周公曾告诫他说:“我虽然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说起来应该是地位显赫的,但我依然害怕怠慢天下有贤之士,往往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你现在去鲁国,一定要谨慎,不能因为是王室之后而骄躁。”

伯禽到鲁国后,在周公的指点下,尽心治理,且在平叛“三监之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鲁国呈现一派政清居安的景象。伯禽的裔孙以公族为大夫,食采于秦邑,其后人有以邑为姓者,称秦氏,郡望在太原郡。多数的史籍记载认为伯禽的后裔所开启的秦姓为秦姓正宗。

源流三:

外族改姓。源于巴尔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穆奇德氏祖上穆奇德·罗拔伙世居辽阳,隶属巴尔虎旗蒙古。巴尔虎旗蒙古原居喀尔喀地区,因遭受葛尔丹部族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万余人南下,游牧于今张家口一带。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廷准议,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北部),其中一部分族人驻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称蒙古九旗。清乾隆年间至凤凰城葛藤峪定居,后又迁居凤城镇,取汉字“秦”为氏。

金朝抹捻氏以及清朝穆颜氏,后有改为秦氏者。另有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繁衍,成为秦姓一支。另外出自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群辅录》记载:“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虚,曾并为雷泽之游一”。

又据《大姓源流》等有关资料所载,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这说明上古帝舜时期已有秦姓。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唐宋时期的谱牒学家对秦姓的起源又有以国为氏和邑为氏之说。

源流四:

源于外夷。出自古代大秦人(即罗马帝国)来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后汉书》中记载:大秦“西海环其国,惟西北通陆道”,且“东西南北名数千里。有城四百余所。土中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火浣布、珊瑚、琥珀、琉璃、琅玕、朱丹、青碧、珍怪之物”。

另外一些地理类或野史杂记中,也多载大秦产珍奇异物之语。中国史籍所言的大秦其实指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古代与大秦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加强了交流。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奉命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

甘英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等国,至安息西界的波斯湾后,因海上天气剧变,浊浪滔天,难以行船未能到达大秦。公元166年大秦皇帝曾遣使带着许多礼物来到中国。晋武帝时大秦国再次遣使者来中国通好。

在以后的诸代,中国与大秦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如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更是名证。大秦人或出使、或经商来到中国后,多因中国物饶民丰、山川秀美、文化高度发达而愿居留,不愿再回去。这些人依从汉人的风俗习惯,便以“秦”为姓。

秦国的发源地在甘肃还是陕西呢?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具有传奇性故事的诸侯国。先是从西部地区比较落后的边陲国,经济文化各方面落后于中原富庶的诸侯国。可是在商鞅变法中,秦国由此一炮走红,成为了实力强大的国家,然后通过发动兼并战争,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统一了天下,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由于秦国的知名度,很多人也关心秦国的发源地,是在甘肃还是在陕西呢?根据历史考证,秦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方国家,建国时间是比较早。根据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出土一块墓碑铭文上显示,秦人应该是华夏族一个分支,也是黄帝的后代。在商末战乱的时候一直西迁,一直到今天的西北地带。由于这个铭文,也改变过去我们认为秦人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西北一带的西戎族的认识,证明秦人还是华夏族的分支。

我们看看秦国的国号由来,秦还是来源于地名。在西周时候,秦人首领秦非子在替周王室养马的时候,由于养的马都是体壮膘肥,令周王室非常欣赏。于是在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就把今天甘肃天水一带的土地封给秦非子,于是秦就成了秦非子族的统称,秦国也就这样建立。所以,史书上也成秦为赢秦。

最初秦国的地盘是非常小,领土面积只有甘肃的东南部一带。可以看到,秦国发源地应该是甘肃。

有观点认为秦国准确的发源地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清水县东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根据李崖遗址的考古发现,这一块就是秦人先祖秦非子封邑所在地。根据李崖遗址考古发现,此处应该算是秦的第二个都城,第三个都城汧(qiān),位于现陕西陇县东南。

一般认为,秦国一共经历了九个都城:

分别是西犬丘(甘肃礼县)、秦邑(甘肃清水)、汧(陕西陇县)、汧渭之会(陕西宝鸡)、平阳(陕西眉县)、雍城(陕西凤翔)、泾阳(陕西泾阳)、栎阳(陕西临潼)、咸阳(陕西咸阳东北)。

秦国在甘肃的时候,是属于草根创业的阶段,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可以用后来史书描绘的披荆斩棘来形容。当秦国迁都在陕西关中平原之后,实际也掌握了过去西周王室的核心圈,势力范围得到了扩充,土地面积也扩大。而且,关中平原的土地肥沃,使秦国拥有强大的战略优势与粮仓。再加上地理上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可以抵御中原诸侯国的进攻。商鞅变化的成功也让秦国最终突飞猛进成为战国七雄,这都为秦始皇完成统一天下霸业奠定基石。

综上所述,秦国真正发源地应该是甘肃,强大的秦帝国是在陕西,就是陕西的关中平原能使秦国拥有称霸天下的资本。

秦国什么时候

问题一:秦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编辑本段统一历程

前230年 秦灭韩

前228年 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 秦灭魏

前223年 秦灭楚

前222年 秦灭燕、赵

前221年 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历代国都

1西垂

2秦邑(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F邑(陕西陇县南)

