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集---> 襄樊夫人城的来历(襄城区的旅游景点)

襄樊夫人城的来历(襄城区的旅游景点)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集     发布时间:  2024-05-17    点击:  315 次

襄樊夫人城的来历

网上有关“襄樊夫人城的来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襄城区的旅游景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朱序(?――公元393年),字次伦,义阳(今河南信阳南)人,东晋名将,屡立战功。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朱序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坚为消灭东晋,独霸天下,令其长子、长乐公苻丕率领17万大军,分四路大举进攻东晋重镇襄阳。

四月,秦军先锋征虏将军石越到达汉水北岸。襄阳老百姓闻讯大惊,晋军诸将也很害怕。守将朱序错误地认为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易守难攻,秦军全是北方人,不善水战,又无战船,难渡汉水攻取襄阳,因此没把敌人放在心上。

朱序的父亲朱焘,曾任东晋西蛮校尉、益州刺史;其母韩夫人,早年曾跟随丈夫南征北战,颇知军事。她见秦军大军压境,非常着急,很为儿子担心,夜不能眠,便亲自登城巡视,检查防御。她发现城墙西北角一带城砖崩溃,不牢固,很容易被秦军攻破。可儿子手下兵员紧张,连守城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修城呢?韩夫人当即立断,马上召集全家女眷,并动员城内妇女,总共聚集一百多名“娘子军”,由她亲自率领,在西北角旧城里面,加紧修筑了一道长达二十余丈的新城。这道新城墙,筑得十分牢固。之后,韩夫人又带领“娘子军”日夜巡城,协助晋军守襄阳。

朱序被俘不失节

不久,秦军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兵临襄阳城下,朱序大为震惊,于是命令晋军严守城池。石越率军攻破襄阳外城后,缴获晋军船只一百多艘,让后续部队陆续渡江。苻丕率领大部队到达后,指挥秦军进攻内城。朱序带领晋军拼死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秦军发现襄阳城西北角有漏洞,便乘机从这里攻破。幸有韩夫人先见之明修筑的新城墙作屏障,朱序率领晋军退守这道防线,打退了秦军的进攻。

苻丕上十万大军围困襄阳,久攻不下,军费开支极大,引起前秦朝野普遍不满。太元三年十二月,苻坚派黄门侍郎韦华持节见苻丕,赐他一把剑,警告说:“如果来年春天还打不下襄阳,你就自杀吧,不要来见我了!”

苻丕在苻坚的催逼下,十分惶恐,于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元月,强令各路军马猛攻襄阳。朱序用擂木炮石,击退秦军。东晋朝庭令冠军将军刘波从南郡(今湖北江陵)率八千人救援襄阳,刘波害怕秦军,也不敢前进。朱序孤军作战,多次主动出击,屡破秦军,逐渐滋生了骄傲自大情绪,加之秦军后撤很远,便怀疑他们不敢来了,城防松懈下来。

二月,朱序部下、督护李伯护见秦军势大、襄阳城难守,起意投降。他暗地里派儿子给秦军送信,请求作内应。苻丕大喜,急令各军加紧进攻。三月初六,李伯护与秦军里应外合,打开城门,秦军潮水般涌入,襄阳城遂破。朱序被俘,往长安。苻坚认为降将李伯护不忠,把他杀了。朱序被抓住,苻坚不仅不责怪他,反而很赏识他的气节,封他为度支尚书。朱序表面上投诚前秦,暗地却寻找回归东晋的时机。

襄阳城破时,韩夫人不知所终,史无记载。

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襄阳人把襄阳城西北角那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千百年来,韩夫人这位巾帼英雄的壮举一直为后人所缅怀,夫人城也屡获修复。

襄城区的旅游景点

该地区旅游年卡包括景点有古隆中、黄家湾、米公祠、夫人城。

1、古隆中:古隆中是襄阳市的一个4A级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

2、黄家湾:黄家湾是一个3A级景区,位于襄阳市襄城区。

3、米公祠:米公祠是襄阳市的一个3A级景区,是为了纪念明代文学家米芾而建立的。

4、夫人城:夫人城是襄阳市的一个3A级景区,是为了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夫人黄氏而建立的。

