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指的是谁?(明朝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指的是谁?(明朝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8    点击:  245 次

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指的是谁?

网上有关“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指的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朝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

沈粲:《梁武帝草书状》

祝允明小楷师锺繇、王羲之,狂草师怀素、黄庭坚。他潜心研究古法,出入变化,自成面貌。文徵明楷书师 锺繇,行草出于《圣教序》,并兼蓄唐、宋、元诸家之 长,大字专法黄庭坚,小楷取法王羲之《黄庭经》、《乐 毅论》,成就最高。其书以功力取胜,风格娟美和雅;子 弟、门生最多,影响很大。王宠精小楷,亦善行草书,师 王献之、虞世南,书风朴拙疏秀。此期书法,以小楷书 最为著名。台阁体书家因有书典册的职事,亦都擅小楷。 吴门三家也以小楷成就最为突出。但他们为了纠正台阁 体整齐划一、缺乏艺术意蕴的弊病,取法魏晋,强调表 现书法的天籁之美。有意使点画的长短曲直,各随字态, 笔画繁者令大、简者令小,斜正疏密,方圆□纤,一任 自然。 草书是3家传世作品最多的一体。文徵明得其法 度谨严,王宠得其疏拓遒美。他们都绝少三、五字相连 属的现象。偶有两字相连者,也都顺笔势轻轻引带而过。 即便是跌宕奇特、纵笔飞书的祝允明的狂草,也莫不如 此。他们继承以真作草的古代传统,点画分明、出规入 矩,同时保留了狂草变化多端的艺术特点。祝、文、王 三人的书风又有所不同:祝允明才华横溢,书学广博,生 活上不拘小节,其书法也不拘一格,纵横散乱,时出病 笔。但只要是他的用心之作,其精采之处,又常为别人 所不能企及。文徵明则与之大相径庭:他生活检束,恬 静清淡。一生书风严谨,老而弥笃。其书亦法度有余,遒 劲和雅。王宠少负才华,仪表轩昂。随意赋诗作书,不 务功名利禄,大有晋人遗风。其书出自王献之,疏拓萧 散,于朴拙中流露出爽爽风神。另外,在祝、文、王等 周围,还云集着一批书法家。如陈淳、文彭、文嘉、周 天球、王□登等人,都是属于吴门派的书法家。所以当 时有“天下书法尽归吴门”的说法。

明朝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明代著名书法家郭谌

明朝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朝廷选试书法,全国数百人赴京应试,仅选中八人,来自德平的郭谌名列第一,诏封武英殿中书事。郭谌著有《草韵辨体》,刻有《四体千字文》,他的《西山漫兴卷轴》被世人称为诗书画“三绝”。其书法当时可谓名扬京城,誉享全国。

郭谌,字信夫,号盘浒居士,明朝著名书法家,德平郭家村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他少有大志,熟读四书五经,20岁为廪生,后补弟子员。正德三年(1508年)朝廷选试书法考中第一,升任武英殿中书事。嘉靖年间,明世宗命郭谌将京城廊庙、殿匾重写了一遍。传说郭谌写“太和殿”时,少写了一点,误成“大和殿”。当明世宗领着众臣,依次欣赏郭谌笔体时,见到“大和殿”一楞,众臣都为郭谌捏一把汗。只见郭谌不慌不忙,拿过一支羊毫大笔,放在墨池中吸饱醮满,信手抛去,正好落在“大”字下边,不偏不斜,变成“太”字。众人齐声喝采,明世宗顺口说道:“好一个飞笔郭盘浒。”从此,郭谌书法名声扬于京野,名门望族,家中没有郭谌的字就觉的不体面,登门求书者络绎不绝。廊庙名殿匾额,俱请郭谌重写;名门巨室,都想收藏他的书作。

郭谌书法,精思巧构,风格幽标。他的书法著作《草韵辨体》严整含秀,清逸超群。“先盘浒之书,非《草韵》无以传,后盘浒之书,无《草韵》无以法。”历代皇帝都把《草韵辨体》墨本珍藏于皇宫。在郭谌谢世十年后的万历十二年(1584年),明神宗为《草韵辨体》作序:“先朝中书官郭谌,所辑《草韵辨体》,自汉迄元,诸体略备。音以字系,字以类从,旁笺主名,用使披览。爰命善书者重加摹写,付之纂刻。朕观其霞舒云卷,壁合珠联,贯六辔于翰途,汇万派于笔海……自有草书以来,此其总萃矣。”他的书法作品《八分》、《集二王》、《草决百韵》、《四体千字文》、《同升歌》、《晋唐名贤法帖》、《同升义会序》等刻石,都为后世书法名家竞相珍存。