4F渭之会(陕西眉县东北)

5平阳(陕西眉县西)

6雍城(陕西凤翔县治)

7泾阳

8栎阳(陕西临潼县北)

9咸阳(陕西咸阳市东

秦非子

秦襄公 前771年~前766年 在位5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 (又作x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国国君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x公,并改立x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宁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宁公子,宁公死,太子武公不得立,弗忌、威垒、三父立出子。出子立时五岁)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秦宁公子。出子六年,三父等人唆使贼人杀掉出子,立故太子武公。武公3年,杀掉谋杀出子的弗忌、威垒、三父等人)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武公之弟)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秦德公之子)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宣公之弟)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成公之弟)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穆公之子,晋文公的外甥)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康公之子)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共公之子)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桓公之子)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景公之子)

秦夷公 (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夷公之子)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悼公之子)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问题二:秦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汉族别称)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迁,嬴姓部族因此沦为奴隶。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

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国,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问题三:秦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秦二世胡亥,共2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帝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地位极其重要。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兼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前247)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与此同时,秦始皇又施行残暴统治,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坑杀儒生,烧毁书籍。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始皇死后,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秦朝在历史上虽然为时很短,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时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秦始皇的统治却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问题四:秦国时期对应西方时期是什么时候 战国和秦统一应该是公元前四至三世纪前后,公元前206年以后就是西汉了。

对应西方,这时候主要的文明是古希腊城邦的文明和中亚波斯文明、埃及的文明。其他地区都是在游牧部落的野蛮人手中。

波斯曾经通过中亚的斯基泰人与先秦时期的中国有个商业交往。

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时候,具体时间忘了,也就是公元前四世纪中期的时候吧,古希腊诸城邦被马其顿统一,而后亚历山大大帝经过十几年时间占领埃及、打败波斯占据中亚两河流域、又行军至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但他很快病故,公元前四世纪末,帝国分为三部分:希腊本土和周边、埃及的总督建立埃及托勒密王朝、两河流域直至印度属于当地总督塞琉古建立的王朝。

这段时间应该就和秦朝的统一和覆灭同时。

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塞琉古王朝东部阿姆河流域的大夏郡独立,建立自己的国家,史称大宛。在阿富汗附近,并影响了许多印度的希腊化城邦的形成,这些小国和大夏(大宛)都与中国有商业交往,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正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

问题五:秦国是什么时候灭掉楚国 秦灭楚之战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蒙武进攻楚国,由于轻敌无备,被楚军连破两营,大败而回。次年,秦王改派王翦率兵60万攻楚,再次攻占楚地平舆(今河南平舆北)。楚国仍以项燕为将,动员全国兵力与秦决战。王翦进至平舆后,筑垒设防,善守勿应,等待战机。楚军到秦营前数次挑战,秦军按王翦部署,操练兵马,坚守不出。两军在平舆相持了一年多时间,楚军军心涣散,锐气大减,秦军却养精蓄锐,斗志旺盛。这时,楚将项燕以为,秦军仅占平舆,没有南下进取之意,于是,率领疲惫之军向东撤退。王翦见战机成熟,乘势率精兵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斩杀项燕,歼灭楚军主力。 二十三年(前224),秦王再次诏令征召王翦,强行起用他,派他去攻打楚国。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土地,俘虏了楚王。秦王巡游来到郢都和陈县。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在淮河以南反秦。二十四年(前223),王翦、蒙武去攻打楚国,打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于是也就自杀了。 楚国西与秦国毗邻,虽屡遭侵割,国势曰衰,但至中国战国末年,尚据江淮广阔地区,是秦统一事业的一大障碍。秦攻取赵邯郸(今属河北)后(见秦灭赵之战),即移师向南,对楚作战。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秦将王贲取楚十余城。嬴政不听王翦以60万大军全力攻楚的建议,遣李信、蒙武率军20万攻楚。二十二年,李信、蒙武兵分两路深入楚地,企图围歼楚军。楚名将项燕隐蔽主力,寻隙反击。李信军未能捕捉楚军主力决战,回军与蒙武会师。楚军暗中尾随三昼夜,出其不意地攻击秦军,杀七都尉,李信大败回师。秦王嬴政复起用老将王翦为将。二十三年,王翦率军60万经陈(今河南淮阳)之南屯军平舆(今河南平舆北)。楚倾全力迎击秦军。秦军坚守营垒,持重待机。楚军求战不能,回师东撤。王翦挥军追击,大败楚军,杀项燕。秦军乘胜攻占城邑,二十四年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业至此基本完成。

问题六:秦国灭六国分别是什么时候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问题七: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多久?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公元前225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16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秦朝二世而亡历时14年

问题八:秦国在何时开始出现的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问题九:秦国时期对应西方时期是什么时候 根据喂鸡,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在这时根本没有强力政权。

波斯塞琉帝国是同时期,不过应该算是中亚,或者说所谓的亚细亚(“亚洲”)

问题十:秦国前面是什么时期 你问的是秦朝吧,秦朝前身未统一前称秦国,当时属于周朝,秦国只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后来逐渐强大统一中国。

关于“春秋中秦国的由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106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