襄阳夫人城交通路线,怎么去夫人城,夫人城在

全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广德等多宝佛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含国家级1处)即绿影壁、夫人城、襄阳城、古隆中诸葛亮故居、广德寺多宝佛塔、李曾伯纪功铭、襄阳城与护城河。 夫人城 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是襄阳城墙的组成部分。1956年,夫人城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至1987年,襄樊市人民政府先后维修了夫人城墙,并在城台了建一纪念亭,内设韩夫人石雕像。2000年再次进行维修和装饰,并在夫人城西北面修建了夫人城广场。 仲宣楼 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是纪念东汉末年大文学家王粲的纪念性建筑,现为襄阳城标志性建筑之一。 刘备马跃檀溪处 刘备马跃檀溪处位于襄阳城西南1.5 公里的九宫山(又名真武山)东麓。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为表之妻弟蔡瑁等谋害,因乘”的卢”马从襄阳西门逃越檀溪。今檀溪外有一小圆形深坑,传为”的卢”马跃檀溪时蹄印。 昭明台 昭明台又名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1993年底,襄樊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以北50米处重建,但风格与原貌有所变化,仍定名为昭明台。 广德寺与多宝佛塔 广德寺与多宝佛塔坐落在襄阳城西、隆中东侧的一块平地,原名去居寺,系汉唐以来的古刹。寺院呈长方形,四周辟有护寺河,东、南、西三面有青山环绕,北面可远眺汉水。广德寺与多宝佛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岘山寺和摩崖题刻 岘山寺和摩崖题刻地处襄阳城南,大约在西晋咸宁末或太康初年间所建,抗日战争期间被毁,遗址题刻尚存。 绿影壁 绿影壁座落在襄阳城内东南隅,是明代英宗正统元,襄宪王朱瞻自长沙徙封襄阳而建在王府门前的照壁。影壁面北而立,由底座、壁身和顶盖三部分组成,全长25.12米,厚1.6米。壁身分为三堵,呈凸字型,中堵长12.2米,高约6.6米;东西两堵各长6.46米,高约5.5米。绿影壁与北京北海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和河南襄城文庙影壁并称为中国四大影壁。 襄阳北街 襄阳北街是襄阳城内十字街至临汉门的一条传统街道,全长904米,囊括了昭明台、铜堤巷、单府、单祠、 杨家花园及临汉门等名胜和古建筑,是古襄阳城传统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门。1991年夏季,襄阳市政府对其拆迁改造,建成了仿古一条街,是襄阳城内重要的商贸文化区。 谯楼 谯楼位于襄阳城南街中段,又称滴漏台。明成化年间知府何源筑层台,修两扇门,立谯楼于台上,通高16米。台座南北长40米,东西宽16米,高6.4米,楼高9.6米,东西向,为2层重檐硬山式木结构。嘉靖时,内置铜壶滴漏,以记时报更,后多次修建。抗日战争前后谯楼被作为小学校。建国后重加修葺,设湖北省文物委员会襄阳分会于此,并设文物陈列室。现为襄樊市博物馆馆址。 《襄樊铭》摩崖 《襄樊铭》摩崖又叫李曾伯纪功铭,在襄阳城内西南1.5 公里处的真武山东麓石壁上,是为纪念南宋后期京湖制置使李曾伯抗击元兵南援,光复襄樊两城而镌刻,刻铭所占崖面高5米,宽4.5米, 四周有阴线装饰边框,框内上方正中横刻”襄樊铭”三个大字,正文为阴刻楷书竖行排列。《襄樊铭》是湖北境内上乘的大型摩崖,不仅是研究宋史的珍贵资料,也是书刻艺术之精品。 古隆中 古隆中位于襄阳市西郊十公里处,以诸葛草庐故居为中心所形成的风景区,包括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等山峦,以及山与山之间形成的诸葛庙冲和广德寺冲等山冲及溪流。古隆中最高峰隆中山海拨306米,中心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 黄家湾自然风景区 黄家湾自然风景区位于襄阳市区到古隆中中间地段的山冲之中,距市区约7公里。黄家湾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岳丈、襄阳名士黄承彦的故里。

公交线路:6路,全程约3.4公里

1、从襄阳市步行约70米,到达襄阳市政府站

2、乘坐6路,经过4站, 到达西街长虹桥南站

3、步行约1.4公里,到达夫人城



关于襄樊的传说故事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华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着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闻名中外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樊这片大地上。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蕴。

  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檀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襄樊主要旅游景点:襄樊隆中 ·襄阳城 ·鹿门寺 ·米公祠 ·夫人城 ·习家池 ·广德寺 ··古隆中 ·襄阳古城 ·隆中风景名胜区 ·锦绣园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 ·米芾纪念馆 ·襄阳王府绿影壁 ·五道峡 ·水镜湖 ·南河小三峡 ·白水寺 ·九道河漂流 ·承恩寺 ·龙王峡河流·白竹园寺 ·唐梓山 ·薤山 ·野花谷 ·香水河·汤池峡温泉