郭谌《四体千字文》摹刻上石后,书法名家竟相题记。户部许赞评其“真”卷说:“古今真书(注:楷书),欧阳率更《九成宫帖》不可尚巳。德平郭信夫《真书千字文》,于率更体法宛然得其切要,真而不杂,正而不陂,银钩铁画,玉润金生,其气度严毅,其款象整肃,使入欧帖,殆难辨其先后耳。有志于真书者,其尚体诸。”虚山席评其“草”卷说:“山东郭谌氏,以书法名。近草一帙,好事者买燕石刻之,争相摹拓,间无虚日。则斯刻也,其将与《永帖》同传矣。”通政使海岱陈经评其“隶”卷说:“以书法名家者,代不乏人,然皆擅美一艺而已,盘浒郭子,于古书法,乃能诸体咸备,众妙并臻,非直长于隶也,可弗谓集大成也哉。名世非难,传世为难,兹刻也传,其可久矣夫。”左通正颖川杜楠评其“篆”卷说:“周籀秦篆,依稀轨踪,许慎后悖戾古法,遐乎邈矣,盘浒子忧之……订伪稽误,划芜烛俗,篆千字文,刻贞珉焉。噫嘻休哉,千远万今,续古真形要妙,六义殚彰,盘浒是帖,何但有功周秦耳矣。”

郭谌书画传世作品有《西山漫兴卷轴》。其时,大司徒陈东渚、南京吏部少监许石龙是当时德高望重、文采名扬的书画家。二人崇尚郭谌盛名,特邀其同游西山,诵诗论书,结为忘年交。郭谌当场作《西山漫兴图》,上有题诗,书有七体,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德平县志》载有郭谌《同升歌》一篇和《题西山漫兴图》原诗三首。其中一首写道:“佛寺西林胜,人家乱石巅。面溪开水阁,逐岭布山田。磐自云中出,僧从树杪穿。江湖兴何限,俱落酒杯前”。足显作者的才气与风致。

郭谌为人明达深智,处事气度不凡。进京为官后,与当时书法才子隆子文、张贯之、马文清、李文象结为至交。他教育有方,作过三部尚书的葛守礼即出自其门下。万历二年(1578年)五月,郭谌奉命来山东巡视慰问,耄耋之年执行公务,所到之处,又加书画劳累,至兖州病倒。回到故里当夜即逝去,享年91岁,历经明代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朝。郭谌被安葬在德平东郊,葛守礼为恩师作了墓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德平郭族为郭谌墓补建了石碣。德平光绪甲午科举人王炳辉为作墓表,并题写了“迹追钟王”的碑额。

郭谌为德平镇郭家村郭姓五世,兄弟十二人排第八。其长子郭文郁,承袭武英殿中书事,长光禄署丞;次子郭文成,隆庆庚午(1570年)科举人,致力继承父志,兴先人事业。目前,郭谌的《四体千字文》、《同升歌》、《同升义会序》与“循天理”横匾、“道为真事业,身是小乾坤”联,留传于世,现珍藏于临邑县文化馆。 

明代四大书法家邢侗简介 邢侗为什么会与于慎行成为莫逆?

在明朝近三个世纪的统治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有明一代,书法创作也堪称蔚为大观。这一次展览以成化和万历为前、后界线,从院藏的明代书法藏品中遴选数十件,客观地展现明代中期书法的发展状况、艺术成就和当时书家继承传统、一意创新的精神风貌。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明初:著名书法家有三宋,即宋克、宋璲和宋广,及詹希元、杜环等。明朝中期:李东阳,吴宽,沈周,张弼、张骏。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明朝晚期:如徐渭、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此外,还有创草篆的赵宦光,专工隶书的宋珏等。但在晚明书坛,影响最大,开一代书风的应推董其昌。

黄道婆是哪个朝代的人 明朝书法家有哪些

邢侗是明代官员,万历二年中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同时他还是明朝著名书画家,与董其昌、张瑞图、米万钟并称“晚明四大家”。