襄阳城的历史

襄阳城起源最迟在春秋初期,即已存在的北津戍。是楚国北方的一个大型军事渡口,位于襄阳城西南三里余的真武山、琵琶山北麓。

唐以前通过湖东与汉江相贯通的北渠——檀溪水河道可方便出入汉江,江斜对岸是地势高爽的铁窗口,可与北津戍对置往来回返的码头,具备作大型军事渡口的优越天然条件。

成为春秋战国期间楚国北进、东扩、西拓时楚军尤其是楚王师出入的聚散地,是一处有相当基础设施和舟楫粮秣之备的军事要塞,逐步发展成为有相当规模和戍卒守卫的城邑。

襄阳城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北魏末至唐前期襄阳城向东、向北迁移。唐代襄阳城内所立碑刻和文献记载知北魏后期至唐中期以前,刘表墓及其地面建筑从襄阳城东门外移到东门内,据此和其它文献资料可推定襄阳城于此间向东、向北迁移了里许

。西城墙已迁到现今的位置,如今的夫人城已是城的西北角,东城墙约在城内的荆州街一线,荆州古治可能为城的东北角,昭明台前为城内的大十字街。神龙元年张柬之为襄州刺史,会汉水暴涨,他利用两汉襄阳县城和三国至唐前期襄阳府城垣于城西修筑了防洪大堤。

文献记载唐宋元襄阳城周九里。南宋在襄阳城东南西三个城门上增建了瓮城,重要位置包砌了砖墙,在城垣上增筑了马面和看楼,在城的东北角和西北角新建了延至江边的雁翅城,与樊城东西角楼抵江边的两雁翅城相呼应,增强了襄阳二城的防卫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襄阳城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襄阳,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也就是襄水的北面(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此处的襄水并不是指汉江),所以取名襄阳。

襄阳更名之前称之为襄樊,是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襄阳,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地处汉江中心的地理位置为襄阳航运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使得襄阳自古即为水陆转运的交通要塞,也是襄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因素之一。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

襄阳历史上第一个名人是东周时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年)的太宰(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仲山甫,也叫钟山父,山甫或山父是他的简称,山甫为姬姓。

《诗经·大雅·丞民》就是歌颂仲山甫的,说他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不侮鳏寡,不畏强暴,总揽王命,颁布政令,天子有过,他来纠正等等。仲山甫的突出政绩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废除“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因此仲山甫被周宣王封为樊侯,他曾率军挺进江汉流域平定荆蛮的叛乱,在襄阳以北修筑了樊城。仲山甫的封号“樊”意为“樊篱、屏障”,樊城亦因此而得名。

襄阳城今存古城墙建于明代。1365年,明军攻占襄阳后,派邓愈守城,从此开始对毁于元统治者之手的襄阳城进行重建,逐渐形成了周长十二里的雄伟城墙,这也是今天襄阳城格局的基础。建成后的襄阳城共六座城门,到万历年间,知府万振孙将其分别命名为东门阳春、南门文昌、西门西成、小北门临汉、大北门拱宸、长门震华。古人对城门的命名往往具有深意。它们的名字值得每个襄阳人铭记。

襄阳古城地处汉水中游南岸,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古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襄阳古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古城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明洪武初年维修古城时,汉水南岸北移,为使北城与汉水紧连,加强城东北角防御能力,把城向东北扩展,遂使城周长达73公里,面积达25平方公里。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护城河是襄阳城池的组成部分,汉朝时期筑城取土形成高墙,东、南、西三面环城。宋代在城河西南处开渠与襄水相通,并在今陵园路旁响水洞处筑闸,以调节护城河水位,又在长门处建闸泄水。

临汉门,夫人城,昭明台,荆州古治遗址,仲宣楼,拱宸门,长门古城里的古建筑有很多,关于它的故事也有很多,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关羽水淹七军、金庸先生笔下郭大侠抗击蒙古都发生在这里。感受古城文化魅力,让我们一起畅游襄阳吧。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襄阳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有着丰富的三国文化,那么襄阳又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呢?

 古隆中

 古隆中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区和襄阳、南漳、谷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隆中距襄阳城西南13公里,周围群山环抱,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和小旗山等,是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三国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盘旋起伏,状若盘龙。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卧虎。虽然是初冬季节,山上仍然郁郁葱葱,山下依旧流水潺潺。隆中是历代文人向往的地方,经千余年的建设和维修,至明代中期,就形成了以三顾堂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老龙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云庵、抱膝石等十景。此后,又经数百年的恢复和重建,增加了草庐亭、抱膝亭、观星台、武候祠、石牌坊、荷花池、铜鼓台、中正堂、襄王陵等景点。

 现在,隆中景点多为明、清时代建筑,房屋皆为四合院式,殿堂只带前廊,为木列架和硬山墙组合,不饰斗栱飞檐。搏风有彩绘,墙头尖除中央翘起外,两角常飞出双龙或双凤。顶脊花锦繁衍,顶面只疏点人兽,龙吻轻巧,建筑风格朴实、素雅而多采。位于隆中山腰的武侯祠,是景区的一大标志。这一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除第三进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单檐硬山式。中院有左右廊房,院中两棵参天古柏,点缀着武侯祠的古朴。西侧配殿为三义殿,供奉着刘、关、张的塑像。殿前的三顾堂,四周院墙围拢,院中植有枇杷树,树阴遮满庭院。出三顾堂,便是重建于1987年的仿汉建筑诸葛草庐。这里背山向谷,周围松竹繁茂,环境幽雅,为各地游人必到之处。古隆中风景秀丽,一派淡泊宁静的田园风光。

 襄阳城

 襄阳城在襄樊市区汉水南岸。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刘表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郭建置历史悠久,元末城垣大部被毁,明洪武初,又于旧址重筑。城高85米,周长73公里,四面六门,其四角皆建子城,各为角楼。此后虽屡毁屡修,但仍存明初旧制。现全城轮廓尚存、尤以北城垣最完整,清代重修的临汉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临汉水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郭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其西北角有子城,名“夫人城”,相传为晋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

 夫人城

 在巍峨雄壮的襄阳城西北角,有一座城外城, 雄伟壮观,君临汉水,与襄阳城紧紧相联。城墙高二丈余,周长约十余文,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上书“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夫人城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 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它记载着当年激战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广德寺

 广德寺原名云居寺。在襄阳城西约13公里。四周呈方形,面积约30000平方米,有一条宽约10米的小溪环绕。殿宇林立,古树参天,苔藓匝地,异常幽静。 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名“云居禅寺”,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隆中迁此,因宪宗御笔亲赐“广德禅林”,遂一直沿袭至今。寺内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韦驮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房等建筑,现仅存天王殿、藏经楼、方丈房和多宝佛塔。天王殿为硬山顶,因人为破坏,已改原有风姿,内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筑。藏经楼为重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大雄宝殿重檐九脊,翼角恽飞。多宝佛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间,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约17米,由塔座、塔峰两部分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形,上迭浅檐,下奠矮基,砖砌角柱,石雕龙首。各墙均设有壁龛,上供石雕跌坐莲台佛像一尊,各壁设有石雕券门4个,正门上方石匾横书“多宝佛塔”4字,下置3个“佛”字,严谨浑厚,苍劲有力。塔峰置5座小塔,居中者为喇嘛塔,高10米,下置须弥座,上置莲台,与覆钵式塔肚承接;上置相轮,顶置铁空盖。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层密橹式砖塔,并设有佛龛。塔的上下内外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称多宝佛塔。古塔旁有银杏一株,4人合抱,高约35米。明嘉靖帝曾效汉武帝封松柏故事,赐以“大将军”封号;以后,清乾隆帝又加封为“感应大将军”,树旁尚有碑刻似记其事。多宝佛塔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公祠

 米公祠 是纪念宋代书画大师,鉴赏家米芾的祠宇。位于樊城西南隅的柜子城上。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米公即米芾(105-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他攻诗文,擅书画,尤善长行、草,史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美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米芾绘画染山水,独具一格,被人称为“米氏云山”。米公祠原外米家庵,是米氏家庙,始建于元末,明代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并摹刻碑碣30余通。祠宇由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建筑组成。除仰高堂的重檐歇山式外,其余均为硬山式。拜殿正中有帖墙四柱三间五楼式牌楼,每楼檐下置斗拱,起支撑和艺术装饰作用;牌楼两边额枋置有人物八仙图案,玲珑别致,庄重古朴。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内镶有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及近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100余通,为华夏米芾书刻的艺术宝库。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襄樊夫人城的来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1643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