 邢侗是临邑县人氏,字子愿,号知吾,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在明朝嘉靖三十年,邢侗在临邑县临邑镇万柳村一个书香门第世家出身。

 他自幼聪慧异常,深得长辈喜爱,七岁的时候作擘窠大书,已是剑拔弩张,气势生动。十三岁的时候,又学王宠楷书,破有所得。

 邢家既然是书香世家,家中藏书自然不少。而邢侗十分好学,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十分自觉的将家中藏书一一读尽了。

 邹督学安福至济南,见邢侗楷书道:“此儿书法有前辈风,是天下才也!”于是邢侗就被邹督学赏识,召至济南泺源书院读书,这事儿在当时一度传为美谈。而邢侗本人也十分争气,十八岁的时候取拔贡。

 隆庆四年奉诏入京,继续深造,学识日益广博,后考取京闱举人。明神宗万历二年,邢侗高中进士,任南宫知县。万历十一年,因为在地方上政绩显著,于是出按三吴,次年升湖广参议。

 万历十四年,邢侗升官陕西太仆寺卿。升官不久,也就是同年五月,邢侗就递交了辞职信,选择了辞官归故乡。

 回到家乡之后,修筑来禽馆等二十六景名“烁园”,此后在其中潜心读书。在此后的二十六年时间里,邢侗都在潜心修习书画,终于成为明朝响当当的书画名家。不过个人认为,邢侗能这样潇洒,一定程度上还是因为他出身富贵。邢家家产巨万,经得起他这样的折腾。不过后来因为耗费巨资修建来禽馆,又供奉门客,也便家道中落了。

 邢侗人生历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明朝官员于慎行。邢侗和于慎行的关系比较特殊,最开始的时候于慎行收邢侗为徒,两人应该是师徒关系。但是在于慎行看来,相比于师徒,邢侗更像是他的莫逆之交。而在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邢侗和于慎行始终保持着联系,以另一种情形参与进对方的生命之中。

 万历二年,刑侗去北京参加会试,于慎行任主考官。于慎行欣赏邢侗的才华,赞扬:“子天下才,徐淮以北固无此。”此后收邢侗为徒。万历八年,于慎行因为忤逆张居正,为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官员求情,而辞官归故。邢侗知道此事后,作诗赞扬:“讲廷初散转铜凫、思绕冬青一万株。闻到后堂时值洒,可能还忆戴崇无。”

 在家中献赋之时,于慎行与邢侗仍然联系。等到张居正去世之后,于慎行被召回朝廷之后,两人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

 万历十九年,于慎行再次辞官归故,献赋在家之时,邢侗曾经多次探望于慎行。留下《起居宗伯尊师于公》三首。

 其一

 七上书移疾,三经月改弦,臣心霜露切,帝命起居骈。

 去任通今日,迟回易长年。独馀秋夕梦,常绕汶阳田。

 其二

 玉体神明护,春卿礼乐需。门人方慰籍,乡思复须句。

 日鉴孤情剧,朝怜绝调无。寄言黄石侣,先佩赤灵符。

 其三

 劝讲头堪白,金门隐星客。不随严子钩,已授伏生经。

 衮阙辛勤补,卷阿一再聆。八方怀舜德,薰吹及焦螟。

 两人之间的关系的确很好,而为什么会这么好呢?古人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的交往不掺杂过多的利益,只要想法相似,自然会一见如故。更何况于慎行还是邢侗的老师,给予邢侗很多的指点,邢侗对于慎行抱有感恩,交往自然比之寻常朋友更为亲密。 ?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人

明朝的书法家不少,成就最大的则是晚期的董其昌。

明初:著名书法家有三宋,即宋克、宋璲和宋广,及詹希元、杜环等。

明朝中期:李东阳,吴宽,沈周,张弼、张骏。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

明朝晚期:如徐渭、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此外,还有创草篆的赵宦光,专工隶书的宋珏等。但在晚明书坛,影响最大,开一代书风的应推董其昌。



讲真,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他们分别是指谁?

明四家说的是明朝时期四位在绘画领域取得过突出成就的画家。他们分别是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他们四位当中,沈周和文征明主要擅长画山水画,他们也继承了北宋以来山水画方面的传统;唐寅则是山水、人物都有较高的成就,他的风格属于南宋院体;至于仇英则在工笔人物和描绘青山绿水方面富有盛名。因为他们主要的活动地点都在江苏苏州,因为苏州古称为吴地,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吴门四家”。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个人。沈周是四人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出生于1427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号为白石翁,是长洲即现在的江苏苏州人。他出生在一个书画世家,因此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花鸟和山水都是信手拈来,当然最被后世人所称颂的是他的山水画,主要的艺术特点在于:下笔刚劲有力,但是又保留了元朝时期的的含蓄笔致,其山水意境主要为平淡’质朴和广阔。代表作品为《沧州趣图》。

文徵明,出生于1470年,原名为壁,子徵明,号为”衡山居士”。他在诗、书、画和文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造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型人物。他的绘画主要是跟沈周所学,有他的一些痕迹但又融合了自己的特色,笔墨苍劲淋漓,简洁但是富有韵味。主要作品为《惠山茶会图》。

唐寅,和文徵明同岁,字子畏和伯虎,号为六如居士、桃花庵主。他原本是打算走科举这条路的,只不过因受考场舞弊案的牵连,从此便绝意科举。他的绘画风格自成一体,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各有特色。主要作品为《落霞孤鹜图》。

仇英,生于1498年,字实父,号十洲,原本是江苏太仓人,后来迁到了苏州。一开始是一名漆工,之后拜画家周臣为师学习绘画,他最擅长的一个是人物画,既富于技巧又不失灵动,风格圆转流美,劲丽艳爽。主要作品为《桃源仙境图》。

这四位画家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们的作品一直流传到今天,广受绘画爱好者的喜爱和追崇。

明四家是谁

问题一:明四家指的是谁 明四家--指继承元四家的传统,在绘画上有很高造诣的四位明代画家;沈周,文征命,唐寅.仇英

问题二:明四家是指的哪四位画家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着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

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南宋四家”、“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

自沈周开创,以明四家和明代画家张宏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南宋四家的绘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之后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画派,特别是在山水画的领域。

“明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都以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为主。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

“明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修养广博,诗书画俱佳,被称为“江南第一才子”,他阅历较广,入世较深,故题材范围宽广,古今皆能,不拘一格;仇英专画传统题材,摹古功底深厚,尤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画风严谨而不拘。

问题三:明四家与明朝四大才子的关系 明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唐伯虎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29时,乡试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称。进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狱,经吴宽保举出狱,妻子改嫁,精神上连受打击。后游历名山大川,专事书画诗文创作,并以此为生。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击后的忧郁之情和消极出世的思想。他以绘画最为擅长,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大家,又称“吴门四家”。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着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称“文笔遍天下”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仇英

仇英(约1509-1551)明代杰出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长期住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长人物画,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风流丽纤巧,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画山水,喜设大青绿色,用笔萧疏,意境简远,工巧入神。他擅长临摹,功力精湛。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 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 之,种种臻妙”。明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作品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上林图》、《观瀑图》等。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的代表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图》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 、《墨菜图》、《卧游图》、《东庄图》 、 《牡丹》轴、《盆菊幽赏图》卷、《烟江叠嶂图》卷、《庐>>

问题四:问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四僧珠山八友各指谁? 元四家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 、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 也有将赵孟\、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明四家

亦称为“吴门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清六家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恽、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目为“正统”。

四僧

四僧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 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

问题五:明四家的画家是谁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问题六:明四家是谁?他们的代表作有? 胆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各自绘画名作有:

沈周--庐山高图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

仇英--桃源仙境图

问题七:书法界的"明四家"都是谁 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位明代画家。artbiz/art/w_liupai/mingshijia

问题八:吴中四才子和明四家的区别? 明四家指的是画,而四大才子是书画兼得,只有徐祯卿以书法称绝。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着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之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特别是在山水画的部分。

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问题九:四大才子分别是指谁 诗词曲赋上唐寅、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问题十:明四家的成就和代表作? 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

沈周,字启南,号白石翁,人称石田先生。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书画世家,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善画山水人物,长卷《沧州趣图》是他晚年的杰作。

文徵明,初名璧,后以字行,又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人,画家兼学者。能画人物、花鸟、山水,以细笔画山水的作品最佳。

唐寅,础子畏,又字伯虎,自号六如居士。苏州人,才艺过人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漆工出身,是人物、山水画高手,被称为异才。

代表名作

沈周--庐山高图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 仇英--桃源仙境图

关于“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指的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098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